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器官移植法制化的最大公約數

2008-07-28 02:51:5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新加坡衛生部長日前在國會中表示,為了協助腎臟病患移植腎臟的需求,星當局正考慮將相關器官取得的方式法制化。此一議題重要而且非常敏感,觸及的層面廣泛,歷來向是各方面爭議甚大的焦點。於今基於實際而迫切需要。將有償取得臟器的意見公開提出,無疑是新加坡衛生當局勇敢的擔當。希望相關各方面體察情勢,以理性態度反覆磋商,並取得對問題法制化的最大公約數,解決爭議,以符合人道的需求。不僅是為新加坡,也為目前國際上還處於灰色地帶的器官捐贈問題解套。
 
自從數10年前人類心臟移植首例在南非獲得成功以來,器官移植的項目增加,手術進步,實際上已經變成了挽救病患生命、解脫嚴重障礙的最後希望;也因而使許多原本受器官病變而頻臨死亡的人類,於移植成功後繼續存活,生命延續到比平均自然死亡歲數還要更長久。所以器官移植是人類現代科學文明的福祉之1,也是與手術有關各方面的特殊緣分。其間有相當微妙的玄機,成功與失敗往往有難以索解的道理。但無論如何,器官移植已經是人類社會1種指標性的項目,活人無數,而且還將經由不斷改善,擴大其範圍和貢獻。
 
但是,器官移植從某甲身上取下某項器官移植到某乙身上,無論其為從活體取得、或於醫方宣布腦死後進行切割,也無論其為無償捐贈、或付出代價的交易。數10年來多半仍屬於特殊狀況的「約定俗成」,法律明文陳述相關事宜者並不多見。所以從法理衡量,取得臟器還屬未完全明確的行為。從活體摘下器官,直接或經由仲介取得若干補償,尤其難獲得有關機構的允准。然而,社會進步,壓力無所不在,對某類器官的損折相對要比一般狀況下來得大。等待適當、健全臟器來更換,以求延續生命或較健全生活機能的人士,也就愈來愈多。若臟器取得管制嚴格,罹病者的生命或生活能改善的機率偏低,排隊輪候器官的時間愈長,所受折磨愈久。卡在法律禁制關頭,使久候臟器不得的病患,喪失掉生機、希望者就愈多,如何改善此「死結」,是現代社會智慧的1大考驗。
 
除了法律規範,可能因移植器官而引起重大爭議的領域還多,這多半是健康良好、生活正常的人士所持的立場。有時聽這類善心人發表高論,義正詞嚴,儼然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大道理。但若自己淪為病患,把名字排在等候器官移植名單上時,每天都在生死邊緣殷切期待,就大值得同情了。目前世界各地都缺乏重要器官可供移植,「路透社」7月21日自華盛頓電訊報導的數字,單是待移植肝臟的病人,就有1萬7,000位,其中約10%等不到適當臟器,含恨以終;另美國克利夫蘭的美聯社7月18日電,當下美國有逾8萬人等待腎臟移植,去年捐腎者僅1萬3300位,其間的落差與病患的焦慮,豈是語言能形容。相關各方面在思考器官移植問題時,能多參考數據,基於人道和理性,也許較能有助於解套。
 
由於器官移植問題多而困難,等待換器官者與其家屬,為解決問題而賣命奔走,能使用的工具幾無所不用其極。而醫界人士也正多方努力,根據醫學文獻提出協助的途徑,包括以往60歲以上老者器官不予移植的成例可酌予放寬等,用心可謂良苦。事實上,數10年來由器官移植問題交織成的血淚故事,真不知道有多少,如果能在法理規範方面,循蟻螻尚且惜生的角度,切入斟酌,相信許多人會真誠感激。
 
新加坡是法治國家,其衛生當局將器官移植問題推上國會討論,除了便利往後依法行政,也對東南亞國家做出示範。南洋若干地方可有償取得供移植的器官,幾是公開秘密,但難免於醫療的後遺症,若能使之法制透明,較能減少技術危機,也是善事一樁。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