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糧食問題愈趨複雜中自求多福
2008-08-07 02:58:1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盟第41屆部長會議開幕不久,旬日間,南亞區域合作協會(SSARC)的外交部長、俄羅斯當局等重要區域組織和國家,也次第就糧食問題表達立場或傳出訊息,雖然相關議題的新行動一時還不致於實現,但國際間為糧食的關鍵性問題,無不卯足全力,綢繆應對。由於各方面環境不同,遭遇狀況迥異,因此所公開的糧食對策也各不相同。顯然在未來一段相當期間內,不僅要注意到本身糧食供應,也要特別注意到國際出現的糧食策略和行動,究竟將發生何種影響,可能產生正面還是負面後果,庶可確保軍糈民食無缺。
東盟部長會議閉幕聯合公報中,關於糧食安全問題的說法,在強調主要產品的供應適當可靠,價格穩定於區域經濟、社會有利。從文字上看,只見到區域組織對糧食問題的輪廓勾勒,並沒有具體的政策。但是會議聯合公報宜簡明,在食糧問題激盪不已的時際,能夠對議題做如此表達,已經足夠。而最重要的是將來東盟10國領袖高階層會時,能不能建立起堅定共識,以及部長會議結束,後續作業的方向是否正確,並將區域一體化的精神加以充分發揮。東南亞地區是世界稻穀的主要產地之一,米糧輸出的若干大國都在中南半島上。東盟組織果能有計畫展開健全政策,各成員國又能推誠合作,在未來國際糧食供應上,應可不虞匱乏。
南亞合作協會是東盟近鄰,平夙頗不乏接觸,該組織在可倫坡召開的外交部長會議,主要議題也包括糧食供應和糧價等。斯里蘭卡方面表示,將以採取「可倫坡糧食安全聲明」的方式,透露若干對糧價飆漲的短、長程措施。巴基斯坦方面則有籌設糧食銀行、需要早期作業政策。相關說法在高階層會中如何整合,會產生什麼結果,或得出結論後將怎樣推動,到目前還是個未知數。但擁有全世界1/5人口和近半是窮人的南亞7國,在糧食問題劇烈動盪的時際,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1個區塊。即使承平期間,要餵飽逾15億人口的肚皮,已經是件困難重重的事情。遇到糧食供應失衡,國際扶貧款項發生無法足額到位的困窘時,問題無疑更加棘手。從今年2月世界糧食問題浮上檯面以來,南亞次大陸的居民如何度過難關,已令人懸憂不已。希望這次會議能在危機臨頭時,出現轉機,印、巴兩大糧食輸出國聯手調整政策,使之更加彈性化。進而糾合國際助力,找出補足缺糧辦法。
「金融時報」1日報導,全球第5大穀物出口國俄羅斯,正計畫成立1家穀物交易公司,將控制全國近半數穀物輸出。這是世界糧食問題動盪期間出現的一項新傳說,由於俄國地位重要,如果前述決定成真,可能會導致全球農業勢力重新洗牌。這項變數對糧食進口國的影響,相對較大,原本糧食供應量已不足,若再由官方操盤,將發生什麼後果,頗有想像空間。糧食進口國因而備感焦慮,也非多餘。畢竟將於年底可能核准的這項計畫,與純民間穀物交易的本質不同。東南亞國家雖有稻米輸出,但米糧市場動態出現變數,如何調整因應,也不能輕忽,總以小心為是。
糧食問題震盪還未稍息,7月20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30餘國貿易代表會談,若能在農業問題上獲得突破性進展,將會為飽受能源、糧食價格上漲與金融危機之苦的世界經濟及時帶來信心。但是降低關稅、減少補貼的兩大關鍵問題並無進展,簽署協議的機會幾近破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舉世陷於焦急的壓力中,短時期將無法緩解。一如以往我們的建議,在糧食問題愈趨複雜的環境中,東盟組織應即自求多福,根據部長會議的決議,盡全力挽救危機。
東盟部長會議閉幕聯合公報中,關於糧食安全問題的說法,在強調主要產品的供應適當可靠,價格穩定於區域經濟、社會有利。從文字上看,只見到區域組織對糧食問題的輪廓勾勒,並沒有具體的政策。但是會議聯合公報宜簡明,在食糧問題激盪不已的時際,能夠對議題做如此表達,已經足夠。而最重要的是將來東盟10國領袖高階層會時,能不能建立起堅定共識,以及部長會議結束,後續作業的方向是否正確,並將區域一體化的精神加以充分發揮。東南亞地區是世界稻穀的主要產地之一,米糧輸出的若干大國都在中南半島上。東盟組織果能有計畫展開健全政策,各成員國又能推誠合作,在未來國際糧食供應上,應可不虞匱乏。
南亞合作協會是東盟近鄰,平夙頗不乏接觸,該組織在可倫坡召開的外交部長會議,主要議題也包括糧食供應和糧價等。斯里蘭卡方面表示,將以採取「可倫坡糧食安全聲明」的方式,透露若干對糧價飆漲的短、長程措施。巴基斯坦方面則有籌設糧食銀行、需要早期作業政策。相關說法在高階層會中如何整合,會產生什麼結果,或得出結論後將怎樣推動,到目前還是個未知數。但擁有全世界1/5人口和近半是窮人的南亞7國,在糧食問題劇烈動盪的時際,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1個區塊。即使承平期間,要餵飽逾15億人口的肚皮,已經是件困難重重的事情。遇到糧食供應失衡,國際扶貧款項發生無法足額到位的困窘時,問題無疑更加棘手。從今年2月世界糧食問題浮上檯面以來,南亞次大陸的居民如何度過難關,已令人懸憂不已。希望這次會議能在危機臨頭時,出現轉機,印、巴兩大糧食輸出國聯手調整政策,使之更加彈性化。進而糾合國際助力,找出補足缺糧辦法。
「金融時報」1日報導,全球第5大穀物出口國俄羅斯,正計畫成立1家穀物交易公司,將控制全國近半數穀物輸出。這是世界糧食問題動盪期間出現的一項新傳說,由於俄國地位重要,如果前述決定成真,可能會導致全球農業勢力重新洗牌。這項變數對糧食進口國的影響,相對較大,原本糧食供應量已不足,若再由官方操盤,將發生什麼後果,頗有想像空間。糧食進口國因而備感焦慮,也非多餘。畢竟將於年底可能核准的這項計畫,與純民間穀物交易的本質不同。東南亞國家雖有稻米輸出,但米糧市場動態出現變數,如何調整因應,也不能輕忽,總以小心為是。
糧食問題震盪還未稍息,7月20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30餘國貿易代表會談,若能在農業問題上獲得突破性進展,將會為飽受能源、糧食價格上漲與金融危機之苦的世界經濟及時帶來信心。但是降低關稅、減少補貼的兩大關鍵問題並無進展,簽署協議的機會幾近破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舉世陷於焦急的壓力中,短時期將無法緩解。一如以往我們的建議,在糧食問題愈趨複雜的環境中,東盟組織應即自求多福,根據部長會議的決議,盡全力挽救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