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蕊飲恨 歐巴馬創造美國歷史
2008-06-06 07:44:0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現代選舉史上罕見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戰,在經過17個月的程序過程和5個多月的激烈鏖戰,有時候甚至顯示出「貼身肉搏」的慘烈狀況,終於落下了帷幕。全世界都知道,兩個想要創造歷史的候選人,歐巴馬代表黑人,希拉蕊代表婦女,終有1個要被淘汰。不幸的是,從跟著丈夫柯林頓進入白宮之後,就萌發要成為第1個美國女性總統心志的希拉蕊,因為競選策略的失誤及其他許多因素,不敵儼然成為搖滾樂巨星般的歐巴馬,飲恨落敗。單從選舉的結果來看,歐巴馬也並非所向披靡,而是贏得相當艱苦,但如果換1個角度來看,1個剛剛成為參議員不久的政治新星,又是非洲裔背景,在沒有任何顯著政績的情況下,竟然異軍突起,在老將如雲的民主黨爭取總統提名戰中1戰成名,並擊敗有人氣始終不衰的前總統為奧援的政治巨星希拉蕊,拿到進軍白宮的總統大選入場券,不能不說是1個奇跡,1個美國夢的完美體現,這也是歐巴馬旋風能夠引發世界關注的重要原因。
歐巴馬贏了民主黨的提名戰,只是其通往白宮之路上的第1個里程碑,儘管這已經是創造了美國憲政史上的新紀錄。永不言敗的女強人希拉蕊在最後1場星期二初選結束後,並沒有立刻宣布敗選,恭賀歐巴馬的勝利,這不是證明希拉蕊沒有政治風度,也不是她樂於背上分裂民主黨的黑鍋,而是表明希拉蕊依賴強大的民主黨選民支持,手握強大的政治籌碼,不甘心讓歐巴馬把勝利「整碗端去」。這就給了歐巴馬1個難題:是否應該立刻延攬希拉蕊做自己的競選搭檔,迎合民主黨支持者一直期待的2008年總統大選的「夢幻組合」?換句話說,歐巴馬的勝利,並沒有終結「希拉蕊麻煩」,希拉蕊將如影隨形,或是他的得力幫手,或是他的隱性障礙,影響他整個競選運動,直至他的最後成敗。從這1點上說,歐巴馬和希拉蕊在今年的總統大選中,已經互相糾纏,難以分割。
為什麼歐巴馬陷入兩難,對「夢幻組合」有所顧忌呢?拋開選戰中的是非恩怨不談,有兩個理由是十分明顯的。首先,沒有經驗的歐巴馬選擇希拉蕊做副總統搭檔,無疑是把1隻老虎放在身邊,因為她不可能成為1個沒有聲音的副總統,1個純粹的政治備胎。如此一來,就會重演這8年來布希和錢尼搭檔的老戲碼,強勢副總統暗中當道,這對具有雄大政治野心的歐巴馬來說,是難以容忍的。其次,歐巴馬崛起的最重要口號就是「變革」,他強烈批評華盛頓的政治陋習讓美國無法從變革中奮起,他作為華盛頓的圈外人,可以義無反顧地推動變革,把美國帶往1個新的方向,但是,一旦他選擇在白宮已經待了8年的希拉蕊做副手,無疑就是打了自己要求變革的1記耳光,從而讓選民對政治改革的「浪漫憧憬」化為泡影。
歐巴馬雖然是罕見的政治明星,但他贏得民主黨總統提名人都如此辛苦,要戰勝越戰英雄、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馬侃,贏得白宮,也並非囊中探物,而是任務更為艱巨。首先,自然是要癒合民主黨內戰造成的累累傷痕,歐希混戰,互相詆毀中傷,連帶支持者厭惡對方候選人,如何收編,並非容易之事;其次,歐巴馬必須跨越族裔障礙,從政治正確的角度講,美國已經準備好迎接黑人總統,但從現實而言,藍領白人、中老年白人女性,對投票給歐巴馬甚為猶豫,這在初選中已經表露無遺。還有,民主黨選民對歐巴馬與他的宗教領袖賴特等劃清界限表達寬容,那麼;中間選民又如何呢?再者,美國仍然處於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之中,反恐戰也遠遠沒有結束,加上經濟衰退,在這樣的時刻,美國的選民是否願意給新手1個機會,恐怕也是未知之數,馬侃在經驗上顯然勝過歐巴馬。一旦美國選民求穩心態壓過求變心態,馬侃又與布希有一定區隔,歐巴馬將面臨嚴重挑戰。
