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訪韓體現區域政治新動向

2008-08-28 03:35:0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奧運剛剛結束,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展開新一輪元首外交,首站就是鄰國南韓。可見中國在奧運成功之後的外交出擊,仍然是以鞏固周邊地區的睦鄰關係為主,把後院弄好了,才能與美國、歐洲過招,這是中國近期外交的傳統主軸,也是從美國那裏學到的經驗,因為美國對自己的後院,尤其是拉美國家,非但沒有處好關係,反而樹立了很多敵人,以至於被別人乘虛而入。不過,中國跟南韓的雙邊外交,體現了東亞地區政治互動的新動向。
 
本來,接替盧武鉉就任總統的李明博,擺明姿態就是親日親美,與中國拉開距離,誰知形勢比人強,獨島的領土爭端,導致日韓關係迅速惡化,一道歷史的鴻溝橫在首爾與東京之間,打亂了李明博聯合日本抗衡中國的既定思路;至於跟美國的關係,更是呈現出戲劇性發展,親美的李明博上任後,解除了禁止美國牛肉進口的決定,以便與美國的貿易能夠全面正常化,從而求得美國在區域政治和南北韓互動的過程中,堅定地作南韓的後盾。誰知人民不買李明博的帳,在農牧業問題上相當保守,也與美國針鋒相對的南韓人民,以最為激烈的態度反對李明博開放牛肉進口的決定,從肢體衝突到燭光晚會,可謂用盡手段,逼迫李明博改變政策,這種抗議場面讓全世界都很吃驚,美韓關係就此冷淡下來。
 
親美日的政策遭遇瓶頸之後,李明博被迫轉向中國。他率先走訪北京,並親往四川地震災區看望民眾,成為訪問災區的第1個外國元首;此後,他又親自出席北京奧運開幕式,在奧運風波中站在了北京的一邊。如今,李明博的親中政策顯然收取了很大的成效,胡錦濤在全球觀望中國後奧運走向的時候,選擇南韓作為外交出訪的首站,並在抵達首爾的當天,就宣布把中韓關係上升到戰略夥伴關係,要把中韓經貿量提前兩年達到2000億美元的額度,雙方還摸索在年底開通軍事熱線,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釋出善意,這對在外交上焦頭爛額的李明博,當然是重大的外交收穫,有助於提升其低迷徘徊的支持率。
 
其實,北京在李明博上台之初,就警告其不要親美日,而邊緣化中國,及至李明博明顯冷淡北京的時候,中國國內已經相當不耐煩,以至於南韓媒體在李明博訪華的時候,大肆報導中國故意冷淡李明博,凸顯李明博與中國的不協調。然而,1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在北京奧運之前的風波中,中南海突然領悟到,要與世界接軌,要讓世界認識中國,要真正做到化敵為友,就必須耐得住別人的批評,甚至是故意的冷漠,突破面子外交,走入實質外交,不計前嫌,爭取最大效果。因為如此,儘管有李明博冷淡中國在先,又有韓國與中國進行激烈的文化戰、歷史戰在後,北京還是從區域戰略的高度思考問題,在李明博需要外交援手的時候,及時抓住時機,展開元首外交,以求重大突破。對北京而言,朝鮮半島極為重要,北韓核危機稍有平息之後,北京擔心美國長驅直入,操控南北韓,因此,在控制住金正日的同時,也同南韓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這就讓朝鮮半島不但不會成為箝制或者圍堵中國的鏈條和前鋒,反而成為中國主導的東亞經濟圈的1個穩定夥伴,從而讓美國使不上勁。
 
李明博全力推動中韓關係,不但是親美日路線不順暢,同時也是美日經濟可能進入新的衰退,再不抓住中國,可能就麻煩大了。另1方面,李明博與盧武鉉不同,跟平壤沒有交情,對金正日採取的不是「陽光政策」,而是「對抗政策」,這就給南北韓互動帶來變數,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美韓軍事力量可以反擊金正日的可能攻擊,但卻不能預防金正日的冒險蠢動,李明博需要通過北京來制約金正日的挑戰,這就是南韓竭力推動與北京建立軍事熱線的內在原因。
 
中韓無論從地緣外交,還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方面,都需要彼此,需要推動和深化雙邊的關係,這就是李明博、胡錦濤短時間裏3次元首高峰會的原因所在。值得注意的是,在強化韓中關係的時候,韓美、韓日關係是否會遭遇實質性的削弱,自然就成為東京、華盛頓要面對的挑戰。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