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毒戰績效不彰隱患難除
2008-06-28 03:54:3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反毒日」訂在6月26日,行之已歷年所,每年這1天前後,各國紛紛以實際行動宣示反毒決心。泰國當局也將先後緝獲、價值逾100億銖、重逾15公噸的各種毒品予以焚毀,並誓言進行「反毒戰爭」,將毒害社會的毒品掃除。事實上,從1998年6月10日聯合國召開「世界毒品問題特別會議」,由150國共同發表「政治宣言」,強調在10年內有效壓制毒品供求。並以長達31頁的「計畫書」,要求各國政府全力推動。但預定限期業已屆滿,毒品狂潮不僅未如聯合國所願得告戢止,反而愈演愈烈,幾已發展到在一般人眼中失控的地步。只以毒品對人類身心破壞太厲害、對社會秩序打擊太重,若任其氾濫,勢必將世界顛覆。因此,反毒日的號召還是該推動,平時對吸毒、販毒行為,還是要依法律處置,各方面總應該以積極態度,盡力而為。
全球毒品氾濫,到進入21世紀,已不止是犯罪、治安、心理、社會死角的問題了。而是在毒品可以代替貨幣的暴利誘惑下,「販毒」這件事,已經高度組織化、結構化、由一流社會菁英操盤運作的層次。最新的事例是今(2008)年5月底墨西哥警察署代理署長戈梅茲遭毒梟擊斃,雷厲風行了18個月的掃毒計畫,可能會無以為繼。墨西哥總統卡德隆就職以來,全力整頓聯邦警察,寄望於軍警聯手在毒梟一度橫行無阻的各省城展開大規模掃蕩。不料在毒品既得利益集團全面反撲下,武裝毒販對公權力展開血腥攻擊。除了前述高級警官戈梅茲外,先後逾4000人已喪生,警官級遇害者至少170人。雖然卡德隆總統對犯罪集團暴行表示絕不退卻,但掃毒發展到這般程度,人心恐慌、社會動盪,更難知道將如何收場。
為掃毒而浮上檯面的另1案例,是哥倫比亞首席檢察長下令逮捕涉嫌納賄遭撤職的前加勒比海艦隊司令亞蘭哥。販毒集團能將賄賂送達高階將領,左右其對運毒的緝捕行動,真是匪夷所思,但卻是現階段發生於拉丁美洲的故事。在毒品交易由菁英操盤下,相關計畫周延、手段精準、行動靈活,透過以暴利為武器,真正是超越俗世的所有體系。舉凡公權力、世界倫理,幾乎都遭侵蝕、破壞,所謂公理、正義,有時竟淪為既得利益集團遂行開拓市場的工具。顯然,被稱為當今兩大浩劫之1的毒品問題,隨伴著現代西方文明的推廣,想要從根本拔除,無疑有其甚高難度。
當然,掃除毒品困難,在某種情況下也有其區域畫分,如果能夠清理出毒品產銷的地圖,各根據地方特色展開圍堵,毒物的影響也有收斂的時候。亞洲地區從所謂金三角地帶的漸趨消沈到「黃金新金月灣地帶」的聲名遠播,就是相關國家公權力運用的1種指標。金三角漸成歷史名詞,足可證明緝毒人員態度積極,當地居民能接受開導,加上使用毒品者有擺脫毒害的勇氣,就有暫時使問題緩和的機會。
