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系統化風險的危機處理

2008-07-20 02:57:2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房市泡沫所引發的金融地雷,除了次級房貸的餘波盪漾迄今尚未平息之外,擁有AAA高評等的美國房地美(Freddie Mac)、房利美(Fannie Mae)這兩大房貸公司繼之爆發財務問題,引來新1波的「2房」危機,不但使美國金融市場再起波瀾,同時由於全球金融機構,甚至各國中央銀行也因持有這「2房」的股票,與其所發行的金融商品,到底會不會再度引發連鎖反應,正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關注。
 
房地美與房利美這2家是美國政府特許成立的公司,其董事會成員有1半為美國總統指派,也被視為是「準政府機構」。他們在全美12兆美元的抵押貸款中佔了5兆美元以上,市占率幾乎達1半。這也是他們的信用評等可以僅次於國庫券,甚至所發行的債券,等同於國家債務的理由。據估計亞洲各國中央銀行持有「2房」債券與其他金融商品合計金額達約1兆美元。至於其他商業金融機構或企業所持有的「2房」股票及金融商品之金額將更為龐大。
 
這樣兩家超級的金融機構,美國財政部與聯準會幾乎是不用思考就得出手予以援助。否則,不但美國金融市場可能崩解,全球也將面臨空前的金融系統化危機。初步看來,不但資金挹注,甚至連這兩家公司的股價也成為救災的對象。持有這兩家公司股票的投資人會有立即或潛在的跌價損失;至於持有其所發行金融商品的投資人,則將視紓困計畫的成敗,才能知道是否會有損失。對後者而言,較樂觀的看法是,這兩家公司所發行的債券或抵押債權證券化(CMO)或不動產抵押貸款債權證券化(RMB)等商品,由美國政府背書承受,由準國債變成國債,而得以化解危機,不致於有損失發生。
 
即便如此,原本即在進行調整的全球經濟,仍可能在成長速度上再度受挫,原本不穩定的股市與房市也將進一步向下修正,同時投資市場的信心會進一步弱化。
 
美國龐大的投資資金也將出現贖回壓力,甚至引發全球資金的大挪移,這些都將是國際投資市場新的波動源頭,不能不謹慎因應。
 
從次級房貸對美國大型金融機構,到英國北岩銀行,到最近的「2房」危機,可以看到過去英美政府或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對於若干新興國家政府在面臨金融市場出現震盪時,常常以直接介入的方式,給予紓困或解決的作法,有許多批評與責難。
 
但是,這些金融相對較發達的國家政府,事到臨頭時,似乎也只能以這種直接介入的干預來試圖降低風暴的擴大。顯示,金融系統性的風險與危機的確存在,這是金融與其他產業最大的不同,因為各金融機構被統一的風險管理機制所管理,現行巴賽爾協定即是1個重要的規範。如此一來,金融機構吸收存款或發行各式金融商品所需的準備,就是要以這些評等較佳的其他金融商品作基礎,結果必然演變成相互持有這些金融債權。
 
一旦其中1員出現困難,就必然波及其他正常機構的運作,則連鎖波及效果很快就會成為整個金融市場、金融產業的災難,這也使各國中央銀行、財政部無法不以直接接管、介入、干預的迅速援助手段來反應。當然,有許多有識之士曾強烈批評,這是1種捅了樓子要別人收拾善後的不公平、不正義的作法。然而,相對於金融系統化危機快速蔓延的事實,看來,財政部和聯準會(中央銀行)為了不願意看到金融市場的崩潰,在面臨類似的金融危機時,可能會1次又1次的出手。這是莫可奈何的選擇吧!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