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菲律賓學校中綴生比率升高說起

2008-07-24 02:13:1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菲律賓國家統計局日前公開的1項研究報告說,該國學齡兒童中,每6人就有1人遭剝奪了受教育的機會,而且數字還在逐步提升。這是糧食和燃料價格勁漲以來所出現的重要效應之1,也是社會所付出的1項沉重代價。只是由學童來承擔這項咎責,實在是無辜且有難以負荷之重,對將來的影響更加無從估量。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從開發中國家舉步邁向光明前途;發展過程的際遇大致相似,學童迫於時勢中綴學業,相信不僅菲律賓有這樣現象,希望各國認真面對問題,找出紓解辦法,莫讓弱勢中的弱勢從此沉淪。何況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沒有健全的人力資源,國家又何能順利發展。
 
菲國統計當局報出的數據,2006-2007學年度國民小學註冊入學的人數,從原90%暴落到83%。更令人懸慮的是,年級增高,入學生人數遞減,已達到59%的最低標。其所以有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年齡漸長,離校幫助家庭維持生計者愈多,可做的事範圍愈廣。原本應該在成長的校園裡受呵護、接受新知的幼苗,都無可奈何走進都市街頭、垃圾場、或更不堪的地方。依賴還沒有長成的力量,賺些微不足道的蠅頭小利來補助家用。個人的前途、可能受培育獲得的競爭力,從此受到莫大挫折。綴學生中縱有遇到貴人拉拔、自己憑毅力奮鬥不懈、或時來運轉把握住不同領域機會,而致生活小康,甚至富貴榜上得以列名者,雖不乏其人,但畢竟犧牲太大,多數失學者都在社會邊緣掙扎,無疑是多方面的浪費,國力也隨之沉淪。
 
菲律賓教育機構對於學校中綴生人數比率,是早有所知的,而且歷來也不斷採取措施,希望能將學生留在校園。只是社會的基本觀念和快速變遷的情勢,都容不得某個部門的若干治標辦法,能夠疏通或挽回家長把學生從校園裡拉出來的決定。加上國際釀成的「沉默海嘯」,如油、糧價狂飆,金融失序,動亂頻仍等,一波接著一波出現。社會其他領域肆應維艱、驚皇失措,多已能夠見到,發生在校園的現象,就是學生流失數目勁升,實在是萬分遺憾。
 
開發中國家受到勞動力優先觀念的影響,時時刻刻算計下一代能夠投入生產行列或職場,賺錢貼補家計,這原是難以攔阻的理由。所以菲律賓教長今年5月間開始迭做「道德勸說」,要求家庭莫以貧苦為理由,剝奪下一代讀書力爭上游的機會。到道德勸說效果不彰,教長更進一步到國會要求通過法案,把將不讓兒童、青少年到學校讀書的家長,抓到監牢裡關起來或重罰10萬披索。相關法案迄還未見到下文。外界對國會態度還不得而知,但這是1項失之天真的法案,中綴生數目高,把家長抓來關不知要多少監獄。家無隔宿之糧,何來10萬披索繳罰鍰,菲政府應當聯合相關部門,研擬出可行性的辦法才是。
 
近年來,東南亞開發中國家在經貿快速發展下,社會兩極化的現象非常明顯。貧若愈貧、富者愈富的狀況,讓人心浮動,行事不免激化,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似乎屬於次要。有時甚至明知不讓孩子讀書並非至計,但眼看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有下一代循非求學管道,三年兩載就可「穿綢喝油」。也就姑且讓孩子們一試,做脫離苦海的孤注,這種做法是值得同情、但不宜鼓勵的。個人前途,還以正派經營為是。
 
菲律賓近年喜歡公布勞務輸出的創匯數字,菲中央銀行7月中宣稱今年前5月從國外寄回的美金達68億,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4.7%。這筆大錢是社會快速變遷的重要項目之1,若除了鼓動更多人力資源輸出的貢獻外。也能透過政策引導,為提升國內人力資源水準發揮積極作用,則更能彰顯功能。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