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辛苦能夠10年持續 京奧就值了

2008-08-23 03:24:4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軍團在奧運的奪金狂潮仍然在持續,但是,討論後北京奧運時代的輿論也在逐漸高漲當中。其實,從申辦奧運,到準備奧運,以及奧運開幕式,到奧運比賽本身,全球恐怕沒有1個主辦城市像北京那樣,經歷那麼多的辛苦和波折,引發那麼多的話題與抗議。我們僅僅以亞洲國家舉辦奧運的例子來看,上個世紀64年的東京奧運、88年的漢城奧運,都曾轟動一時,但都沒有北京這樣辛苦。日本是西方的盟國,南韓不但是盟國,更在奧運前後完成民主化體制的轉變,西方國家自然是支持有加。北京則不同,不但是令西方國家擔憂害怕的新崛起大國,同時,它的共產體制不但經受住了自由市場經濟改革的震盪,也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作出靈活的修正,以更大的潛力與西方有效合作也分庭抗禮,這是西方國家從來沒有經歷過或者想像過的經驗,因此,對中國的挑剔有時候到了過猶不及的地步。
 
當然,7年風雨,難中更難的還是開幕前的半年,從非洲達爾富種族屠殺引發西方對中國角色的質疑,第1波抵制應運而生,隨後,世紀大雪災發生,之後,西藏騷亂接踵而至,波及到火炬在境外的傳遞,國際領袖是否參加開幕式,整個北京奧運遭遇的問題和挑戰令人難以相信,直到四川大地震,08奧運年的多災多難,竟然導致全球熱議5個福娃是否暗示著5個詛咒的驚人話題。一直到開幕前1天,全球媒體還在質疑北京的天氣、空氣的質量,是否能讓京奧獲得全面的成功。
 
如今,隨著北京奧運的成功開幕,以及運動員在賽事中打破各項世界紀錄,奧運比賽本身的成功,已經無人質疑。人們關心的是,中國人到底能拿下多少金牌,後奧運時代能否帶動中國的新發展。
 
我們以為,北京奧運對中國的影響,不單單是經濟的問題,更是1個國家整體發展方向的問題。不必要討論得很玄乎,其實事情很簡單,北京努力7年營造的奧運形象,是否是1次性消費,還是可持續性經營,這就是檢驗後北京奧運時代的關鍵。因此,北京在蒙受世界祝福的時候,能否克服100年來難以克服的受害者心態,自卑自大的心態,今後以1種更平常的心態看世界,以1種更有責任的態度回應世界的的期待和批評,正是檢驗奧運成果的1個方面。
 
中國是體制改革滯後,尤其是輿論管制嚴格的威權國家,為了舉辦奧運,竟然承諾讓境外記者自由採訪,讓1萬多名世界記者蜂擁北京,蜂擁中國,這種轟炸性的報導,可能足以傷害那個封閉的體制,但北京冒險做了,這值得肯定歡呼,後奧運時代,北京能否繼續推動新聞自由和社會改革的大潮,恐怕就是檢驗京奧成功與否的另1個重要角度。
 
中國是污染嚴重,公民素質不高的國家,為了舉辦奧運,毅然按照全球最高的環保標準,清潔城市的空氣,讓北京重見藍天白雲,同時,舉行整個北京的奧運市民教育,學英文,講禮貌,與國際大接軌,這樣的努力,令人敬佩,但在奧運後,這種堅持,能否持續,並從北京,推廣至全國,也是檢驗中國走向世界的1個關鍵。
 
中國本來是嚴禁在國際盛事時舉行群眾抗議的國家,也是有憲法、無貫徹的國家,為了成功舉辦奧運,竟然在首都設立了示威遊行的專區,開了體制的口子,這種態度,還是有相當誠意的,後奧運時代,這樣的抗議示威能否成為市民表達意見的常態,也是觀察中國的新角度。
 
中國是1個造假成風,矇騙成風的國家,甚至在奧運開幕式上,都出現了「代唱」風波,但北京為了舉辦乾淨的奧運,對可能用禁藥的選手嚴加處置,有的地方甚至懲罰太重,這種決心和果斷,殊不容易。這種打假風範,能夠全面推開,中國形象,又何愁建立不起來頂呱呱、令人信服的品牌?
 
總而言之,後奧運時代,中國不必再「翻山越嶺」,才能繼續前行,只要7年辛苦所呈現的這一切,在京奧後不是曇花一現,而是繼續保持10年,那麼,中國為奧運付出的辛苦,都值了。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