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吉能否成功使法國向右轉

2008-07-29 02:43:0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法國國會24日通過可提高法定工時的法案,不再強制規定每周工時不得逾越35小時。這是法國右傾總統沙克吉一周來的第6項立法勝利。
 
以35小時為上限,為法國實施已10年的措施,新法案仍維持工時的法定限制,但同時允許公司自行與員工、工會談判是否脫離規定,自行訂定工時以及加班的計算方式。新法同時允許公司變更支薪假的規定、提高每年的加班時數。
 
之前,法國為對抗失業率,因此訂定工時上限,協助更多的失業人口進入市場就業。所以,限制工時的目的,在過去左傾政黨的立場來說,一方面是保障勞工的福利,一方面也為了減少失業,使更多失業勞工獲得就業機會。但這樣把每周工作不得超過35小時的法令抓得緊緊,顯然對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沙克吉便是針對這點,於2007年競選時喊出了「提高工時,多賺一點」的政見口號,強調將它與法國舊商業社會模式進行「切割」。
 
為避免社會抗爭,新法以開放加班,而非硬性規定工時為原則。公司可將工時提高到每周48小時,超過35小時者算加班。藍領階層的加班費計算方式為每小時工資的1.25倍,而僱主不必付加班費的僱用稅給政府。僱主最多可將加班工時從現在的每年130小時調為400小時。這就是說,法國工人今後要辛苦一些,但收入也相應地增加一些。
 
這種做法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退步呢?解除工時限制法令是為工人利益著想,還是為資本家利益著想呢?今天在亞洲一些國家,由於社會還未發展到應有高度,故提出這樣的問題,一般人可能還只是一知半解。但今天在歐洲討論這樣的問題,已屬過時。事實上,歐洲社會早已經歷了勞資間的種種爭鬥,也在實踐中碰到了種種問題,實行了種種改革,早已了解勞資應如何相處,才能共同取得利益。
 
事實上,長期以來,歐洲各國政權是執掌在由共產黨蛻變而成的社會主義民主黨之手,它們是真正站在無產階級立場、為勞工爭取利益的,但最後都證明沒有1條路是可以直通馬克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共產主義社會,那不過是1個空想。
 
中國人有1句俗話,「順得兄情失嫂意」;做1件事,要阿兄說好、阿嫂也喜歡是很難做到的。許多上台執政的歐洲左傾政黨獲得大多數勞工選民的支持,立法處處幫勞工著想,結果資本家受損,工廠關門大吉,大受打擊的是國家經濟。所以,右傾的總統沙克吉這次會當選,執掌政權,說明民眾不喜歡以前歷屆政府過左的那一套,於是換個右傾政黨出來掌權,看看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效果。
 
國家要照顧勞工,不但要保障勞工有高收入,還要不失業,更要建立完整的福利制度,使他們老有所養,能安樂渡過晚年,沒有匱乏的恐懼。但要達成這樣的水準,那就必須付出高稅、重稅的代價,如果不是這樣,要應付這一系列支出的錢從何而來,所以高福利國家必定是重稅國家,而重稅又影響經濟發展,會弄得1個本來很富裕的國家經濟直線下跌。
 
例如北歐的一些重稅國家,老闆和伙計互相約好,只做半年工,另半年把工廠停下來,大家出外旅遊,或留在家裡享福,就是不願工作。因為半年的工作已夠生存,再做半年的收入差不多都得用來繳稅,不如不做。
 
所以,資本主義發展到這種程度,也就是實現馬克斯所摹擬的理想,即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基礎上,便實現社會主義,而資本主義也就此滅亡了。但現實的情況是資本主義沒有滅亡,這個福利社會卻培養出大批懶漢。
 
沙克吉的政策,便是要減少法國的懶漢,旨在振興法國經濟成長,刺激零售競爭力。法國今年頭一季的失業率為7.5%,寫下歷史新低。沙克吉誓言2012年前,將失業率減少至5%。他是否能夠成功,大家拭目以待吧!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