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京步入奧運特別期的觀察
2008-07-09 03:05:1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天安門廣場一側的奧運倒數計時鐘,顯示2008北京奧運,只有1個月時間。中國領導層此時也調整部署,將工作重心全部移放到北京奧運之上,7月成為北京奧運前的特別決戰期。
2008年,原本因奧運會在北京舉行的100年盛事,而被定為「奧運之年」,但跨年之後,種種變局接踵而至,先有罕見的冰雪之災,繼而有西藏騷亂和由之而起的奧運火炬傳遞困擾,接著就有四川汶川大地震襲來,同時中國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和經濟下滑的雙重壓力。
在這些變局下,中國領導層不斷變陣,以求應對挑戰。在成功地抗擊冰雪之災、軟硬兼施平定西藏局勢、奧運火炬傳遞由境外轉向境內後,中國領導層5月底定出「兩手抓」的方針,即一手抓抗震救災,一手抓穩定經濟社會發展。而到6月13日舉行高規格特別會議,作出3件大事,即地震災後重建、穩定經濟發展、全力辦好北京奧運的全面部署。
到6月底,中國領導層對地震災後重建,安排已基本到位,工作全面起步;以穩定經濟為主調的宏觀調控,也在金融、能源、財政等不同領域,分步鋪開。中國領導層決定,工作部署的重頭戲,全面轉向北京奧運會。
6月27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專門聽取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研究部署北京奧運會籌辦最後階段重點工作。這次會議認定,北京奧運各項籌辦基本就緒,進入「最後關鍵階段」,要「以最大熱情、盡最大努力把北京奧運會辦好」。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從實施賽時運行指揮體系,到配合奧運的群眾性活動的9大要求。
此前,胡錦濤於6月25日在北京考察奧運配套交通設施,發出最高層親自督戰奧運準備的訊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分工直接負責北京奧運的習近平,在首度外交出訪後,直赴四川,安排奧運火炬在四川的傳遞活動,也是作為對胡錦濤現身的響應。現在不僅北京已進入實戰狀態,各地方各部門近期也紛紛開始作出安排,展現舉國之力辦奧運的氛圍。
雖然現實之天災人禍連連不斷,坊間有奧運年運數不好的奇論,平心而論,北京奧運爭得艱難,主辦權來得不易,籌辦多年來又歷經種種艱辛,眼見舉辦到了最後關頭,不說辦成1次「最好的奧運」,而是達到中國領導層新定的「3滿意」基本目標,即「讓國際社會滿意,讓各國運動員滿意,讓人民群眾滿意」,現在也真到了全力以赴,最後衝刺的關頭。
北京奧組委方面,對北京奧運會定下高水準、有特色的要求。以目前的奧運籌備安排看,對北京奧運的場館設施、賽事安排、奧運安保、開閉幕式準備,甚至一度令人懷疑的北京交通配套等,雖然還有不少細節方面的擔心,但以現有進度,以及中國大陸行政體制的強力組織能力,絕大部份均可放心。
比較戲劇性的,是當年籌辦奧運時,兩岸關係曾極令人擔心,怕的是台灣局勢出現陡變,因兩岸間的戰與和,拖垮北京奧運。現在兩岸關係確實出現了重大變化,那就是歷史性的大緩和。
但凡事豫則立,北京奧運仍存在風險、面臨考驗,需要更深入地預防應對。其中1個,仍是天災人禍。自SARS疫症突襲胡溫新政以來,北京當局在應付突發事變,已在體制、意識和措施上有所進步,四川大地震再積累經驗,但也暴露出不足。北京奧運期重大事故仍不能排除,特別是汛期形勢險惡,8月仍需防大洪澇。
再1風險,是社會和政治風險。中國雖在30年最好的政治穩定期,北京有層層設防,西藏新疆重兵把守,但以近年大陸社會問題的累積,1件小事,可能醞成風暴,日前貴州1個小縣城的萬人大暴動,就是1例。
