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遏阻腸病毒疫情做出積極行動

2008-05-16 07:46:4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越南國家通訊社日前報導,越總理阮進勇曾要求全越衛生人員,採取緊急措施,遏止由EV71病毒引起的腸部疾病。這類對兒童毒害最深的腸病毒,開年以來已發生約400個病例,並造成至少10位病童死亡。腸病毒疫情流傳,由總理躬自發出全面對抗呼籲,充分顯示其對兒童處境的重視,和對撲滅疾病感染的積極態度。今年腸病毒發生得早,疫情散布的地區廣泛,和越南毗鄰的泰國,雖然還沒見到病例公開,但是做出應有的防疫準備,已屬刻不容緩。
 
多半出現在越南南部地區的腸病毒病例,是流傳於兒童族群的1項重疾,通常稱之為手足口病。兒童對抗疾病的能力較低,經由群聚效應或飲食衛生不良感染後,先有發燒現象。若未及時送醫或醫方誤診為泛泛感冒,很快就造成患者手足口疼痛、 抽搐,罹病童子每有難以承受的感覺。進而引發腦炎、腦膜炎終至昏迷,由症狀並不甚明顯到惡化垂危、死亡,有的病例快速到只有短短5天。眼看著平日活潑好動的孩子,一旦感染腸病毒71型疾病,受病魔荼毒難當,家長或監護人在一旁束手無策,又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此類疫情表面化之前,就該早做預防,到政府領導、公共衛生人員提出警訊,更宜全面動員遏止。莫使腸病毒蹂躪兒童,造成人力資源無謂損失。
 
今年早來的腸病毒疫情,國際間已不陌生,中國的安徽、湖北、 河南、廣東、陝西、浙江以至將在8月舉辦奧運的北京,相繼有病例報告。南洋的新加坡雖以環境整潔知名,卻也出現了腸病毒病例報告,所以在疫情出現期間,對環境是不能有絲毫輕忽的。尤其國際交通快速,商旅往返頻仍,偶不慎就會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前面提到腸病毒症狀,從一般發燒開始,快速惡化。所以一般家庭對於任何發熱,在腸病毒疫情期間,都宜進行仔細觀察。遇到孩童發燒,該看看有沒有水泡出現,口部是否潰瘍或滋生腐爛之物、出疹子,和受感染病患的黏液、唾沬、排泄物等直接接觸,則是高度蔓延、散布的途徑,務必特別小心。這類日常生活可能隨處遇到,但又容易輕忽的事情,得有多元管道盡提醒的義務,庶不致造成重大憾事。
 
預防腸病毒快速傳播,在東南亞國家中往往是1件相對較困難的事情。原因是,大環境的基本設施多半還沒有達到起碼水準的要求,舉凡日常用水的供應、飲食衛生、水溝衛生條件等,都是因陋就簡。能夠聊備一格已經算是不錯了,還有更多想法,就屬苛求。前面曾提到,整齊清潔如新加坡,還不能免於腸病毒疫情出現。其他和新加坡基本設施相差甚遠的地方,又能怎麼辦。這種說法雖不無道理,但該盡的努力卻不能自暴自棄,何況新加坡也有人口密集的問題。若東南亞國家為防杜傳染流行而常年維持高度的清掃環境工作,針對缺失進行補救,相信也有將傳染問題減少到最低限度的機會。
 
再說,東南亞國家對於傳染病防治,還缺乏積極防範的觀念,甚至還存著聽天由命的僥倖心理,最多就是發一些傳單,虛應故事而己。其實在腸病毒疫情危機臨頭,也宜營造成1種防杜種種傳染病的轉機。除了積極作為觀念的建立,對感染疫情通報體系的整合,對公共衛生習慣的養成等,都是趨向健康生活的重要條件。每面臨1次傳染病疫情的威脅,就推行1次對疫情預防的觀念,經由不懈的努力,相信會達到起碼要求的目標。
 
阮進勇總理為遏止腸病毒疫情,跳上第1線,相信必有「上行下效」的影響,使外界對經濟蓬勃發展中的越南,增添許多信賴感。包括泰國在內,東南亞國家也當有一些積極表現,為防疫,也為改善環境做出貢獻。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