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奧考驗西方媒體中國報導的水準
2008-08-08 02:26:2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奧運開幕在即,包括中國境內記者,全球數萬記者雲集北京、上海等奧運賽事城市,也將陸續擴散到全國各地,光拿下北美轉播權的美國NBC,竟然派出了近3000人的報導陣容,令人驚訝。中國舉辦奧運無疑是開創歷史,但這麼龐大的記者隊伍全方位報導中國,無疑也是開天闢地第1遭,從這個意義上說,北京奧運真的讓中國走向了世界,也讓世界走向了中國,至於是否能實現同1個世界,同1個夢想,則另當別論。
這段時間以來,全球媒體議論紛紛的是,北京當局能否遵守承諾,讓奧運期間的報導全面自由開放,因為,眾所周知,中國還是1個沒有完全新聞自由的國家,政府對媒體的控制,對互聯網的控制,對境外媒體的採訪,都是全球最嚴的國家之1。奧運能否打開這個缺口,令人矚目。不過,境外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有沒有想過,這次北京奧運期間的中國報導,對他們也是嚴峻的考驗,能不能交出合格的成績單,世界矚目,中國民眾也在期待。
何以這麼說?長久以來,雖然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導,常常有固定的立場和意識形態的作祟,對於中國的認知充滿太多的成見和相當片面的角度,但是因為中國政府的控制打壓,導致西方媒體不自覺地站在道德的高度,居高臨下地抨擊中國,從而掩蓋了報導本身的缺陷,包括客觀事實的呈現不夠和多角度觀察的欠缺,而中國民眾基於對政府的不信任,對海外新聞自由的感佩,對西方媒體也賦予了相當大的期待。直到這次北京奧運的舉行,尤其是西藏騷亂事件的發生和奧運火炬海外傳遞引發的風波,中國民眾包括海外華人突然驚醒,發現西方媒體對中國成見太深,報導1邊倒的傾向嚴重,甚至為了既定的立場不惜篡改新聞事實,以至於發出了抗議的吼聲。日前就有美國的重量級媒體刊發報導,指是美國的CNN製造了中國網上的「憤青」。實話實說,本來在中國民眾中威信極高的西方媒體,現在也遭遇了「信任危機」,這種信任危機的背後,其實是對「新聞自由」原則的懷疑,這種情緒,對在中國推動新聞自由可謂是相當的不利。
因此,境外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在奧運報導期間,要求中國政府履行承諾的同時,也必須對自己的報導質量和水平,要有新的要求。很簡單,首先,以往中國是封閉的,境外媒體捕風捉影拿到一些「事實」,就可以大肆渲染,1方面讀者難以辨假,另1方面,中國政府越駁斥,就證明這個報導越擊中要害,越有道德和正義的高度。如今,中國全面開放報導,任何報導的內容,事後都可以去確認核查,失實的報導就難以立足。
其次,以往只有1家,或者幾家媒體能夠獲得中國報導的深度內容,有偏見的報導也可以大行其道,因為在境外,其他海外媒體只能轉載幾家大報大新聞的報導,沒有其他選擇的餘地,如今,近2萬名境外記者,代表成百上千的媒體,在中國進行報導,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角度進行觀察判斷,打破了以往中國報導的「壟斷性」,這樣的競爭局面,絕對構成重大的挑戰。
再次,以往海外民眾,尤其是驕傲的西方民眾,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民族特性,都瞭解不夠,也沒有心思和意願去瞭解中國,說來令人不信,「清朝人紮辮子」的形象,還是不少北美歐裔腦海中的刻板形象,也因此,西方媒體缺乏歷史認知、文化認知的中國報導通行無阻,無人質疑,如今,北京奧運,中國成為熱門熱點,西方民眾可以從各種渠道得到關於中國的知識,媒體記者的中國報導如果淺薄幼稚,胡說八道,那就會立刻露餡,這就導致西方媒體,尤其是大媒體記者的所謂中國深度報導,必須要謹慎又謹慎。
