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京奧效應要有預期和掌握

2008-08-26 04:16:2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大會,在大型歌舞秀的歡樂聲和璀璨的花火中畫下了休止符。中國代表隊勇奪51面金牌,獨霸全世界,讓這場盛世盛會更添光彩,見證了中國人在體育競技上的全面成就。但重要的是,京奧也兌現了中國人向全世界的承諾,即1個開放的、人文的、生態的和公平的競技在中國的全面實踐,開創了人類文明在體能極限上的另1個巔峰,當然也為人類歷史進程掀開了新的1頁。1場由中國執牛耳,邀請全世界同台盟誓、競技的盛會,已然告成。
 
上個世紀初,8國聯軍進北京;100年之後,萬國競技於此,這是一段中國從屈辱走向崛起的歷程。京奧在中國人的心中既有這一段沉痛的歷史記憶以資對比,感慨之餘,對京奧盛會寄望之深,專注之殷,投入之大當可想像;30年改革開放積累之功,由此得以展現。追求京奧的成功、圓滿自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共識。17天下來,整個北京城乃至海內外中國人的熱烈參與,這些見諸事實上的驗證,特別之於西方先進國家的印象,更有超乎想像,遠非轟動效應所能形容者。京奧平安無事,反恐活動在北京絕跡,安檢帶來的不便和前前後後所付出的艱辛,當可體諒和肯定。
 
京奧當然不僅止於中國人的,更是全人類的。京奧的傳播效應也創下了新高,估計全世界超過45億人收看奧運,從網路下載更超過雅典奧運的30倍,都是前所未有,後者難追的記錄。呈現在世人面前的中國京奧,自是中國形象的新塑。無論如何,京奧所呈現的正是1場帶動全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盛會,從開幕到閉幕,從鳥巢到紫禁城的連續鏡頭所轉播的,既是競技場上的賽事,更是中國文化風貌從軟體到硬體的全方面和現代性轉化的展演。
 
京奧降下帷幕,後京奧效應也隨之啟動。論者多以經濟觀點評述後京奧效應,認為中國政府的巨額投資將隨京奧譜下休止符而告一段落,不論是場館的經營將因使用率偏低而出現困境,或預告房地產的價格將因京奧的結束而出現低谷,整體經濟成長也會因此而致低落。然而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短期現象,但重點不在經濟而已,而在京奧之後能否有一新的開創空間,在既有的基礎和成就上,能否帶出新的思考和發展方向,而有一正面的長遠影響。
 
主觀看待後京奧效應,既可以是正面的、積極的;也可以是負面的、消極的,甚者善善惡惡皆可存乎一念之間。我們在此要問:京奧經驗究竟留下了什麼,或該如何看待?中國舉辦1場成功的奧運,並不意味那就是當下的一切,或往下也將因此走入順境;而是中國舉辦這場奧運,在長達7年的過程中學到了什麼經驗教訓?1個誓言向全世界開放的中國,會否因京奧的成功更具自信,從而更寬容,更具有彈性,而能創造1個開闊的局面;還是應該更一般地看待這場盛世盛會,不過就是1場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已,只是邁向未來的1個美好的開始。
 
京奧或許真還有若干啟蒙意義,可以全面提升中國人對體育活動,和奧運精神的認識和理解,讓多數中國人通過不同的收視條件,看到了、體驗到了體育活動豐富內涵。作為東道主,中國隊的優異表現可以確認體育大國的地位,可以確認中國具有舉辦大型活動的豐沛經驗和能力。但以中國人口的底數,此一金牌數並不足以為傲,同時可以看到人類體能極限,究竟憑藉什麼得以一再突破障礙。
 
京奧畫下了美好的句點,圍繞京奧的話題也將湧現。誰來掌握後京奧效應?這更值得海內外全體中國人期待和觀察。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