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預估震災對中國經濟影響輕微
2008-05-19 08:39:0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泰國相關人士日前表示,中國四川發生的巨大地震,雖然造成了人力、財產方面的嚴重損失。但從客觀情勢觀察,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應不致太大,工業生產出口受損輕微。鑑於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經貿發展密切,在天災衝擊之下,究竟將造成何種程度後果,無疑是非常值得關心的議題。而泰方的初步結論,和國際間其他專業判斷相彷彿,相信會受到尊重與接納,並繼續推展既定的經濟合作與發展項目。
強震發生所在的中國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美譽,是主要農產區之1,糧產占全中國食糧總額達6%。但四川省和重慶市供應軍醑民食固居於重要地位,在工業方面則相對較輕,川渝在2006年的工業產值僅占當年度全中國的3.5%而已。至於工業出口額,2007年則只占1%,所以儘管地震可能導致當地生產和交通暫時難以順暢。但對中國工業和高新科技產業的生產、出口,影響應甚有限。美林證券公司的最新相關報告,領先向客戶陳明,川省震災人員傷亡雖慘重,對中國整體經濟不致出現負面困擾,這和泰國的觀察相符。
一般專業人士觀察經貿動態,股市是主要窗櫥之1,從這個角度看,也能印證泰方觀察的正確性。四川強震災後第1個交易日,上海、深圳和周邊股市並沒有出現恐慌性賣壓,初步反映屬於鎮定、緩和。上海指數只下跌 1.84%,深圳成指跌幅更只有0.7%。再看和中國經濟連結較深的港台韓日等地股市,四川天災次日,竟全面飆紅, 在重建概念股帶頭衝刺下,台股大漲159點,港股更狂漲489點,日經、韓綜指數漲幅也都不小,若對中國災禍後經濟失去信心,焉能如此這般。畢竟對於1個GDP超過人民幣24.6兆元的經濟大國,儘管災情慘重,應不致有傷筋動骨的影響。
中外投資人就四川地震衝擊到經濟領域的另1觀察標的,是食物供應鏈和物價穩定是否能夠維持適當平衡。四川震災當天,中國官方公布4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是8.5%,登上了近12年來新高。「天府之國」成重災區,勢必刺激中國農糧價格攀升,進而帶動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走高。雖然中國官方和外商,曾先後表達震災對物價衝擊不致於太大,5月物價指數也還沒有到公布的時候。但對於較特殊的農產品供應,是不是有充分調節的表現,則還待進一步觀察,否則可能形成的變數,會使原來的預估破局。
譬如,四川農糧產品中的豬隻,向是重要資源之1,若納入周邊產地,整體肉品總量占全國高達1/4,中國消費量又占了全世界1/3。大家切莫低估了肥豬寶寶對經貿市場影響,去(2007)年第2季開始,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一路勁升,甚至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中外媒體報導焦點。「始作俑者」竟然是豬隻,牠們長了「藍耳症」,造成供應鏈失掉掌控,當時各方束手無策的狼狽情景,令人記憶猶新。這次天災後肉品調節,也應納入規劃,莫讓豬寶寶成刺激物價攀高的故事重演。
多數外資分析師的結論是,這次四川震災,若和年初雪災相比,對經濟貿易、尤其是國際貿易損失還輕些。從危機就是轉機的角度衡量,災後官方和民間都將投下龐大的重建經費,物資需求增溫,市場更趨於活絡。屆時和中國有自由貿易市場盟誼的東盟成員,提供原物料的的高機會更加寬廣。更重要的是,經貿發展、災後重建,都不可能與高昂的鬥志脫勾。以中國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震災將讓中國人民強化同舟共濟的凝聚力。斷垣殘壁的破敗情景,應不致於滯留到6月中旬奧運聖火傳遞入川前。相信災民安頓和災區清理的積極任務,會把工作要求又快又好,為經濟增加活力,為泰國相關人士的判斷精準加分。
強震發生所在的中國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美譽,是主要農產區之1,糧產占全中國食糧總額達6%。但四川省和重慶市供應軍醑民食固居於重要地位,在工業方面則相對較輕,川渝在2006年的工業產值僅占當年度全中國的3.5%而已。至於工業出口額,2007年則只占1%,所以儘管地震可能導致當地生產和交通暫時難以順暢。但對中國工業和高新科技產業的生產、出口,影響應甚有限。美林證券公司的最新相關報告,領先向客戶陳明,川省震災人員傷亡雖慘重,對中國整體經濟不致出現負面困擾,這和泰國的觀察相符。
一般專業人士觀察經貿動態,股市是主要窗櫥之1,從這個角度看,也能印證泰方觀察的正確性。四川強震災後第1個交易日,上海、深圳和周邊股市並沒有出現恐慌性賣壓,初步反映屬於鎮定、緩和。上海指數只下跌 1.84%,深圳成指跌幅更只有0.7%。再看和中國經濟連結較深的港台韓日等地股市,四川天災次日,竟全面飆紅, 在重建概念股帶頭衝刺下,台股大漲159點,港股更狂漲489點,日經、韓綜指數漲幅也都不小,若對中國災禍後經濟失去信心,焉能如此這般。畢竟對於1個GDP超過人民幣24.6兆元的經濟大國,儘管災情慘重,應不致有傷筋動骨的影響。
中外投資人就四川地震衝擊到經濟領域的另1觀察標的,是食物供應鏈和物價穩定是否能夠維持適當平衡。四川震災當天,中國官方公布4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是8.5%,登上了近12年來新高。「天府之國」成重災區,勢必刺激中國農糧價格攀升,進而帶動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走高。雖然中國官方和外商,曾先後表達震災對物價衝擊不致於太大,5月物價指數也還沒有到公布的時候。但對於較特殊的農產品供應,是不是有充分調節的表現,則還待進一步觀察,否則可能形成的變數,會使原來的預估破局。
譬如,四川農糧產品中的豬隻,向是重要資源之1,若納入周邊產地,整體肉品總量占全國高達1/4,中國消費量又占了全世界1/3。大家切莫低估了肥豬寶寶對經貿市場影響,去(2007)年第2季開始,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一路勁升,甚至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中外媒體報導焦點。「始作俑者」竟然是豬隻,牠們長了「藍耳症」,造成供應鏈失掉掌控,當時各方束手無策的狼狽情景,令人記憶猶新。這次天災後肉品調節,也應納入規劃,莫讓豬寶寶成刺激物價攀高的故事重演。
多數外資分析師的結論是,這次四川震災,若和年初雪災相比,對經濟貿易、尤其是國際貿易損失還輕些。從危機就是轉機的角度衡量,災後官方和民間都將投下龐大的重建經費,物資需求增溫,市場更趨於活絡。屆時和中國有自由貿易市場盟誼的東盟成員,提供原物料的的高機會更加寬廣。更重要的是,經貿發展、災後重建,都不可能與高昂的鬥志脫勾。以中國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震災將讓中國人民強化同舟共濟的凝聚力。斷垣殘壁的破敗情景,應不致於滯留到6月中旬奧運聖火傳遞入川前。相信災民安頓和災區清理的積極任務,會把工作要求又快又好,為經濟增加活力,為泰國相關人士的判斷精準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