以阿富汗等國家邊境交織成的新金月灣區,近年更是國際矚目的毒物產銷焦點之1。阿富汗受到錯綜複雜的國際影響,使毒品原料生產攀上區域高峰,也連帶將首都喀布爾一度變成毒品集散地。雖然阿當局一再宣示反毒決心,除了積極展開緝毒和嚴懲毒梟的工作,在國際反毒日公開在各地銷毀的鴉片、海洛因、大麻等毒品,數目高到60噸之多。但若以2007年1年運往伊朗遭緝獲的毒品數竟達900噸相比,則銷毀數又微不足道。阿富汗受局勢牽連擺布,全球海洛因的製造原料曾有90%來自該國的紀錄,令人印象深刻。不過,從阿富汗到新金月灣區,各方都聽說在毒品產銷鏈上,是1個重要環節。但問題複雜有如拉美毒品的產銷,都有難以剷除的無奈,所以國際反毒有一定侷限,把1點、1線做好已屬不易,要全面推進,目前並無此可能,應為重大隱憂。
全球毒品氾濫,到進入21世紀,已不止是犯罪、治安、心理、社會死角的問題了。而是在毒品可以代替貨幣的暴利誘惑下,「販毒」這件事,已經高度組織化、結構化、由一流社會菁英操盤運作的層次。最新的事例是今(2008)年5月底墨西哥警察署代理署長戈梅茲遭毒梟擊斃,雷厲風行了18個月的掃毒計畫,可能會無以為繼。墨西哥總統卡德隆就職以來,全力整頓聯邦警察,寄望於軍警聯手在毒梟一度橫行無阻的各省城展開大規模掃蕩。不料在毒品既得利益集團全面反撲下,武裝毒販對公權力展開血腥攻擊。除了前述高級警官戈梅茲外,先後逾4000人已喪生,警官級遇害者至少170人。雖然卡德隆總統對犯罪集團暴行表示絕不退卻,但掃毒發展到這般程度,人心恐慌、社會動盪,更難知道將如何收場。
為掃毒而浮上檯面的另1案例,是哥倫比亞首席檢察長下令逮捕涉嫌納賄遭撤職的前加勒比海艦隊司令亞蘭哥。販毒集團能將賄賂送達高階將領,左右其對運毒的緝捕行動,真是匪夷所思,但卻是現階段發生於拉丁美洲的故事。在毒品交易由菁英操盤下,相關計畫周延、手段精準、行動靈活,透過以暴利為武器,真正是超越俗世的所有體系。舉凡公權力、世界倫理,幾乎都遭侵蝕、破壞,所謂公理、正義,有時竟淪為既得利益集團遂行開拓市場的工具。顯然,被稱為當今兩大浩劫之1的毒品問題,隨伴著現代西方文明的推廣,想要從根本拔除,無疑有其甚高難度。
當然,掃除毒品困難,在某種情況下也有其區域畫分,如果能夠清理出毒品產銷的地圖,各根據地方特色展開圍堵,毒物的影響也有收斂的時候。亞洲地區從所謂金三角地帶的漸趨消沈到「黃金新金月灣地帶」的聲名遠播,就是相關國家公權力運用的1種指標。金三角漸成歷史名詞,足可證明緝毒人員態度積極,當地居民能接受開導,加上使用毒品者有擺脫毒害的勇氣,就有暫時使問題緩和的機會。
以阿富汗等國家邊境交織成的新金月灣區,近年更是國際矚目的毒物產銷焦點之1。阿富汗受到錯綜複雜的國際影響,使毒品原料生產攀上區域高峰,也連帶將首都喀布爾一度變成毒品集散地。雖然阿當局一再宣示反毒決心,除了積極展開緝毒和嚴懲毒梟的工作,在國際反毒日公開在各地銷毀的鴉片、海洛因、大麻等毒品,數目高到60噸之多。但若以2007年1年運往伊朗遭緝獲的毒品數竟達900噸相比,則銷毀數又微不足道。阿富汗受局勢牽連擺布,全球海洛因的製造原料曾有90%來自該國的紀錄,令人印象深刻。不過,從阿富汗到新金月灣區,各方都聽說在毒品產銷鏈上,是1個重要環節。但問題複雜有如拉美毒品的產銷,都有難以剷除的無奈,所以國際反毒有一定侷限,把1點、1線做好已屬不易,要全面推進,目前並無此可能,應為重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