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環境遭破壞已至無以復加程度
2008-06-12 13:50:15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所制定的6月5日「世界環境日」,今年以「推動低碳經濟生活」為全球活動的主題,期盼自茲生活中踢開「碳習慣」,使節能蔚成風氣。主辦這項工作的聯合國當局,甚至不憚煩瑣,列舉少開私用車輛改乘大眾交通工具、電器不用時要關機而不是待機、改用節能燈泡等隨手可做卻任其存在的生活習慣。顯然,人類的生活環境已因普遍疏忽而面臨極大的破壞力量,若不及時猛省,朝全面節能減碳的方向努力,後果不堪設想。
聯合國於1972年在瑞典召開首屆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環境宣言」,制定行動計畫。認為人類有足夠能力在不犧牲環境品質的前提下,追求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的改善。並將會議召開之日,也就是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期盼各方有心人經之營之,永保生活環境維持著相當水準,使人類唯一生存天地,不致受到包括經濟發展在內的任何因素影響而沉淪。由此可見聯合國當局高瞻遠矚,用心良苦。
但是,由人類環境宣言發表至今,35年歲月過去了,地球的人口已逾65億,在環境經營方面卻是每下愈況。歷來為維護生存天地所做的努力,包括1年1度的世界環境日,1992年和2002年分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的大規模「地球高階層會議」等,全部都沒有能夠發揮應該有的影響。使大家所見到的,是貧窮繼續蔓延、富有的少數人使用地球資源還在無節制增長、環境品質惡化、大氣臭氧層破洞仍延續擴大中、氣候狀況日益經常出現極端化現象、地力日衰、各海域珊瑚礁愈半受人類活動威脅、漁場遭過度開發。有心人曾慨乎言之,人類史上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在這麼一段時間內做出這麼多摧毀維持我們美妙生態系統的事。面對人類劫掠地球環境行為,再不出現遏止的行動,將後悔莫及。
今年世界環境日活動主題,要大家「踢開碳習慣,推動低碳經濟與生活」。文本選用「踢」(Kick)字,明白說就是舉手投足間動作那麼簡單,問題端看要不要做就是了。以「碳習慣」所對生活環境的破壞,無疑是該踢開的,大家不要輕忽了主事者的意涵,千萬要念茲在玆,「莫以善小而不為」。容我們進一步解讀,號召大家踢開的碳習慣,民生的「住商」和「交通」應該是主要的兩個部分。近年東南亞開發中國家從住商、交通行為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不斷快速上升。但是各國公權力似少干預節能減碳問題;一般大眾生活,也不因地球環境遭破壞而稍加調整,實在是不可思議。基於地球環境遭破壞幾已無退讓空間的現實壓力,泰國政府與民間應適時做出踢開碳習慣的行動,於舉手投足間盡維護環境的一分責任。
在日常生活中節能減碳,響應聯合國方面提到的幾點「小事」外,政府當局更宜有積極作為,一方面盡全力宣導,隨時隨地提示節能減碳的重要;另則要提供財稅政策誘因。無論其為鼓勵民眾使用無碳燃料動力車輛,或推動於環保有正面影響的建築材料和住所,都宜有配套措施。雖然為推動節能減碳可能減少政府財政收入,若從「地球只有1個」的長遠考慮 ,財稅支絀可另行設法挹注,地球環境維持不下去,卻是後代子孫無以存活的嚴重問題。
世界環境日第2項活動重點,是「推動低碳經濟」,涉及發展經濟和環境平衡的問題。若干年來,東南亞國家居於「開發中國家」的保護傘下,推動經濟發展以產業優先,所謂環境維護,只是聊備一格而已。目前情勢已多有變化,除了各國經濟發展略具規模,不宜繼續犧牲環境供生產事業擴張;另則是溫室氣體排放若不加節制,人類將失去存活環境。所以泰國政府和民間,都該做好立刻調整產業政策的準備,並付諸實施才是。
聯合國於1972年在瑞典召開首屆人類環境會議,發表「人類環境宣言」,制定行動計畫。認為人類有足夠能力在不犧牲環境品質的前提下,追求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的改善。並將會議召開之日,也就是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期盼各方有心人經之營之,永保生活環境維持著相當水準,使人類唯一生存天地,不致受到包括經濟發展在內的任何因素影響而沉淪。由此可見聯合國當局高瞻遠矚,用心良苦。
但是,由人類環境宣言發表至今,35年歲月過去了,地球的人口已逾65億,在環境經營方面卻是每下愈況。歷來為維護生存天地所做的努力,包括1年1度的世界環境日,1992年和2002年分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的大規模「地球高階層會議」等,全部都沒有能夠發揮應該有的影響。使大家所見到的,是貧窮繼續蔓延、富有的少數人使用地球資源還在無節制增長、環境品質惡化、大氣臭氧層破洞仍延續擴大中、氣候狀況日益經常出現極端化現象、地力日衰、各海域珊瑚礁愈半受人類活動威脅、漁場遭過度開發。有心人曾慨乎言之,人類史上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在這麼一段時間內做出這麼多摧毀維持我們美妙生態系統的事。面對人類劫掠地球環境行為,再不出現遏止的行動,將後悔莫及。
今年世界環境日活動主題,要大家「踢開碳習慣,推動低碳經濟與生活」。文本選用「踢」(Kick)字,明白說就是舉手投足間動作那麼簡單,問題端看要不要做就是了。以「碳習慣」所對生活環境的破壞,無疑是該踢開的,大家不要輕忽了主事者的意涵,千萬要念茲在玆,「莫以善小而不為」。容我們進一步解讀,號召大家踢開的碳習慣,民生的「住商」和「交通」應該是主要的兩個部分。近年東南亞開發中國家從住商、交通行為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不斷快速上升。但是各國公權力似少干預節能減碳問題;一般大眾生活,也不因地球環境遭破壞而稍加調整,實在是不可思議。基於地球環境遭破壞幾已無退讓空間的現實壓力,泰國政府與民間應適時做出踢開碳習慣的行動,於舉手投足間盡維護環境的一分責任。
在日常生活中節能減碳,響應聯合國方面提到的幾點「小事」外,政府當局更宜有積極作為,一方面盡全力宣導,隨時隨地提示節能減碳的重要;另則要提供財稅政策誘因。無論其為鼓勵民眾使用無碳燃料動力車輛,或推動於環保有正面影響的建築材料和住所,都宜有配套措施。雖然為推動節能減碳可能減少政府財政收入,若從「地球只有1個」的長遠考慮 ,財稅支絀可另行設法挹注,地球環境維持不下去,卻是後代子孫無以存活的嚴重問題。
世界環境日第2項活動重點,是「推動低碳經濟」,涉及發展經濟和環境平衡的問題。若干年來,東南亞國家居於「開發中國家」的保護傘下,推動經濟發展以產業優先,所謂環境維護,只是聊備一格而已。目前情勢已多有變化,除了各國經濟發展略具規模,不宜繼續犧牲環境供生產事業擴張;另則是溫室氣體排放若不加節制,人類將失去存活環境。所以泰國政府和民間,都該做好立刻調整產業政策的準備,並付諸實施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