由此可見,北京奧運不但對中國政府是1個嚴峻的考驗,他們所說的開放是否是真正的開放;同時,對西方媒體的中國報導也是1個嚴峻的考驗,他們能否放下偏見,遵循新聞客觀公正的原則,全方位報導北京,報導中國,讓西方的讀者與觀眾得到正確資訊,並贏回中國民眾對新聞自由的信心,各方都在拭目以待,並在北京奧運後驗收成果。
這段時間以來,全球媒體議論紛紛的是,北京當局能否遵守承諾,讓奧運期間的報導全面自由開放,因為,眾所周知,中國還是1個沒有完全新聞自由的國家,政府對媒體的控制,對互聯網的控制,對境外媒體的採訪,都是全球最嚴的國家之1。奧運能否打開這個缺口,令人矚目。不過,境外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有沒有想過,這次北京奧運期間的中國報導,對他們也是嚴峻的考驗,能不能交出合格的成績單,世界矚目,中國民眾也在期待。
何以這麼說?長久以來,雖然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導,常常有固定的立場和意識形態的作祟,對於中國的認知充滿太多的成見和相當片面的角度,但是因為中國政府的控制打壓,導致西方媒體不自覺地站在道德的高度,居高臨下地抨擊中國,從而掩蓋了報導本身的缺陷,包括客觀事實的呈現不夠和多角度觀察的欠缺,而中國民眾基於對政府的不信任,對海外新聞自由的感佩,對西方媒體也賦予了相當大的期待。直到這次北京奧運的舉行,尤其是西藏騷亂事件的發生和奧運火炬海外傳遞引發的風波,中國民眾包括海外華人突然驚醒,發現西方媒體對中國成見太深,報導1邊倒的傾向嚴重,甚至為了既定的立場不惜篡改新聞事實,以至於發出了抗議的吼聲。日前就有美國的重量級媒體刊發報導,指是美國的CNN製造了中國網上的「憤青」。實話實說,本來在中國民眾中威信極高的西方媒體,現在也遭遇了「信任危機」,這種信任危機的背後,其實是對「新聞自由」原則的懷疑,這種情緒,對在中國推動新聞自由可謂是相當的不利。
因此,境外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在奧運報導期間,要求中國政府履行承諾的同時,也必須對自己的報導質量和水平,要有新的要求。很簡單,首先,以往中國是封閉的,境外媒體捕風捉影拿到一些「事實」,就可以大肆渲染,1方面讀者難以辨假,另1方面,中國政府越駁斥,就證明這個報導越擊中要害,越有道德和正義的高度。如今,中國全面開放報導,任何報導的內容,事後都可以去確認核查,失實的報導就難以立足。
其次,以往只有1家,或者幾家媒體能夠獲得中國報導的深度內容,有偏見的報導也可以大行其道,因為在境外,其他海外媒體只能轉載幾家大報大新聞的報導,沒有其他選擇的餘地,如今,近2萬名境外記者,代表成百上千的媒體,在中國進行報導,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角度進行觀察判斷,打破了以往中國報導的「壟斷性」,這樣的競爭局面,絕對構成重大的挑戰。
再次,以往海外民眾,尤其是驕傲的西方民眾,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民族特性,都瞭解不夠,也沒有心思和意願去瞭解中國,說來令人不信,「清朝人紮辮子」的形象,還是不少北美歐裔腦海中的刻板形象,也因此,西方媒體缺乏歷史認知、文化認知的中國報導通行無阻,無人質疑,如今,北京奧運,中國成為熱門熱點,西方民眾可以從各種渠道得到關於中國的知識,媒體記者的中國報導如果淺薄幼稚,胡說八道,那就會立刻露餡,這就導致西方媒體,尤其是大媒體記者的所謂中國深度報導,必須要謹慎又謹慎。
由此可見,北京奧運不但對中國政府是1個嚴峻的考驗,他們所說的開放是否是真正的開放;同時,對西方媒體的中國報導也是1個嚴峻的考驗,他們能否放下偏見,遵循新聞客觀公正的原則,全方位報導北京,報導中國,讓西方的讀者與觀眾得到正確資訊,並贏回中國民眾對新聞自由的信心,各方都在拭目以待,並在北京奧運後驗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