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 糧價將續走高
2008-05-31 06:57:3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系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聯合國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29日聯合公布報告指出,未來10年,目前農作物價格動輒連創新高的情況應能減緩,但由於需求發生根本變化,糧食價格仍將大幅走高。
世界銀行同步宣布,特撥12億美元 (台幣365億元)「快速反應經費」資助種子、肥料、灌溉、學校午餐,希望有助化解全球20億人面對糧價飆漲而陷入的饑餓和營養不良危險。世銀並表示,明年資助農業和食物援助的金額將從今年的40億美元提高為60億美元。
聯合國和OECD的報告對一些國家鼓勵生質燃油的政策提出批評,表示這些國家增產生質燃油後,其環境、能源安全和經濟效益不算可觀,「有時甚至淪於負面」。相關國家應該考慮當前的食物危機而重新檢視政策,一些國家的糧食出口禁令也有必要三思,因為這些禁令造成農民無法善用全球農產品價格走高的機會。
OECD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這份報告29日在巴黎發表,報告預期未來10年全球糧食價格走高,原因包括:生質燃油產量加倍;燃料價格上升而增加作物和食物成本;以及開發中國家所得上升,對食物和動物飼料的需求增加。
食物之中,價格增幅最大的將是植物油,比1998至2007年的平均水平勁增80%。大麥、玉米和脫脂奶粉將上升40%至60%,糖30%,牛肉和豬肉各約20%。植物油和穀類的漲價將有三分之一是生質燃油的增產使然。
報告並且指出,由於天氣形態愈來愈不易預測、投機客在農業期貨市場攪渾水,以及穀類儲量偏低,未來10年的作物價格可能波動頻仍。
報告說,作物價格走高,窮國所受衝擊最大,這些國家所得一半以上用於購糧餬口,而且目前偏高的價格已將更多人推進營養不良和饑餓的窘境。
糧食不貴的時代結束,對全球無數日進不到2美元 (台幣60元)的人堪稱大患。報告說,過去數十年來許多國家小看農業研究和農業發展的重要,今後應該改過來。
報告指出,開發中國家在小麥以外所有主要農產品上的生產和消費都比已開發國家快。未來10年,開發中國家對肉類的需求每年將增加2.5%,肉類來自牲畜,因此這些國家將需要更多穀類來餵養牲畜。
世界銀行同步宣布,特撥12億美元 (台幣365億元)「快速反應經費」資助種子、肥料、灌溉、學校午餐,希望有助化解全球20億人面對糧價飆漲而陷入的饑餓和營養不良危險。世銀並表示,明年資助農業和食物援助的金額將從今年的40億美元提高為60億美元。
聯合國和OECD的報告對一些國家鼓勵生質燃油的政策提出批評,表示這些國家增產生質燃油後,其環境、能源安全和經濟效益不算可觀,「有時甚至淪於負面」。相關國家應該考慮當前的食物危機而重新檢視政策,一些國家的糧食出口禁令也有必要三思,因為這些禁令造成農民無法善用全球農產品價格走高的機會。
OECD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這份報告29日在巴黎發表,報告預期未來10年全球糧食價格走高,原因包括:生質燃油產量加倍;燃料價格上升而增加作物和食物成本;以及開發中國家所得上升,對食物和動物飼料的需求增加。
食物之中,價格增幅最大的將是植物油,比1998至2007年的平均水平勁增80%。大麥、玉米和脫脂奶粉將上升40%至60%,糖30%,牛肉和豬肉各約20%。植物油和穀類的漲價將有三分之一是生質燃油的增產使然。
報告並且指出,由於天氣形態愈來愈不易預測、投機客在農業期貨市場攪渾水,以及穀類儲量偏低,未來10年的作物價格可能波動頻仍。
報告說,作物價格走高,窮國所受衝擊最大,這些國家所得一半以上用於購糧餬口,而且目前偏高的價格已將更多人推進營養不良和饑餓的窘境。
糧食不貴的時代結束,對全球無數日進不到2美元 (台幣60元)的人堪稱大患。報告說,過去數十年來許多國家小看農業研究和農業發展的重要,今後應該改過來。
報告指出,開發中國家在小麥以外所有主要農產品上的生產和消費都比已開發國家快。未來10年,開發中國家對肉類的需求每年將增加2.5%,肉類來自牲畜,因此這些國家將需要更多穀類來餵養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