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謀求解決人象爭生存的問題

2008-08-20 03:17:0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法新社」雅加達發出的電訊說,邇來野象群覓食行動,破壞了農家棕櫚油作物。蘇門答臘亞齊省境若干地區居民憤怒難忍,日前曾大聲放話,表示除非官方迅速採取措施,否則他們將在作物園區周邊放毒,殺害入侵的野象。這是近年亞洲地區頻生的「爭生存」故事之1,由於人象競爭的問題,一天比一天尖銳,以往發生在人象間圓融和諧關係,已受到嚴重的衝擊,曾在人類社會中有「祥獸」尊稱的象類,無論其為馴象或野象,不僅地位、印象已大不如前,甚至棲息環境、生活憑藉也在逐漸大幅流失中。泰國曾是知名的人象共生歡樂園地之1,目前已和亞洲其他地區相彷彿。亞洲相關國家應在維護動物生存權的崇高目標下,積極為象類的生活環境做出安排,莫讓撲殺祥獸的行為擴大。
 
亞洲地區是世界上象類主要生活所在之1,由於宗教信仰、地理環境、經營生計等原因,世世代代流傳的人象關係,向是生動和諧的篇章,人類的精神世界固有象類的地位,象類也擬似通靈。馴象是象主家庭的1員,平時備受家庭呵護寵愛,但受命承擔工作時更毫不含糊,往返於山野、叢林、河川崎嶇處,無論負載輕重、路途艱辛,無不全力以赴。和相隨伴的象伕共進共退,結成了生命共同體,在早年東南亞、南亞地區未開發的條件下,籌謀生計。至於在各處雨林中生活的野象群,雖和一般馴象的際遇不同,生活型態有區別。但是從未和人類發生衝突,彼此相互尊重,野象有足夠的生活空間和條件,逍遙自在。所以,亞洲地區、至少在泰國,聞有撲殺、毒殺象族的消息,心情的沉重是難以形容的。
 
法新社電訊,短短幾行文字,已經把人象關係惡化勾勒出來。所謂「物競天擇」,牽涉到生存的問題時,生活空間遭干擾侵略,食物鏈被破壞以至饑餓難當,則物種間衝突必趨於激化,尖銳對立的程度,則和客觀環境有密切關聯。近年來,先是各地林木原物料,在所謂先進國家市場需要殷切,砍伐盜伐雨林有厚利可圖,於是森林大量消失。接著適於棕櫚樹種植的南亞、南洋地區,又以火耕闢地,大量種植經濟附帶價值高的棕櫚樹。前述人類林木產業和種植棕櫚樹將產品外銷,都直接和象群的生活秩序發生牴觸,於是有人象衝突尖銳化,以至要施藥毒象的程度,實在遺憾之至。
 
人象爭生存的悲劇,事實上非自今日始,為了要活下去,早已層出不窮了,蘇門答臘鄉間有人放話毒象,是媒體揭開的例子而已。亞洲象族原有4萬至5萬隻,各地農耕區的小規模破壞衝突已不知凡幾。象族的生存環境迅速惡化,終於問題浮上檯面,亞洲13國中,尚有6國的象族,雖已不足300隻,但活動範圍進入人類社區,找地方棲息、喝水、洗澡。更可怕的是印度、孟加拉、尼泊爾等國,今年都有野象殺人的紀錄。而斯里蘭卡的茶園、越南的稻田遭象族破壞後,對象族獵捕格殺,也時有所聞。「世界保育聯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亞洲象族專家組織的共同主席何奇士對於兩者衝突升高並趨於頻繁,尤其耿耿於懷,卻也無計可施。不過,面對每年約有200-250位人類死於象群逞兇,總該有個兩全的辦法才是。
 
泰國東北部靠近柬埔寨邊界的素林府,夙有「大象之鄉」的稱號,為了凸顯「大象文化」的奇異,不久前還舉辦了「象節」。動用了320隻有表演天分的大象,引來許多觀光客;另則泰國也還有「全國大象日」的設訂,都算是象徵性重視了大象一族的存在。只是象群問題在環境劇變下,似已不是以這類小規模活動來解決問題,就能緩和人象爭生存的尖銳化。非政府組織應該挺身而出,當仁不讓,求出治本辦法,建議相關政府實施。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