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聞曼谷獲選為「世界最佳城市」
2008-07-14 02:06:5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路透社」10日新加坡報導,知名的「旅遊暨休閒」雜誌(Travel & Leisure Magazine)做的1項線上民調結果,曼谷勝過義大利的弗侖雷斯,獲選為2008年世界最佳城市。這是泰國以具充沛活力的首都地位第1次超越大名鼎鼎的義大利名城,贏得國際網友的垂青。泰國各界得知此消息,相信會感到相當滿意,從此曼谷盛名在外,勢必要更加努力加以維護;另方面,正是都市管理當局檢討建設的上好時機。曼谷世界第1,好在什麼地方,還有何處應該補強、營造優勢,切戒讓盛名熏醉,忘了自己所在。
外電陳述,曼谷在該雜誌民調中去年還排名第3,今年一舉脫穎而出,把一向受國際詩、文名士詠頌不斷的弗侖雷斯,甩落到第5位。主辦活動的雜誌總編輯南絲.諾葛蘿在聲明中強調,本屆各項目新入選首位者較以往多,容大家欣喜相迎。勝出者顯然以自然、進步的表現,吸引到選票。果爾,曼谷當局除了意氣風發,滿懷興奮到紐約領回獎座外,似乎宜就勝選聚焦的自然、進步所在,大方列舉,供在地人士參考;另則由旅遊、休閒界做攬客宣傳的主題,以強調行旅客商的垂愛。如此這般,將可為曼谷世界城市之首的榮銜,錦上添花,吸引到更多目光。
泰國多年來以旅遊觀光為發展的主軸之1,每年吸引來的觀光客人數,備受各方欽羨。為了持盈保泰,政府和民間無疑投入許多心力,經之營之,終而贏得回饋,這是可喜的。不過,曼谷在地人也許更加懷念「水都」時代的曼谷,早年此地綠水充沛,平緩寬闊的湄南河流過,滋潤了整個生活圈。市場在水上,交通動線在水上,碧波裡透出安詳寧靜,縱橫交錯的水道,真足以滌盡紅塵,令人留連忘返。若論自然,這才是曼谷的本色,是曼谷無價之寶。但是,快速的成長發展,曼谷的「自然」已由水泥叢林取代。當年舊事,也只是提到此令人心焉嚮往的名詞時的一點感喟而已。只是,曼谷市內還有未遭全部填平的大小水道,是不是可以做一番整理;對仍在緩緩流過的湄南河,做一點澄清的工作。如果能夠朝這個方向努力,必能使人記得曼谷還有更令人懷念的「自然」,發思古之幽情,又可免得遇水要掩鼻而過。
近年經濟快速發展,曼谷大都會硬體建設的進步,有目共睹,其現代化、西化的程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所謂進步,必有其指標,並畫有起碼水準的紅線,給各方參考。因此,新興國家,尤其是亞洲地區,一旦財力可容挹注,必然全力充實基礎建設。舉凡機場、港口、通信、電力、鐵公路和大眾運輸系統等工程,莫不分頭推動。能「畢其功於一役」固好,否則在項目對比上,也不能落於人後,好及早將開發中國家的稱號洗脫,所以全世界可說進入了1個「大建設」的時代。曼谷大都會區對於基礎建設, 也已啟動,否則旅遊休閒雜誌的讀者,就不可能認為曼谷合於進步條件,而在世界最佳都市項目投下一票,連弗侖雷斯都被甩開。不過,除了過客,如果讓駐足斯地稍長時間的人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也許「世界第1都市」的稱號,會別有斟酌。
當然,坐觀光巴士往返5星級旅社和風景名勝區的客人喜愛曼谷,在地人也會更喜愛曼谷。在中南半島、東盟成員國中,曼谷早具有吸引各色人等停留的條件,是個名列前茅的地方。不過當外界感到突飛猛進,經國際網民票選成世界最佳城市之首時,曼谷人從欣喜中回神,才覺得當地還有可改善的空間。若當局在領回大獎之日,能夠虛心檢討,一面領受盛名;一面推動實質改進,則善莫大焉。不過,無論如何在多種大壓力次第浮現,社會大眾心情忐忑的時際,世界第1的稱號,可能會發生一點平衡作用。
外電陳述,曼谷在該雜誌民調中去年還排名第3,今年一舉脫穎而出,把一向受國際詩、文名士詠頌不斷的弗侖雷斯,甩落到第5位。主辦活動的雜誌總編輯南絲.諾葛蘿在聲明中強調,本屆各項目新入選首位者較以往多,容大家欣喜相迎。勝出者顯然以自然、進步的表現,吸引到選票。果爾,曼谷當局除了意氣風發,滿懷興奮到紐約領回獎座外,似乎宜就勝選聚焦的自然、進步所在,大方列舉,供在地人士參考;另則由旅遊、休閒界做攬客宣傳的主題,以強調行旅客商的垂愛。如此這般,將可為曼谷世界城市之首的榮銜,錦上添花,吸引到更多目光。
泰國多年來以旅遊觀光為發展的主軸之1,每年吸引來的觀光客人數,備受各方欽羨。為了持盈保泰,政府和民間無疑投入許多心力,經之營之,終而贏得回饋,這是可喜的。不過,曼谷在地人也許更加懷念「水都」時代的曼谷,早年此地綠水充沛,平緩寬闊的湄南河流過,滋潤了整個生活圈。市場在水上,交通動線在水上,碧波裡透出安詳寧靜,縱橫交錯的水道,真足以滌盡紅塵,令人留連忘返。若論自然,這才是曼谷的本色,是曼谷無價之寶。但是,快速的成長發展,曼谷的「自然」已由水泥叢林取代。當年舊事,也只是提到此令人心焉嚮往的名詞時的一點感喟而已。只是,曼谷市內還有未遭全部填平的大小水道,是不是可以做一番整理;對仍在緩緩流過的湄南河,做一點澄清的工作。如果能夠朝這個方向努力,必能使人記得曼谷還有更令人懷念的「自然」,發思古之幽情,又可免得遇水要掩鼻而過。
近年經濟快速發展,曼谷大都會硬體建設的進步,有目共睹,其現代化、西化的程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所謂進步,必有其指標,並畫有起碼水準的紅線,給各方參考。因此,新興國家,尤其是亞洲地區,一旦財力可容挹注,必然全力充實基礎建設。舉凡機場、港口、通信、電力、鐵公路和大眾運輸系統等工程,莫不分頭推動。能「畢其功於一役」固好,否則在項目對比上,也不能落於人後,好及早將開發中國家的稱號洗脫,所以全世界可說進入了1個「大建設」的時代。曼谷大都會區對於基礎建設, 也已啟動,否則旅遊休閒雜誌的讀者,就不可能認為曼谷合於進步條件,而在世界最佳都市項目投下一票,連弗侖雷斯都被甩開。不過,除了過客,如果讓駐足斯地稍長時間的人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也許「世界第1都市」的稱號,會別有斟酌。
當然,坐觀光巴士往返5星級旅社和風景名勝區的客人喜愛曼谷,在地人也會更喜愛曼谷。在中南半島、東盟成員國中,曼谷早具有吸引各色人等停留的條件,是個名列前茅的地方。不過當外界感到突飛猛進,經國際網民票選成世界最佳城市之首時,曼谷人從欣喜中回神,才覺得當地還有可改善的空間。若當局在領回大獎之日,能夠虛心檢討,一面領受盛名;一面推動實質改進,則善莫大焉。不過,無論如何在多種大壓力次第浮現,社會大眾心情忐忑的時際,世界第1的稱號,可能會發生一點平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