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大師」看台灣重新融入世界
2008-05-24 07:18:5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有「世界趨勢大師」稱號、於再度應邀赴台灣演講期間,曾為馬英九總統520就職典禮及國宴貴賓的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經明確表示台灣將重新和世界接軌、海峽兩岸關係將改善,並相信台灣經濟會愈來愈好。這番躬自實際接觸後所做的初步結論,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的走向和前景,既有大師級經驗可資依據,且有具體資訊供覆案,顯然非常值得信賴,無疑是觀察台灣未來的重要參考之1。
奈思比大師於聽完馬英九就職演說後,做出的具體感想是:兩岸邁向和平更加信心十足,直航等政策應可實現;且台灣趨於開放後,必會重新融入世界,成功機會將愈來愈大。實際上,馬英九演說所勾勒的經濟發展領域,是能和大師說法相互印證的。今後台灣經濟「將堅持開放、大幅鬆綁、釋放民間活力、發揮台灣優勢;引導企業立足台灣、聯結亞太、布局全球;儘速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挽回過去流失機會」。上述3個重點,解脫了以往鎖國桎梏,回歸於自由經濟常軌,豈會不融入世界。
台灣經濟發展已列為新政府「新時代的任務」中,並確定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帶領台灣勇敢迎接全球化帶來的巨大挑戰。而以台灣的地緣條件,走開放興盛的道路,基本原則是要堅決務實,按部就班,庶不致於迷失方向或形成偏差。所以可預見新政府會引導企業立足於台灣、聯結亞太、布局全球。積極邁開步伐,運用本身所有優勢,果能持之以恆,與外界聯結的紐帶,必然緊密可靠,建構起「雙贏」的基礎,並進一步納入區域整合的板塊中。
台灣經濟發展趨勢,除了在馬英九就職演說列為重點,隨後在國際媒體記者會中,又提出「東盟加4」的概念。相關說法雖然還只是擬議中的努力目標,但卻是「引導企業立足台灣、聯結亞太、布局全球」原則具體化的輪廓之1。東南亞國家協會成立於1967年,經歷逾40年的不懈努力,一方面使東盟本身在簽署仿歐盟組織的「東盟憲章」後,轉型為紀律化的區域組織,奠立為東亞區域主軸的基礎;另一方面則透過「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結構,成為區域經濟整合的核心。目前「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已告成形,貨物貿易自由化、服務貿易自由化協議正逐步實施,預定在2010年整個自貿區正式建成。屆時東亞地區近20億人口、逾2兆美元生產總值的龐大自貿區全面啟動運作。就具有和北美、歐盟鼎足而3的經濟地位,成為區域經濟整合一體化的成功典型。至於台灣新政府所提「東盟加4」概念,合於發展趨勢,當然有朝此目標努力的價值。
聯結亞太、布局全球的趨勢浮出檯面,該啟動的層面和範圍既深且廣,從博鰲論壇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都屬於對外經濟發展的平台,也都有更積極發揮的空間。以往8年閉關自守、畫地為牢,使台灣失去了許許多多建立經濟紐帶關係的機會,甚至連起碼的睦誼也無從伸展。所以台灣經貿要重新融入世界,如趨勢大師奈思比所強調的發展方向,顯然還有許多功課要做。台灣新政府經濟部門已經做了初步規劃,無論在擬議中的兩岸經貿合作協議、或與東南亞的經貿關係。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可以援引國際案例,從簽署寬鬆的大原則合作架構,到嚴密如自由貿易協定,都是可嘗試的做法。也就是說,訂出目標,以彈性方式實現。
從經濟議題看台灣的發展,重新融入世界已是必然趨勢,而趨勢大師奈思比的樂觀看兩岸新局,便成為一股客觀的鼓勵力量。而輿論尤其重視的是,馬英九的「東盟加4」概念將如何才能變成事實,使台灣在以東盟為主軸的區域經濟整合協議中,也能貢獻其豐富的經驗和力量。希望東盟成員各國重視台灣新政府的一番誠意,一同走上互補的康莊大道,開創光明的前程。
奈思比大師於聽完馬英九就職演說後,做出的具體感想是:兩岸邁向和平更加信心十足,直航等政策應可實現;且台灣趨於開放後,必會重新融入世界,成功機會將愈來愈大。實際上,馬英九演說所勾勒的經濟發展領域,是能和大師說法相互印證的。今後台灣經濟「將堅持開放、大幅鬆綁、釋放民間活力、發揮台灣優勢;引導企業立足台灣、聯結亞太、布局全球;儘速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挽回過去流失機會」。上述3個重點,解脫了以往鎖國桎梏,回歸於自由經濟常軌,豈會不融入世界。
台灣經濟發展已列為新政府「新時代的任務」中,並確定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就是帶領台灣勇敢迎接全球化帶來的巨大挑戰。而以台灣的地緣條件,走開放興盛的道路,基本原則是要堅決務實,按部就班,庶不致於迷失方向或形成偏差。所以可預見新政府會引導企業立足於台灣、聯結亞太、布局全球。積極邁開步伐,運用本身所有優勢,果能持之以恆,與外界聯結的紐帶,必然緊密可靠,建構起「雙贏」的基礎,並進一步納入區域整合的板塊中。
台灣經濟發展趨勢,除了在馬英九就職演說列為重點,隨後在國際媒體記者會中,又提出「東盟加4」的概念。相關說法雖然還只是擬議中的努力目標,但卻是「引導企業立足台灣、聯結亞太、布局全球」原則具體化的輪廓之1。東南亞國家協會成立於1967年,經歷逾40年的不懈努力,一方面使東盟本身在簽署仿歐盟組織的「東盟憲章」後,轉型為紀律化的區域組織,奠立為東亞區域主軸的基礎;另一方面則透過「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結構,成為區域經濟整合的核心。目前「東盟─中國10+1自由貿易區」已告成形,貨物貿易自由化、服務貿易自由化協議正逐步實施,預定在2010年整個自貿區正式建成。屆時東亞地區近20億人口、逾2兆美元生產總值的龐大自貿區全面啟動運作。就具有和北美、歐盟鼎足而3的經濟地位,成為區域經濟整合一體化的成功典型。至於台灣新政府所提「東盟加4」概念,合於發展趨勢,當然有朝此目標努力的價值。
聯結亞太、布局全球的趨勢浮出檯面,該啟動的層面和範圍既深且廣,從博鰲論壇到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都屬於對外經濟發展的平台,也都有更積極發揮的空間。以往8年閉關自守、畫地為牢,使台灣失去了許許多多建立經濟紐帶關係的機會,甚至連起碼的睦誼也無從伸展。所以台灣經貿要重新融入世界,如趨勢大師奈思比所強調的發展方向,顯然還有許多功課要做。台灣新政府經濟部門已經做了初步規劃,無論在擬議中的兩岸經貿合作協議、或與東南亞的經貿關係。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可以援引國際案例,從簽署寬鬆的大原則合作架構,到嚴密如自由貿易協定,都是可嘗試的做法。也就是說,訂出目標,以彈性方式實現。
從經濟議題看台灣的發展,重新融入世界已是必然趨勢,而趨勢大師奈思比的樂觀看兩岸新局,便成為一股客觀的鼓勵力量。而輿論尤其重視的是,馬英九的「東盟加4」概念將如何才能變成事實,使台灣在以東盟為主軸的區域經濟整合協議中,也能貢獻其豐富的經驗和力量。希望東盟成員各國重視台灣新政府的一番誠意,一同走上互補的康莊大道,開創光明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