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釣魚台撞船事件的多方轉折
2008-06-19 03:13:0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華府、台北和東京17日分就釣魚台撞船事件引爆的主權爭執表態不欲擴大事端,整個事件在急遽降溫當中。此事重新突顯釣魚台主權的爭執固猶待解決;而北京支持台北,華府保持「不介入」但求和平解決的意向也很明白。東京被迫選擇「遺憾」和「賠償」,兩岸態勢的變化和格局調整至此,已然帶出了東亞新局。
日本海上保安廳船艦撞沉台灣聯合號漁船事件,若非北京主動抗議,台灣方面隨之升高對抗態勢,美國的「不介入」,難謂日本會主動表示「遺憾」和「賠償」;這就非有台灣「不惜一戰」的主權宣示和司法追償說不可,非有民氣無以致之。美國駐台代表楊甦棣在事件第5天後兩番表態說美國「不介入」,楊甦棣當然代表著美國政府的態度。5天後才發聲,表示美國對此頗有遲疑,至少有一段醞釀和觀察期。殆警覺態勢可能惡化,始決定要有1個明確的態度,也才有美國國務院的呼籲,希望所有宣稱擁有主權者展現自制,確保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這是檢視釣魚台撞船事件後續發展所以會出現轉折另1個很重要的檢視點。
日本方面從「撞擊」試探,到表態「遺憾」,海上保安廳官員為此召開記者會深深一鞠躬;整個態度何以會「先硬後軟」,有大幅度的調整。對台灣保釣船和海巡署執法船艇繞航釣魚台島一圈,持低調處理態度,未見有更大衝撞。除日本駐台代表池田維和台灣外交部的交涉至今未見明朗,究竟有無如日本媒體所言曾出語警告台灣之事,還有待台灣外事單位公開雙方通話內容,始可能正式澄清。然而池田維17日向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遺憾是道歉的外交辭令,主權無從退讓,但當面承認日方撞船的責任更大,日方同意負起賠償的責任,意欲就此「善後」。這是日本試探兩岸新局付出的代價。
北京方面既自居「和平崛起」,隨之宣稱中日雙方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案,已取得重大新的進展,釣魚台即在範圍之內。而且日本海上自衛隊漣號軍艦預定6月下旬訪問湛江港事也達成共識,這些都是北京繼嚴重抗議台灣聯合號漁船遭撞事件後的發展。但再由外交部宣稱對釣魚台主權歸屬的基本態度不會退讓,顯示北京持兩手硬、兩手抓的策略很清楚,在矛盾和衝突中仍保有雙邊發展餘地。
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台灣方面則呈現著多頭交纏的情況。既有立法院藍綠立委對當局前後態度丕變的指責,還夾纏著台獨和反台獨意識的鬥爭,駐日代表許世楷的辭職,更證實台獨思維已陷於困境。台灣當局公權力首度派出艦艇支持海上保釣行動,對內對外都有重大宣示意義。
台灣藍營立委原本要搭海軍艦艇前往釣魚台,也因日本軟化順勢降溫,轉向尋求和平解決,並取消立委搭艦前往釣魚台的行程。這當然是台灣當局高層作出的決定,並勸退了藍營立委。馬英九總統親口宣稱應循和平手段解決,若日本不正視中華民國擁有釣魚台的主權,以後還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發生,影響雙邊關係。兩岸目前固有區隔,但聯結北京的宣示,這正是兩岸共維一中主權的默契。
從華府至東京,再轉到北京,可以看到美國的態度務求和平解決,依循的是東亞和平策略。東京方面衡量美日中的戰略利益,加上北京在第1時間表態,讓日本掌握到北京會就台灣利益,特別是台灣人民利益出面撐腰,日本對此應有新的認知。
