四川大地震牽動海內外救災大愛
2008-05-15 08:10:4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誰也沒有料到,在離開北京奧運不到100天的時候,中國再次面臨嚴峻的考驗。1場唐山大地震以來最大規模,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的四川省汶川縣7.9級大地震,把中國也把世界震得難以入眠。數以萬計的生命在頃刻之間消失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中,更令人牽腸掛肚的是,震央中的6萬人仍然杳無音信,他們怎樣了?這個問題成了全中國、全世界都焦慮等待答案的首要問題。毫無疑問,在地震消息傳開的剎那間,血濃於水的海外華人,不管來自兩岸三地何處,都在心裏說,今天,我是中國人,我是四川人,我是汶川人,那裏的一切,牽動我們的神經,我們為死者默哀,為正在掙扎求生存的人祈禱,為在第1線指揮救災的溫家寶總理、各級政府人員、救災組織,尤其是冒死前往重災區的軍隊官兵加油鼓勁。
或許,對於北京奧運的火炬傳遞,北京奧運的開幕式,甚至北京奧運本身,海內外華人會有不同的意見爭執,但是,對於512汶川大地震,海內外華人沒有例外,「人溺己溺」,大家感同身受,心隨著災區震情起伏,當在電視螢幕上看到學校的孩子們被倒塌的建築掩埋,不僅悲從中來。雖然遠在萬里之遙,但是,海外的華人第1時間都動了起來,賑災已經超越支持奧運,成為社區頭等大事,多募捐1分錢,就是對災區多1分支持。
2008年是北京奧運年,但也是中國多事之年。值得關注的是,汶川大地震消息傳來,本來被視為對中國百般挑剔的西方媒體,立刻轉變報導的基調,對災區充滿了同情和掛慮,顯然可見,媒體對政治或許有偏見,但對自然災害的沈重打擊,則完全按照「同理心」處理,這就是全球化的希望所在;同樣,對出席奧運開幕式忸忸怩怩的各國政要領袖,都在震後第1時間,向中國慰問,並表達願意即刻提供各項援助,可見,抗災救人,是凌駕在政治之上的頭等大事,這就是世界可以對話合作的基礎。
更令人感到安慰的是,與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比較,中國在震後的消息公開透明等問題上有驚人的進步,在救援工作上也是全力以赴,以前周恩來在邢臺大地震過後即刻踏上災區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今溫家寶總理在餘震不斷的險情中親臨都江堰災區第1線,不顧跌傷指揮救災,給全世界深刻印象,可謂給中國加分不少,對穩定人心也意義重大,溫家寶如此,其他幹部也就無法懈怠,在公路交通全面切斷的情況下,四川省的1個副省長就親自帶隊,率領100多人的小組冒險徒步進入震中央映秀鎮,指揮救災。還有,在大雨連綿,公路癱瘓的情況下,解放軍官兵在溫家寶的命令之下,或空投,或連夜攀山越嶺前往災區救災,對改善64開槍之後的軍隊形象,也有特殊意義。更為重要的是,本來把奧運視為最大政治的北京當局,已經及時將奧運火炬在國內傳遞的規模縮小,並與抗震救災結合起來,這是政治退讓的好徵兆。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災區慘不忍睹的情況會越來越清晰,死亡人數也會越來越增加,而對大地震的反思也會陸續湧現,比如地震預測的問題、三峽工程的影響問題、媒體的真相報導自由等等,甚至對北京奧運的另1個角度的批評也會展開。但是,我們建議,目前的當務之急,仍然是救災抗險,數以萬計的人生命危在旦夕,災區的水庫大壩面臨崩塌,震後的衛生環境可能引發疫情,所有的這一切挑戰都要立刻面對,不容分心。北京當局應該戒懼謹慎,清醒地認識到,大地震已經讓中國集中了世界的同情,一如當年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抗震救災的工作做得越好,就越能讓世界正面評價中國,危機就變成轉機,反之,同情就會迅速流失,徒然遭致更多的批評。
說到底,現在最大的政治就是抗災,救災不能敷衍了事,而要步步落實,並繼續公開透明,救災救好了,會爭取全世界更多的人支持北京奧運,善後處理辦得好,世人對「 中國崛起」的信心也會加分。