當然還有經濟的風險,中國經濟除通貨膨脹,仍有不少炸彈未拆,怨聲載道的樓市是1個,哀鴻遍野的股市是1個,金融領域的風險也不可小瞧,比如千億美金計的熱錢,一旦狂撤,也可能出大事。
2008年,原本因奧運會在北京舉行的100年盛事,而被定為「奧運之年」,但跨年之後,種種變局接踵而至,先有罕見的冰雪之災,繼而有西藏騷亂和由之而起的奧運火炬傳遞困擾,接著就有四川汶川大地震襲來,同時中國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和經濟下滑的雙重壓力。
在這些變局下,中國領導層不斷變陣,以求應對挑戰。在成功地抗擊冰雪之災、軟硬兼施平定西藏局勢、奧運火炬傳遞由境外轉向境內後,中國領導層5月底定出「兩手抓」的方針,即一手抓抗震救災,一手抓穩定經濟社會發展。而到6月13日舉行高規格特別會議,作出3件大事,即地震災後重建、穩定經濟發展、全力辦好北京奧運的全面部署。
到6月底,中國領導層對地震災後重建,安排已基本到位,工作全面起步;以穩定經濟為主調的宏觀調控,也在金融、能源、財政等不同領域,分步鋪開。中國領導層決定,工作部署的重頭戲,全面轉向北京奧運會。
6月27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專門聽取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研究部署北京奧運會籌辦最後階段重點工作。這次會議認定,北京奧運各項籌辦基本就緒,進入「最後關鍵階段」,要「以最大熱情、盡最大努力把北京奧運會辦好」。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從實施賽時運行指揮體系,到配合奧運的群眾性活動的9大要求。
此前,胡錦濤於6月25日在北京考察奧運配套交通設施,發出最高層親自督戰奧運準備的訊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分工直接負責北京奧運的習近平,在首度外交出訪後,直赴四川,安排奧運火炬在四川的傳遞活動,也是作為對胡錦濤現身的響應。現在不僅北京已進入實戰狀態,各地方各部門近期也紛紛開始作出安排,展現舉國之力辦奧運的氛圍。
雖然現實之天災人禍連連不斷,坊間有奧運年運數不好的奇論,平心而論,北京奧運爭得艱難,主辦權來得不易,籌辦多年來又歷經種種艱辛,眼見舉辦到了最後關頭,不說辦成1次「最好的奧運」,而是達到中國領導層新定的「3滿意」基本目標,即「讓國際社會滿意,讓各國運動員滿意,讓人民群眾滿意」,現在也真到了全力以赴,最後衝刺的關頭。
北京奧組委方面,對北京奧運會定下高水準、有特色的要求。以目前的奧運籌備安排看,對北京奧運的場館設施、賽事安排、奧運安保、開閉幕式準備,甚至一度令人懷疑的北京交通配套等,雖然還有不少細節方面的擔心,但以現有進度,以及中國大陸行政體制的強力組織能力,絕大部份均可放心。
比較戲劇性的,是當年籌辦奧運時,兩岸關係曾極令人擔心,怕的是台灣局勢出現陡變,因兩岸間的戰與和,拖垮北京奧運。現在兩岸關係確實出現了重大變化,那就是歷史性的大緩和。
但凡事豫則立,北京奧運仍存在風險、面臨考驗,需要更深入地預防應對。其中1個,仍是天災人禍。自SARS疫症突襲胡溫新政以來,北京當局在應付突發事變,已在體制、意識和措施上有所進步,四川大地震再積累經驗,但也暴露出不足。北京奧運期重大事故仍不能排除,特別是汛期形勢險惡,8月仍需防大洪澇。
再1風險,是社會和政治風險。中國雖在30年最好的政治穩定期,北京有層層設防,西藏新疆重兵把守,但以近年大陸社會問題的累積,1件小事,可能醞成風暴,日前貴州1個小縣城的萬人大暴動,就是1例。
當然還有經濟的風險,中國經濟除通貨膨脹,仍有不少炸彈未拆,怨聲載道的樓市是1個,哀鴻遍野的股市是1個,金融領域的風險也不可小瞧,比如千億美金計的熱錢,一旦狂撤,也可能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