台灣方面因政黨輪替,兩岸另開新局,在釣魚台衝突上不再自限於漁權爭議。對此,美、日顯有焦慮,台北的相關考量是否已不再依賴日本和美日安保條約以為對抗北京的支撐,東亞冷戰格局鋪墊的戰略結構,勢必重新調整。
自然,這也是台北的挑戰,必要有一新的認知,即冷戰思維及其價值觀雖已式微,但冷戰格局遺留的戰略利益,可能會是兩岸發展新局的最大干擾,如何自我調整,應有新的戰略思維。
日本海上保安廳船艦撞沉台灣聯合號漁船事件,若非北京主動抗議,台灣方面隨之升高對抗態勢,美國的「不介入」,難謂日本會主動表示「遺憾」和「賠償」;這就非有台灣「不惜一戰」的主權宣示和司法追償說不可,非有民氣無以致之。美國駐台代表楊甦棣在事件第5天後兩番表態說美國「不介入」,楊甦棣當然代表著美國政府的態度。5天後才發聲,表示美國對此頗有遲疑,至少有一段醞釀和觀察期。殆警覺態勢可能惡化,始決定要有1個明確的態度,也才有美國國務院的呼籲,希望所有宣稱擁有主權者展現自制,確保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這是檢視釣魚台撞船事件後續發展所以會出現轉折另1個很重要的檢視點。
日本方面從「撞擊」試探,到表態「遺憾」,海上保安廳官員為此召開記者會深深一鞠躬;整個態度何以會「先硬後軟」,有大幅度的調整。對台灣保釣船和海巡署執法船艇繞航釣魚台島一圈,持低調處理態度,未見有更大衝撞。除日本駐台代表池田維和台灣外交部的交涉至今未見明朗,究竟有無如日本媒體所言曾出語警告台灣之事,還有待台灣外事單位公開雙方通話內容,始可能正式澄清。然而池田維17日向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遺憾是道歉的外交辭令,主權無從退讓,但當面承認日方撞船的責任更大,日方同意負起賠償的責任,意欲就此「善後」。這是日本試探兩岸新局付出的代價。
北京方面既自居「和平崛起」,隨之宣稱中日雙方共同開發東海油氣田案,已取得重大新的進展,釣魚台即在範圍之內。而且日本海上自衛隊漣號軍艦預定6月下旬訪問湛江港事也達成共識,這些都是北京繼嚴重抗議台灣聯合號漁船遭撞事件後的發展。但再由外交部宣稱對釣魚台主權歸屬的基本態度不會退讓,顯示北京持兩手硬、兩手抓的策略很清楚,在矛盾和衝突中仍保有雙邊發展餘地。
在整個處理過程中,台灣方面則呈現著多頭交纏的情況。既有立法院藍綠立委對當局前後態度丕變的指責,還夾纏著台獨和反台獨意識的鬥爭,駐日代表許世楷的辭職,更證實台獨思維已陷於困境。台灣當局公權力首度派出艦艇支持海上保釣行動,對內對外都有重大宣示意義。
台灣藍營立委原本要搭海軍艦艇前往釣魚台,也因日本軟化順勢降溫,轉向尋求和平解決,並取消立委搭艦前往釣魚台的行程。這當然是台灣當局高層作出的決定,並勸退了藍營立委。馬英九總統親口宣稱應循和平手段解決,若日本不正視中華民國擁有釣魚台的主權,以後還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發生,影響雙邊關係。兩岸目前固有區隔,但聯結北京的宣示,這正是兩岸共維一中主權的默契。
從華府至東京,再轉到北京,可以看到美國的態度務求和平解決,依循的是東亞和平策略。東京方面衡量美日中的戰略利益,加上北京在第1時間表態,讓日本掌握到北京會就台灣利益,特別是台灣人民利益出面撐腰,日本對此應有新的認知。
台灣方面因政黨輪替,兩岸另開新局,在釣魚台衝突上不再自限於漁權爭議。對此,美、日顯有焦慮,台北的相關考量是否已不再依賴日本和美日安保條約以為對抗北京的支撐,東亞冷戰格局鋪墊的戰略結構,勢必重新調整。
自然,這也是台北的挑戰,必要有一新的認知,即冷戰思維及其價值觀雖已式微,但冷戰格局遺留的戰略利益,可能會是兩岸發展新局的最大干擾,如何自我調整,應有新的戰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