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忍尼辛‧知識人的良心和典範

2008-08-13 02:55:3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被俄羅斯人譽為「民族良心」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前蘇聯異議人士索忍尼辛於3日深夜因心臟衰竭,於莫斯科郊外的住家辭世,享年89歲。他一生受盡政治迫害折磨,居然還能活到如此長壽,也算不容易了。
 
他是在蘇聯史達林黑暗統治下第1個公開談論史達林政權不人道的作家。前蘇聯最後1位領導人戈巴契夫推崇他是「命運獨特的人,將在俄國史上留名。」他的作品「改變千百萬人的良心」。
 
索忍尼辛是2戰老兵,因為在蘇聯時代批評史達林而被逮捕,隨後被送勞改8年。他的名著「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地獄第一層」中,深刻刻畫古拉格勞改營的悲慘生活,197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1973年12月,代表作「古拉格群島」突破封鎖在巴黎問世,翌年遭蘇聯當局斥為「叛國賊」,褫奪公民資格,押上飛往西德班機,自此展開20年的流亡生涯。
 
離開蘇聯後,他先後居住於德國、瑞士與美國,對西方道德墮落多所批評。1994年他獲准返回俄羅斯,不滿後蘇聯時期的腐敗現象和物質主義,呼籲回歸傳統道德價值。他雖經歷8年的勞改,20年的痛苦放逐生涯,吃盡了苦,但他反對黑暗政治及喚醒良心的初衷,自始至終沒有絲毫改變,如此堅持原則的人可謂是1位真正的硬漢!
 
不但蘇聯最後1位領袖戈巴契夫佩服他,去年6月,當時仍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亭也頒發俄羅斯最高榮譽「國家獎」給索忍尼辛,並在克里姆林宮舉辦盛大典禮,讚揚他對「祖國」的貢獻。索忍尼辛透過錄影方式發表得獎感言說,對於「作品能獲得俄羅斯國家獎的注意」感到「受寵若驚」,表示:「在我有生之年,盼望我收集並呈現給讀者的歷史材料,能進入同胞的意識與記憶之中。」他是臨走前仍念念不忘國家民族的命運,唯恐人們忘記過去的痛苦,又會不知不覺陷入另1場未可預知的災難之中。
 
這證明1個人堅持良心,最後必獲勝利。索忍尼辛就是這樣1個無畏的勇者,1個「知識人」的典範,如果人人如此,暴政是絕不可能得逞的。可惜許多知識分子不是這樣,而是只知奉承的軟骨頭,他們在下筆之前,先考慮政治上的得失,只知勢利討好,完全沒有自己的立場和主見,甚至放棄作為「知識人」應有的良知和責任,這樣的人,面對索忍尼辛恐怕也不知感到慚愧吧!
 
我們把索忍尼辛稱為「知識人」,而不稱之為「知識分子」,就是覺得「知識分子」這個詞,只用在形容社會的某一讀過書、有知識的群體,而未能描畫出1個有良心的讀書人或作家的高貴人格。「知識分子」是社會中的一部分,1個群體,或1個階層,其中一定是良莠不齊的。但「知識人」則不同,他不但有良心,有維護傳統道德文化的責任,還要有領導知識界與反動逆流戰鬥的勇氣;他負有維護正義和知識的使命,並把這使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這樣的人,在宗教領域中被稱為「先知」,貪生怕死的普通知識分子是不配擔負這尊稱的。
 
索忍尼辛沒有因寫作而過富貴生活,相反的是面對監禁與流放。但他卻堅持寫出歷史真實的立場如故,死也不屈服。美國政府於1974年授予索忍尼辛「榮譽公民」,但他依然避居在佛蒙特州的偏僻山區,繼續筆耕生涯,寫下他應該留給後人的歷史。為了不忘記艱苦的日子,每年在2月9日這一天,他會為了紀念1945年他首次被捕,只吃集中營的配給食物,650公克重的麵包、1碗清湯、1杓燕麥。這樣1個永不忘本的「知識人」,簡直可稱為1個「聖者」!
 
試想,在當年史達林統治下那樣的環境,1個全無反抗力的作家,敢於執起筆來,寫出歷史的真實,不怕監禁與流放,為了不泯滅良心,置生死於度外,這樣的1個「知識人」,實在值得會持筆寫作的人學習!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