然而,不管11月大選結果如何,歐巴馬已經創造了嶄新的歷史,也讓美國形象在全球提升,他能否走得更遠,將由美國選民決定。
歐巴馬贏了民主黨的提名戰,只是其通往白宮之路上的第1個里程碑,儘管這已經是創造了美國憲政史上的新紀錄。永不言敗的女強人希拉蕊在最後1場星期二初選結束後,並沒有立刻宣布敗選,恭賀歐巴馬的勝利,這不是證明希拉蕊沒有政治風度,也不是她樂於背上分裂民主黨的黑鍋,而是表明希拉蕊依賴強大的民主黨選民支持,手握強大的政治籌碼,不甘心讓歐巴馬把勝利「整碗端去」。這就給了歐巴馬1個難題:是否應該立刻延攬希拉蕊做自己的競選搭檔,迎合民主黨支持者一直期待的2008年總統大選的「夢幻組合」?換句話說,歐巴馬的勝利,並沒有終結「希拉蕊麻煩」,希拉蕊將如影隨形,或是他的得力幫手,或是他的隱性障礙,影響他整個競選運動,直至他的最後成敗。從這1點上說,歐巴馬和希拉蕊在今年的總統大選中,已經互相糾纏,難以分割。
為什麼歐巴馬陷入兩難,對「夢幻組合」有所顧忌呢?拋開選戰中的是非恩怨不談,有兩個理由是十分明顯的。首先,沒有經驗的歐巴馬選擇希拉蕊做副總統搭檔,無疑是把1隻老虎放在身邊,因為她不可能成為1個沒有聲音的副總統,1個純粹的政治備胎。如此一來,就會重演這8年來布希和錢尼搭檔的老戲碼,強勢副總統暗中當道,這對具有雄大政治野心的歐巴馬來說,是難以容忍的。其次,歐巴馬崛起的最重要口號就是「變革」,他強烈批評華盛頓的政治陋習讓美國無法從變革中奮起,他作為華盛頓的圈外人,可以義無反顧地推動變革,把美國帶往1個新的方向,但是,一旦他選擇在白宮已經待了8年的希拉蕊做副手,無疑就是打了自己要求變革的1記耳光,從而讓選民對政治改革的「浪漫憧憬」化為泡影。
歐巴馬雖然是罕見的政治明星,但他贏得民主黨總統提名人都如此辛苦,要戰勝越戰英雄、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馬侃,贏得白宮,也並非囊中探物,而是任務更為艱巨。首先,自然是要癒合民主黨內戰造成的累累傷痕,歐希混戰,互相詆毀中傷,連帶支持者厭惡對方候選人,如何收編,並非容易之事;其次,歐巴馬必須跨越族裔障礙,從政治正確的角度講,美國已經準備好迎接黑人總統,但從現實而言,藍領白人、中老年白人女性,對投票給歐巴馬甚為猶豫,這在初選中已經表露無遺。還有,民主黨選民對歐巴馬與他的宗教領袖賴特等劃清界限表達寬容,那麼;中間選民又如何呢?再者,美國仍然處於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之中,反恐戰也遠遠沒有結束,加上經濟衰退,在這樣的時刻,美國的選民是否願意給新手1個機會,恐怕也是未知之數,馬侃在經驗上顯然勝過歐巴馬。一旦美國選民求穩心態壓過求變心態,馬侃又與布希有一定區隔,歐巴馬將面臨嚴重挑戰。
然而,不管11月大選結果如何,歐巴馬已經創造了嶄新的歷史,也讓美國形象在全球提升,他能否走得更遠,將由美國選民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