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安騷亂啟示 和諧穩定有賴法治

2008-07-03 04:25:0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北京奧運即將來臨之際,有奧運賽事的城市,都已經進入了1級戒備狀態,以策社會安全。與此同時,為了疏導民意,北京破天荒地在離城中心較遠的地方,開闢專門的上訪村,以便集中管理。還有,中央在6月28日召開聯席會議,嚴令各地縣(市,區)委書記展開信訪人接訪活動,將矛盾在當地解決,為奧運創造和諧環境。誰知,就在同1天,遠離「天子腳下」的貴州甕安縣,竟然發生了大規模的警民衝突事件,引發學生與民眾的公憤,數萬人包圍縣政府大樓,並最終演變成騷亂,公安局遭到焚毀,以至於警方出動3000軍警到場鎮壓。一時間,甕安騷亂事件成為國際矚目的大事件,甚至被稱為漢人版的「西藏騷亂」。事件再次顯示,中國整個社會,累積著太多的社會危機,可謂到處都是地雷陣,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爆,給北京奧運帶來重重陰影。
 
毫無疑問,甕安騷亂已經引發北京的高度震驚,中國總書記胡錦濤作出重要指示,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兩次作出重要批示,公安部長孟建柱,武警總部司令員吳雙戰則親自電話指揮鎮壓,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帶領省委,省高級法院、省檢察院、武警高層親赴現場,處理善後。北京當局的處置手法很清楚,那就是「快速平定」,以防「骨牌效應」。
 
首先是定性,將事件立刻定為是少數人煽動,甚至有惡勢力人員直接插手參與,向黨和政府公然挑釁的刑事犯罪事件,以遏制事態的擴大;其次是繼續抓人,並要求嫌犯迅速自首;3是召開各種座談會,安撫民眾憤怒。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京對緊急事態的處理,已經累積了一定的經驗,那就是政治上全黨動員,中央直接督察地方,以防處理中「掉以輕心」,錯上加錯,以致事態蔓延到無法收拾地步;2是大幅動用警力,以絕對的優勢和鐵腕處置事件,務求起到最大的威嚇效果,從而減少更大的社會成本;3是先大規模抓人,壓住事態後,才陸續放人,集中處理元兇。
 
平心而論,僅就騷亂處理來說,北京做得尚可,因為即使從網上小道消息來看,這麼大規模的民眾騷亂,警方沒有開槍,民眾沒有死亡(有消息說,1名學生被壓死,但石宗源說無1人死亡),可見當局雖然鎮壓,但克制的態度相當明顯,這顯然是中央直接插手起到了效果,不然,任下邊肆意處理,結局可能更慘。
 
但是,從更大的角度來看,628甕安事件的處理,還是有很大的問題。
 
首先是當局以鎮壓為主,處理「刁民」,卻沒有承諾調查騷亂的起因,懲處可能的「枉法者」。海內外都清楚看到,或許對政府大樓和公安局縱火,是黑勢力分子所為,但近10萬民眾自發上街抗議,必有政府弊端存在,警方「專斷獨行」、「黑白顛倒」,包庇有權力背景的人,草菅人命,肯定不止於這次,才會有這樣的民怨民憤,因此,當局在給騷亂定性的時候,必須承諾要徹查少女死亡的真相,如有弊案,就要繩之於法,這種承諾,還要有時間表,公布於眾,以正視聽。
 
其次,當局雖然讓新華社發了稿,但卻在互聯網上封鎖事件的評論。當局怕什麼?擔心各地有樣學樣?擔心小道消息蠱惑人心?胡錦濤剛剛跟網民聊過天,讚揚過互聯網,如今當局卻又祭起封殺大棒,這簡直是鴕鳥心態。石宗源帶了公檢法全套人馬赴現場處理,為何不讓媒體自由調查,追究真相?要讓甕安騷亂不蔓延全國,那就是要讓全國百姓看到,真相是可以大白於天下的,對政府是可以信任的,官官相護是個別的現象,政府對貪贓枉法的壞官是要嚴懲的。
 
執政為民不是一句空的口號,在奧運即將來臨之際,甕安騷亂的發生給當局1個相當大的警示,和諧社會,穩定社會不能靠人治,必須依賴法治,民眾得不到「青天大老爺」,但可以通過法治來爭取人權,爭取公道,如果法治效果顯彰,就可以減少民怨,消除民變,很多事件就不會或減少發生。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