更值得重視的是大地震訊息傳播後,基於同胞愛、民族情,包括兩岸3地以及海外的救災行動都動起來,台灣反應尤其熱烈,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帶頭捐獻,提議使用人道包機運送醫藥物資,北京也同意慈濟、法鼓山等慈善團體入川,展開救援行動。在泰國的華人社團,賑災救災,素不後人,全世界華人華裔的善心,已匯成大愛的熱流,都應該盡自己1分心力。
或許,對於北京奧運的火炬傳遞,北京奧運的開幕式,甚至北京奧運本身,海內外華人會有不同的意見爭執,但是,對於512汶川大地震,海內外華人沒有例外,「人溺己溺」,大家感同身受,心隨著災區震情起伏,當在電視螢幕上看到學校的孩子們被倒塌的建築掩埋,不僅悲從中來。雖然遠在萬里之遙,但是,海外的華人第1時間都動了起來,賑災已經超越支持奧運,成為社區頭等大事,多募捐1分錢,就是對災區多1分支持。
2008年是北京奧運年,但也是中國多事之年。值得關注的是,汶川大地震消息傳來,本來被視為對中國百般挑剔的西方媒體,立刻轉變報導的基調,對災區充滿了同情和掛慮,顯然可見,媒體對政治或許有偏見,但對自然災害的沈重打擊,則完全按照「同理心」處理,這就是全球化的希望所在;同樣,對出席奧運開幕式忸忸怩怩的各國政要領袖,都在震後第1時間,向中國慰問,並表達願意即刻提供各項援助,可見,抗災救人,是凌駕在政治之上的頭等大事,這就是世界可以對話合作的基礎。
更令人感到安慰的是,與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比較,中國在震後的消息公開透明等問題上有驚人的進步,在救援工作上也是全力以赴,以前周恩來在邢臺大地震過後即刻踏上災區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今溫家寶總理在餘震不斷的險情中親臨都江堰災區第1線,不顧跌傷指揮救災,給全世界深刻印象,可謂給中國加分不少,對穩定人心也意義重大,溫家寶如此,其他幹部也就無法懈怠,在公路交通全面切斷的情況下,四川省的1個副省長就親自帶隊,率領100多人的小組冒險徒步進入震中央映秀鎮,指揮救災。還有,在大雨連綿,公路癱瘓的情況下,解放軍官兵在溫家寶的命令之下,或空投,或連夜攀山越嶺前往災區救災,對改善64開槍之後的軍隊形象,也有特殊意義。更為重要的是,本來把奧運視為最大政治的北京當局,已經及時將奧運火炬在國內傳遞的規模縮小,並與抗震救災結合起來,這是政治退讓的好徵兆。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災區慘不忍睹的情況會越來越清晰,死亡人數也會越來越增加,而對大地震的反思也會陸續湧現,比如地震預測的問題、三峽工程的影響問題、媒體的真相報導自由等等,甚至對北京奧運的另1個角度的批評也會展開。但是,我們建議,目前的當務之急,仍然是救災抗險,數以萬計的人生命危在旦夕,災區的水庫大壩面臨崩塌,震後的衛生環境可能引發疫情,所有的這一切挑戰都要立刻面對,不容分心。北京當局應該戒懼謹慎,清醒地認識到,大地震已經讓中國集中了世界的同情,一如當年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抗震救災的工作做得越好,就越能讓世界正面評價中國,危機就變成轉機,反之,同情就會迅速流失,徒然遭致更多的批評。
說到底,現在最大的政治就是抗災,救災不能敷衍了事,而要步步落實,並繼續公開透明,救災救好了,會爭取全世界更多的人支持北京奧運,善後處理辦得好,世人對「 中國崛起」的信心也會加分。
更值得重視的是大地震訊息傳播後,基於同胞愛、民族情,包括兩岸3地以及海外的救災行動都動起來,台灣反應尤其熱烈,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帶頭捐獻,提議使用人道包機運送醫藥物資,北京也同意慈濟、法鼓山等慈善團體入川,展開救援行動。在泰國的華人社團,賑災救災,素不後人,全世界華人華裔的善心,已匯成大愛的熱流,都應該盡自己1分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