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下半年核心任務在「保穩」

2008-06-26 03:48:3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慣例,通常7月才召開高層會議,討論最新形勢,部署下半年工作,及為來年政經大事預為準備。今年有些特別,6月中旬即召開省部級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全國性工作會議,這是因為四川大地震災後重建任務迫在眼前,北京奧運會召開在即的原因。而除災後重建和奧運衝刺,備受關注的下半年經濟宏觀調控大計,也有了初步定奪。
 
在中國,一般而言下半年的經濟工作安排,會在上半年數據出台後,定下主要任務,但其調控不出兩個方向,經濟熱了就是收,經濟冷了就是放。但今年下半年經濟宏觀調控,提前定下的核心任務,是「保穩」2字,具體來說,就是力求保持平穩成長,防止經濟大起大落。
 
為何經濟要「保穩」,有內外兩層因素。在經濟之外的因素,主要有兩件,1是北京奧運會8月召開,不論會前會中還是會後,當局都不希望有任何事情干擾、影響北京奧運會,經濟領域保持穩定,是1項重要保障。
 
另外1件,就是天災人禍,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任務相當繁重,牽扯相當的精力,分流不少資源,對經濟走勢將有重要影響。除地震重建,現在還令人憂心的,是預估今夏汛期不大好過,部分地區續有旱情,但更廣泛地區可能出現大洪澇災害,這可能對經濟穩定有較大衝擊。
 
至於經濟層面之內的因素,主要有3個,首先是壓抑通膨。到目前為止,中國領導層都沒鬆口有通膨,只承認物價漲速過快和有通膨壓力,這是因為通膨在中國的辭典裡有相當的政治內涵。事實上中國通貨膨膨已經出現,還有加劇的可能,當局也已經把治理通膨當作經濟的頭等大事。而既要治理通膨,宏觀調控政策就要與之配合,保持穩定是必要條件。
 
其次是經濟下滑之勢已現。去年底今年初,當局還把防止經濟過熱當作重要的經濟方針,但繼1、2月間大半個中國的風雪之災,接下來又出現四川大地震,經濟受到的震盪相當之大,伴隨通膨加劇、外需下降,現在中國經濟已沒有熱的問題,而是出現明顯的下滑勢頭。這種走勢,令穩定經濟成為頭等大事。
 
其3是外部形勢的雪上加霜,不確定因素大增。本來最令人擔心的,是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可能造成傷害,現在風險略有下降,但越南金融危機,帶來新的衝擊,印度的經濟,也可能出現問題。周邊國家的經濟問題,對中國究竟有多大影響,會不會出現地區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風暴,還有待觀察。
 
實施「保穩」的經濟方針,看似有充分理由,但如何去保,續有爭議,爭議最激烈的是如何壓抑通膨。對已出現的通膨,如何定性,經濟界仍有不同意見,有指是外源型通膨,有指是內源型為主,不管源自內外,中國領導層定下壓通膨之術,是內行強化農產品供應,控制食品價格上漲;外施封關控價之術,切割國際與國內油價,令部分資源產品與國際市場脫鉤,以之穩定國內市場價格。下一階段壓抑通膨,當局仍將實施相應的價格管制和市場監控,這可能有效壓抑通膨,但也會為經濟發展埋下隱憂。
 
另1大爭議,是貨幣政策是緊是鬆,人民幣匯率是收是放。中國領導層相信,金融風險正在積聚,這不僅是長時間以來流動性過剩沒根本緩解,還因樓市和股市大跌,帶出潛在的金融風險。更嚴重的問題,是熱錢持續和大規模流入,中國外匯儲備已超過7大工業國的總和,這更為金融風險和經濟危機暴發,創造了條件。貨幣政策的調整,金融風險的消解,已成為經濟「保穩」的重大考驗。
 
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農業問題。俗話說「無糧不穩」,自然災害加劇,為今年收成帶來疑問;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農用生產資料大漲價,令農民生產積極性受挫;主要肉禽產品供應和價格,都時有起伏。目前當局下決心要穩住農業,但如何有效遏制農業生產成本上升,如何加大財政支持以刺激農業生產,如何穩定農產品的市場供應,都有難題等著解決。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