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選出總統暫時獲得安定
2008-05-30 08:09:2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黎巴嫩國會25日選出在政爭中立場維持中立的陸軍總司令史雷曼,填補自去年11月便已虛懸迄今的總統職缺,為黎國長達18個月的政治派系武力對峙局面,邁出解決的第1步。
國會議長柏瑞在國會宣布:「史雷曼獲得118票,本人宣布他當選黎巴嫩總統。」這消息一經傳出,成群民眾湧上街頭,歡呼並揮舞黎巴嫩國旗慶祝。
黎巴嫩人的激動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幾10年來,黎巴嫩已多次瀕於亡國邊緣,擔任該國總統的人屢遭暗殺,強鄰一直覬覦著這個國力微弱的國家。而這1次,由於各宗教黨派爭鬥的結果,黎國沒有總統已18個月,再這樣下去,國將不國,黎巴嫩可能被鄰國敘利亞併吞。現在能選出黎巴嫩人出任總統,不只是渡過了政治危機,也表示這個國家還能夠完整存在,有1個黎巴嫩人坐在總統寶座上。
黎巴嫩是1個介於歐亞兩洲之間很獨特而別具風味的國家,其首都貝魯特薈聚了東西文化,是1個生活多彩多姿、遊客眾多的城市。但自從30多年前,中東各阿拉伯國家聯合圍攻以色列,想在短期內消滅這個猶太人在巴勒基坦建立的國家,而在6日之內慘遭失敗之後,阿拉法特領導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不得不逃離其老巢,攻入黎巴嫩,在貝魯特成立總部。從此黎巴嫩成為多事之地,不但被外軍侵入,境內不同教派的伊斯蘭教徒以及基督教徒,也互相爭奪地盤和執政權,弄得國基動搖,民無寧日。其中基督教長槍黨與以伊朗什葉派伊斯蘭教為靠山的恐怖組織真主黨,在政治上及武力上之衝突,加上敘利亞軍隊的進駐,巴解又賴著不走,使黎巴嫩已幾乎形同亡國了!
敘利亞這些年幾乎已控制了黎巴嫩,誰不聽話誰就不能存在,前總統哈里里之死便與敘利亞有關,雖至今未能正式破案,但繼哈里里之後出任總統的拉郝德也是敘利亞的傀儡,他於去年11月任滿下台後,基督教政黨和伊斯蘭政黨一直互相對抗,不肯讓步,無法選出1位雙方都同意的領導人,遂使總統職位一直虛懸。1個國家長久沒有領導國家的總統,那等於這個國家存在的可能性極為脆弱,所以,這次選出總統來,黎巴嫩人都跑到街上去歡呼慶祝,是因為他們高興他們的祖國有了重生的機會,不會滅亡!
現年59歲的史雷曼就職後,面臨確實執行聯合國安理會要求黎巴嫩境內所有民兵組織放棄武裝的決議案,秉公促成執政聯盟與反對派達成和解等重大挑戰。史雷曼在歷經3年瀕臨引爆內戰的動亂後,維持黎國軍隊大一統,是獲各政治派系同意,領導這個遭政治角力癱瘓國家的共識人選。
史雷曼當選後發表演說,他說:「當前急務在於經由對話強化我們的國家、團結全國人民,避免使國家成為鬥爭的競技場。」
黎巴嫩本月爆發自1975年至1990年內戰以來最嚴重的衝突,所幸擔任陸軍總司令已長達10年的史雷曼命令軍隊置身戰火之外。這場武力衝突後來由黎國目前勢力最強大的真主黨獲勝。與真主黨關係一向良好的史雷曼僅部署軍隊維和。他處理這起危機獲真主黨讚揚,不過執政聯盟則對他默許什葉派組織挑起戰端深感不滿。儘管如此,反敘利亞的執政聯盟各派並未撤銷對史雷曼的支持。正是在這種微妙的狀態下,史雷曼得以出任總統,使黎巴嫩的政治危機暫時成為過去。但在內部政治和宗教以至於武裝力量如此複雜而激烈的爭鬥下,加上外國勢力的環伺,黎巴嫩這種安定是暫時的,雖然如此,這對黎巴嫩,以至於對中東局勢,能夠暫時不衝突、不流血,總是1件好事!
