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加冕 歐巴馬白宮之路仍遙遠
2008-08-30 03:02:3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進入最後的高潮,參議員歐巴馬以歷史上第1位黑人總統候選人的姿態登上舞台,正式吹響進軍白宮的號角,而他的競選搭檔,則是資深參議員拜登,而非民主黨支持者盼望的「夢幻組合」的另一半、前第1夫人希拉蕊參議員。這次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可謂繽紛多彩,不但患腦瘤剛剛做完手術的甘乃迪參議員前來捧場,歐巴馬夫人作為政治新星照亮大會,更重要的是,在民主黨初選中與歐巴馬打得難分難解、傷痕累累的希拉蕊以及其丈夫、前總統柯林頓也高調演講,全力挺歐巴馬,而諾貝爾獎獲得者、前副總統高爾親自介紹歐巴馬出場,民主黨「天王」出盡,使全代會變成了1場民主黨的政治嘉年華,連被懷疑是攜槍企圖暗殺歐巴馬的吸毒者,也給大會增添了一層另外的色彩。
這次大會是必然的,但又是相當及時的。因為在美國和世界颳起一陣旋風的歐巴馬,在經歷了空前的追捧後,終於遭到了美國民眾「審美疲勞」的襲擊,民意支持度開始滑落,與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馬侃拉平,甚至被超越。因此,這次為期4天的民主黨全代會無疑是及時雨和強心針,不但可以再次拉抬歐巴馬的聲勢,也讓他在1種「準總統」的氛圍中,站上1個新的競選高度,發揮口才和魅力,來獲取美國選民的青睞。毋容置疑,4天的大會,媒體的集中報導,讓歐巴馬聚焦在鎂光燈下,民意支持度應該可以暫時把馬侃再次甩在身後。
不過,歐巴馬在進軍白宮路上的障礙,不會因為這次會議一掃而空。首先,歐巴馬能否整合黨內的團結,以舉黨一致的強勢,一路闖進白宮,還是遭遇很多人的懷疑。理由無他,主要是在初選中輸得並不甘心的希拉蕊支持者,不願意投歐巴馬的票,因為歐巴馬沒有挑選希拉蕊擔任副總統候選人,而挑選了拜登,使他們蒙受了第2次打擊和傷害。不少希拉蕊的支持者都不相希拉蕊的總統夢就此終結,他們期待歐巴馬在這次選舉中的失利,會給希拉蕊帶來4年後重新挑戰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機會。而海外觀察家也普遍相信,希拉蕊高調支持歐巴馬只是1場政治秀,只是為了應付黨內的壓力,實際上,她和她的丈夫柯林頓,不會真正為歐巴馬拚死拉票。
其次,當然是副總統候選人人選帶來的負面效應。儘管拜登具有國際外交的經驗,可以彌補歐巴馬的弱勢,但是,作為華盛頓政治圈裏的老牌政客,他的出線,無疑就是給歐巴馬的「改變」口號打了1個大折扣,有人甚至懷疑,歐巴馬、拜登組合,會否重演布希、錢尼組合的覆轍,副總統掌握實權,歐巴馬只是前台演員。再次,歐巴馬的競選主軸已經被抽空一半,因為歐巴馬批判布希執政的重點就是伊拉克戰爭,立刻撤軍成了歐巴馬和馬侃的政策分水嶺。誰知布希政府為了幫助馬侃競選,對歐巴馬的政策訴求進行了釜底抽薪的工作,根據美國和伊拉克當局的新協定,美軍將在2011年撤出伊拉克,這無疑就是廢了歐巴馬撤軍論的「武功」,讓他拿不到利多。還有,當然是國際形勢的突發變化,比如以色列對伊朗空襲,美國和俄羅斯的強硬爭執,這就會對馬侃產生加分效果。
