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要從跨越藍綠糾結中脫困

2008-07-08 02:33:3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的領導權威原可挾大選歷來最高票的勢頭,大有作為一番,但若從近日監察和考試院提名案備受挫折觀察,已可判定「黨內不支持,黨外不領情」。這是雙重否定,也是雙重煎熬,非僅損其個人領導威望,是否因此出現信任危機和施政危機,馬英九除放下身段和立委直接溝通外,未來又當如何調整,以化解此一嚴峻情勢,都是考驗。
 
何以上任不滿50天的馬英九會走到這個地步?據馬英九和立委對話的情況得知,馬英九在提名交通大學卸任校長張俊彥為考試院長前,實不知張俊彥的個人資料,也不知張俊彥的口碑和爭議的嚴重性。馬英九但憑個人理想,想通過人事任命的途徑,期於藍綠衝突有所化解。以為張俊彥既為中研院院士,又有台灣半導體之父的美稱,加上還是228受難者之後,即逕行提名。
 
此舉帶來的反響,可謂砲聲隆隆,且多言之有故,持之有據,並非純然出於黨派立場。相對顯示馬英九的提名作業確有問題。固然馬英九所懸理想甚高,顯現在操作面者卻甚粗糙。但以張俊彥以簡介替代自傳即可看出被提名人對此事之輕忽,難怪備受質疑,不旋踵而為巨大風暴。
 
所以會發生這類情況者,究係出於馬英九的自信過甚,還是班底人才不足,無法提供必要的諮詢。再以張俊彥的提名流程言,馬英九及其團隊所顯現的被動和缺乏彈性,即可看出馬英九的不沾鍋哲學所顯現的隔離效應,黨內已少有人有機會在關口上進諫。
 
馬英九或可歸咎於黨內不團結、黨內派系掣肘,但馬英九難道不預知情況正是如此,非要拿人事案以為檢驗?而且正因為馬英九的不沾鍋哲學,正一步一步逼退曾與馬英九共患難者知難而退,等而下之見風轉舵者自是另投明主。這只會讓黨內因利害結合的派系壯大,遇事生風也是可預見。
 
這又進而坐實馬英九的德才兼備論不過是高調,無法落實。當然也坐實馬英九的班底無法在關鍵時刻,攔阻危機於未萌;風暴既起,馬團隊應變無方,又坐實馬英九但期人事通關,不問其他。等到事態惡化,張俊彥逕行宣稱不再接受提名審查,看似解套,實則加碼坐實反對者質疑的力道。
 
再看監察院提名作業,接受副院長提名的沈富雄,果真因不分區立委邱毅的堅決反對,竟爾未能過關,抑或另有內幕?這中間的關鍵當然出在國民黨團開放投票。這分明是國民黨自家人起了內鬨,黨內有派固不必論,然則馬英九和國民黨團是否也過於疏離?或謂馬英九非常能體會也很在意綠營方面的感覺,從施政考量到人事安排,無不如此;但就藍營支持者言,馬英九對綠營既可面面俱到,何以吝惜和自家人溝通?事後又有空馬拉松式的和黨籍立委長談。
 
馬英九的感覺和施政固然有其高度,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體認,更不是那些認定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藍營人士所能深刻體會,但綠營人士從縣市長到民進黨公職人員又何嘗領情。藍營視馬英九已然綠化者大有其人,綠營視馬英九為終極深藍者更是所在多有。這應有超越意識形態的理想,但危機也在這裡,懸空施政,凌空用人,像是跨越了藍綠,反成了兩頭都不是。
 
馬英九和立法院長王金平之間的心結甚深,路人皆知;最近為了提名人事案,以吳伯雄老成持重,人生閱歷之深,對開放投票的結果豈有不知之理,但依然有此決定,這就非可等閒視之。
 
經過和黨籍立委長談後,後續考試委員的提名危機似已解除,但張俊彥的退場聲明,大書「政治卻是如此的醜惡」、「決定要討回公道」。馬英九或可從中學到些教訓,德才兼備且受感召者,怎麼會有這種「決定」,馬英九當思用人哲學潛藏的各種危機,特別是用心於跨越藍綠時,更當思溝通和對話。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