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在人口問題變化中的處境

2008-07-12 03:56:5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政府發布1項新的人口報告,預估到2012年,世界就將達到70億人口的指標。緊接著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到來,當舉世承受著石油、糧食、各種原物料價格飛漲壓力的時際,今年的人口日使各方面的感覺分外不同,甚至可用五味雜陳來形容。自從第2次世界大戰以來,人口已成為人類社會中最根本而最難解決的問題,也是社會科學中最嚴重而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是進入21世紀,直接觸及此敏感問題的相關因素又快又尖銳。稍不注意、或雖已注意到了還來不及採取適當對策處理,問題就以更加錯綜複雜的面貌呈現,令人不知如何是好。在「地球是平的」年代,顯然需要現代科技、政府的智慧、人類的善性與真誠來應對。這不但適用於任何1國的人口問題,也同樣適用於世界人口問題。
 
馬爾薩斯於19世紀提出「人口論」,當時專家、學者、社會思想家聚焦於戰爭、疾病、醫藥保健、糧食、人類壽命等和人口直接相關的因素。到20世紀,醫藥與生物方面的科技,突飛猛進,使戰爭、疾病不再是如傳統農業社會「遏止人口增長」的自然方法。於是人口增長趨勢,就變成有如脫韁之馬。在農業進步帶來的糧食增產、以遺傳基因為主的生物工程學突破促成的「綠色革命」、國際糧食援救與分配改善等方面,發揮適當助力。一度使飢荒得到相對緩和,馬爾薩斯式的憂慮,於考慮人口問題時少有人再提及。全球知識界對於該沉重問題的關注,遂從「量」的解決,移轉到「質」的提升,促成1個知識與經濟影響人口結構的時代,一時還被視為是社會進步的指標。
 
20世紀60年代以後,人口由「量」趨於「質」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形成3個深度複雜的困擾:其1是社會反優生蔚然成風,知識程度高者節育、低者則反,終而整體人口品質下降;2是第3世界都市的「過度都市化」現象,在全球經濟形成「落後援助先進」的失衡狀況;3是人口高齡化現象造成全球最大隱憂。這些原屬社會問題的因素,沒有在社會的基礎上加以妥善處理,將問題做適當緩解。反任由循經濟管道進入政治問題範疇,通常由政客採政治解決方式,壓抑下問題的尖銳部分。屬於社會問題的主要部分,擱置一旁,日久釀成動盪不安,讓社會付出更大代價。這種因人口問題迂迴衍生的困擾,瓜葛牽連,真的是難以解決,可是又不能輕忽其破壞性。
 
每遇到「人口日」,泰國社會應該冷靜思考,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一般注焦於泰國在「泡沫經濟」擠壓下,承受到國際金融災難的高度痛苦。實際上其前導性的社會因素,就是「過度都市化」帶來的房地產熱與民生消費狂潮,終而一發不可收拾。這是20世紀末人口問題衍生的深層憂患,讓泰國朝野付出莫大成本,幾至一蹶不振。但於今苦難淡化了,隨著經貿成長,泰國都市集中化、消費狂熱化的現象又告出現。也許這是當代趨勢,沛然莫之能禦,但至少挪動一下方向,從人口問題中找出若干平衡力量,不容再蹈覆轍。
 
泰國朝野另1個宜關心的焦點是,一度以為在人口問題中不再重要的糧食供應,在21世紀第1波就給舉世造成重大衝擊。原以為新科技足可緩解糧荒壓力的論點,在大國把糧食挪為生質燃料的原料後,立刻就變成支離破碎。缺糧國家皇皇不可終日,糧價飆升進雲霄,社會情勢高度不穩。但是農糧機制至今仍不健全,價格起伏還是操縱在外力之手,泰國農家苦撐了數十年,到糧市出現起色,立刻就遭無情摜壓。和人口問題密不可分的農糧供應鏈,證明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泰國朝野務必把握住機會,提升並穩固本身的優勢地位。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