國會議長柏瑞在國會宣布:「史雷曼獲得118票,本人宣布他當選黎巴嫩總統。」這消息一經傳出,成群民眾湧上街頭,歡呼並揮舞黎巴嫩國旗慶祝。
黎巴嫩人的激動情緒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幾10年來,黎巴嫩已多次瀕於亡國邊緣,擔任該國總統的人屢遭暗殺,強鄰一直覬覦著這個國力微弱的國家。而這1次,由於各宗教黨派爭鬥的結果,黎國沒有總統已18個月,再這樣下去,國將不國,黎巴嫩可能被鄰國敘利亞併吞。現在能選出黎巴嫩人出任總統,不只是渡過了政治危機,也表示這個國家還能夠完整存在,有1個黎巴嫩人坐在總統寶座上。
黎巴嫩是1個介於歐亞兩洲之間很獨特而別具風味的國家,其首都貝魯特薈聚了東西文化,是1個生活多彩多姿、遊客眾多的城市。但自從30多年前,中東各阿拉伯國家聯合圍攻以色列,想在短期內消滅這個猶太人在巴勒基坦建立的國家,而在6日之內慘遭失敗之後,阿拉法特領導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不得不逃離其老巢,攻入黎巴嫩,在貝魯特成立總部。從此黎巴嫩成為多事之地,不但被外軍侵入,境內不同教派的伊斯蘭教徒以及基督教徒,也互相爭奪地盤和執政權,弄得國基動搖,民無寧日。其中基督教長槍黨與以伊朗什葉派伊斯蘭教為靠山的恐怖組織真主黨,在政治上及武力上之衝突,加上敘利亞軍隊的進駐,巴解又賴著不走,使黎巴嫩已幾乎形同亡國了!
敘利亞這些年幾乎已控制了黎巴嫩,誰不聽話誰就不能存在,前總統哈里里之死便與敘利亞有關,雖至今未能正式破案,但繼哈里里之後出任總統的拉郝德也是敘利亞的傀儡,他於去年11月任滿下台後,基督教政黨和伊斯蘭政黨一直互相對抗,不肯讓步,無法選出1位雙方都同意的領導人,遂使總統職位一直虛懸。1個國家長久沒有領導國家的總統,那等於這個國家存在的可能性極為脆弱,所以,這次選出總統來,黎巴嫩人都跑到街上去歡呼慶祝,是因為他們高興他們的祖國有了重生的機會,不會滅亡!
現年59歲的史雷曼就職後,面臨確實執行聯合國安理會要求黎巴嫩境內所有民兵組織放棄武裝的決議案,秉公促成執政聯盟與反對派達成和解等重大挑戰。史雷曼在歷經3年瀕臨引爆內戰的動亂後,維持黎國軍隊大一統,是獲各政治派系同意,領導這個遭政治角力癱瘓國家的共識人選。
史雷曼當選後發表演說,他說:「當前急務在於經由對話強化我們的國家、團結全國人民,避免使國家成為鬥爭的競技場。」
黎巴嫩本月爆發自1975年至1990年內戰以來最嚴重的衝突,所幸擔任陸軍總司令已長達10年的史雷曼命令軍隊置身戰火之外。這場武力衝突後來由黎國目前勢力最強大的真主黨獲勝。與真主黨關係一向良好的史雷曼僅部署軍隊維和。他處理這起危機獲真主黨讚揚,不過執政聯盟則對他默許什葉派組織挑起戰端深感不滿。儘管如此,反敘利亞的執政聯盟各派並未撤銷對史雷曼的支持。正是在這種微妙的狀態下,史雷曼得以出任總統,使黎巴嫩的政治危機暫時成為過去。但在內部政治和宗教以至於武裝力量如此複雜而激烈的爭鬥下,加上外國勢力的環伺,黎巴嫩這種安定是暫時的,雖然如此,這對黎巴嫩,以至於對中東局勢,能夠暫時不衝突、不流血,總是1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