當然,這裏還有1個無法擺上台面的挑戰,那就是,到了投票最關鍵的時刻,白人選民真的已經準備好了把票投給1個黑人總統候選人嗎?美國的族裔分裂不是歐巴馬贏了希拉蕊就可以解決的,相反,因為歐巴馬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戰中勝出,使白人選民對歐巴馬的反對隱藏得更為隱蔽,而這些問題在總統選舉的最後決戰中才能看到答案。民主黨奪回白宮的意志相當強烈,但民主黨內外的困境也相當嚴重。歐巴馬如今已正式拿到競逐白宮的入場券,如何能把支持者的熱情維持到11月分的總統大選投票日,絕對不是1場輕鬆的遊戲。
這次大會是必然的,但又是相當及時的。因為在美國和世界颳起一陣旋風的歐巴馬,在經歷了空前的追捧後,終於遭到了美國民眾「審美疲勞」的襲擊,民意支持度開始滑落,與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馬侃拉平,甚至被超越。因此,這次為期4天的民主黨全代會無疑是及時雨和強心針,不但可以再次拉抬歐巴馬的聲勢,也讓他在1種「準總統」的氛圍中,站上1個新的競選高度,發揮口才和魅力,來獲取美國選民的青睞。毋容置疑,4天的大會,媒體的集中報導,讓歐巴馬聚焦在鎂光燈下,民意支持度應該可以暫時把馬侃再次甩在身後。
不過,歐巴馬在進軍白宮路上的障礙,不會因為這次會議一掃而空。首先,歐巴馬能否整合黨內的團結,以舉黨一致的強勢,一路闖進白宮,還是遭遇很多人的懷疑。理由無他,主要是在初選中輸得並不甘心的希拉蕊支持者,不願意投歐巴馬的票,因為歐巴馬沒有挑選希拉蕊擔任副總統候選人,而挑選了拜登,使他們蒙受了第2次打擊和傷害。不少希拉蕊的支持者都不相希拉蕊的總統夢就此終結,他們期待歐巴馬在這次選舉中的失利,會給希拉蕊帶來4年後重新挑戰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機會。而海外觀察家也普遍相信,希拉蕊高調支持歐巴馬只是1場政治秀,只是為了應付黨內的壓力,實際上,她和她的丈夫柯林頓,不會真正為歐巴馬拚死拉票。
其次,當然是副總統候選人人選帶來的負面效應。儘管拜登具有國際外交的經驗,可以彌補歐巴馬的弱勢,但是,作為華盛頓政治圈裏的老牌政客,他的出線,無疑就是給歐巴馬的「改變」口號打了1個大折扣,有人甚至懷疑,歐巴馬、拜登組合,會否重演布希、錢尼組合的覆轍,副總統掌握實權,歐巴馬只是前台演員。再次,歐巴馬的競選主軸已經被抽空一半,因為歐巴馬批判布希執政的重點就是伊拉克戰爭,立刻撤軍成了歐巴馬和馬侃的政策分水嶺。誰知布希政府為了幫助馬侃競選,對歐巴馬的政策訴求進行了釜底抽薪的工作,根據美國和伊拉克當局的新協定,美軍將在2011年撤出伊拉克,這無疑就是廢了歐巴馬撤軍論的「武功」,讓他拿不到利多。還有,當然是國際形勢的突發變化,比如以色列對伊朗空襲,美國和俄羅斯的強硬爭執,這就會對馬侃產生加分效果。
當然,這裏還有1個無法擺上台面的挑戰,那就是,到了投票最關鍵的時刻,白人選民真的已經準備好了把票投給1個黑人總統候選人嗎?美國的族裔分裂不是歐巴馬贏了希拉蕊就可以解決的,相反,因為歐巴馬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戰中勝出,使白人選民對歐巴馬的反對隱藏得更為隱蔽,而這些問題在總統選舉的最後決戰中才能看到答案。民主黨奪回白宮的意志相當強烈,但民主黨內外的困境也相當嚴重。歐巴馬如今已正式拿到競逐白宮的入場券,如何能把支持者的熱情維持到11月分的總統大選投票日,絕對不是1場輕鬆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