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和解 理應讓簡繁體字共生

2008-07-04 04:03:2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隨著海協海基兩會的正式復談,大陸遊客終於可以登台了。台灣島內當然是一片興奮,準備讓大陸客能夠吃好、玩好、採購好。其實,對大陸遊客來說,登台旅遊,不但是多了1個假日遊山玩水的去處,他們將會用自己的眼睛檢驗台灣民主發展的實情,公民社會的素質,環境保護的程度,商業買賣的道德,服務接待的水準。凡此種種,台灣要能夠真正持續地賺大陸旅遊的錢,就必須向大陸客推銷整體的台灣。
 
不過,在大家各出奇招迎接大陸遊客,甚至有人提出政論節目賣票攬客,有1點似乎被忽略了,那就是大陸遊客到台灣後,他們會受到鋪天蓋地的繁體字(正體字)資訊的轟炸,與他們長期受到的簡體字教育背景發生視覺上的衝突,從而讓簡繁兩種字體的議題再次浮上檯面,這就給各方重新審視這個問題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本來,在北京70年代取得聯合國席位之後,簡體字取代繁體字成為聯合國官方語言,兩岸的政治外交之爭,也帶動了所謂「正體字」與「簡體字」的廣泛爭議,有新聞報導提及2008年聯合國將正式廢除繁體字,引發了龐大的請願運動,馬英九當時在國民黨主席任內,也表態反對。

其實,撇開這個新聞報導本身的爭議性,我們清楚看到,簡繁體誰為「正宗」的討論,本來就充滿著太多的政治色彩,太多的歷史恩怨,太多的「漢賊不兩立」思維方式,在全球化的時代,顯然是不足取的,必須加以改變。
 
幸運的是,兩岸如今展現了全新的互動新形勢,陳舊的國共對立歷史翻過了新的一頁,國共合作的平台在北京看來,就是「第一軌道」,儘管陸委會不這麼看;同時,蓄意「去中國化」的台獨,在台灣民意的新取向下,也收斂了很多,兩岸在92共識的政治條件下,以及強調中華民族的共同認知下,正可以心平氣和地來探討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共存問題。
 
把問題再簡單一點來看,北京能不能容忍繁體字與簡體字和平共存,維持現狀?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華文化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繁體字在呈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同時,在現有的中華文化的繪畫書法藝術上,也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這樣說,並非否定簡體字改革和普及的合理性,也不是否定簡體字在中文向世界傳播過程中的便利性和可學性,相反,如果讓簡繁體互存,互相輝映,正好可以展現出中華文化和中國文字燦爛輝煌的歷史傳承,和與時俱進並行不悖的大智慧,是給中國人加分,而非減分,是體現中華文化包容性和豐富性的最佳範例,這是全球化時代難以尋求的「軟實力」,何樂而不為呢?

更何況,在電腦技術日新月異的情況下,任何簡繁體的文件轉換,都變得輕而易舉,幾乎沒有任何成本,從而使簡繁體的文字保存,可以共存。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國的官方網站、官方文件,也能簡繁都有,豈非不是一樁美事?簡繁體字最廣大的不同使用者,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何必為了是否要保存或者廢除繁體字鬧得不可開交,不愉快呢?
 
不用否認,繼香港之後,大陸客再大批登陸台灣,日久之後,他們對繁體字的牴觸和隔閡就會大幅度減少,在認識繁體字上也會有新的看法,這就是交流帶來的好處。我們可以期待的是,兩岸民間的交流,不但帶來政治上的融冰,經貿上的互惠,還有就是文化文字上的復興雙贏,這難道不應該大大慶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也與時俱進,這是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中國人如果在簡繁字問題上都要你死我活,那又怎能向世界傳遞和諧共榮的資訊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