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要嚴肅面對六三三風波
2008-09-10 03:01:52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在就職的第100天因鬧出「六三三」(經濟成長率6%,國民平均所得將達3萬美元,失業率降至3%)政見延後兌現風波,非僅受到綠營嚴厲質疑,並上綱上線直指誠信破產;藍營想要緩頰,但也不知如何圓場才幫得上忙,或有為馬代言者,所收效應似又愈描愈黑。嚴格說,馬政權收了1個爛攤子,加上美國次貸風暴,油糧雙漲,全世界均遭波及,非獨台灣有此遭遇而已。對馬英九而言,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大有非戰之罪的感慨;祇是負責任的領導人和政府最見考驗者亦在此,端視領導人有無能力帶領人民脫困。
然而,馬英九上任後的作為,既未能拿出一套足以令人民信服的脫困方案,反而多見短線操作,只想用漂亮的語言討好輿論,偏偏又接連出現前言不搭後語的狀況,以致馬英九的支持度直線下降。何以「苦民所苦」的馬英九無法讓人民滿意?從表面觀察,馬英九似未能準確感受到民意走向和脈絡,又未能瞻顧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更深層的原因或在馬英九上任前後的變化,向現實急遽妥協,讓支持者無法調適。
換1個角度觀察,馬英九上任以來的種種作為,可謂綠營不領情,藍營不理解,執政團隊的執行力屢遭質疑,以致民意支持度加速下滑。從上任之初的人事任命觀察,馬英九的作為即讓支持者質疑:看似有意吸收綠營人才,也有意就此醞釀島內的大和解,大有成就全民大總統的野心,一切都為下趟競選服務。
只是馬英九忘了藍營多數支持者的心情以及對馬英九的期待,除開肯定馬英九提出的政策之外,更寄望馬英九能拿出魄力撥亂反正,向盤據在體制內的黑金利益宣戰,是者是之,非者去之。不論是任用綠營人才,或持續綠營政策,都要能拿出一套具有說服力的標準來。
引發普遍質疑的是,任用或留用綠營和綠色政府人才是為綠色思維服務,還是為馬政府以及藍營思維服務?再如綠營政策的延續性,其中最嚴重的莫若教育部前部長杜正勝獨斷而行的歷史教科書課綱編寫未見有一檢討重起爐灶,就是1個顯例。或謂今天教育部的政策是「杜規鄭隨」,這就不能不令馬英九的支持者大有遺憾了。
再如2次金改怎麼會有政務官敢於公開宣稱行政程序查不到問題以為了結。涉及吃案的檢察總長居然可以大言不慚的不知進退,這涉及到的不止是藍綠思維不同,而是更大的既得利益和共犯結構問題,以及馬英九究竟有無魄力整頓體制內的黑金脈絡。馬陣營難道要為綠色黑金利益和思維服務,甚至不惜背書?試問藍營支持者作何感想,綠色選民又何必領情,反而鼓舞綠色政客挾綠標榜。
此所以「六三三」無法在近期兌現的話語一出,不僅綠營直斥馬英九騙選票,藍營支持者對馬英九的批判更有逾此者。此外馬陣營還有等2016年馬的第2任任期屆滿前才兌現的說法,就更幾近不負責任了。
或謂馬英九陣營當中有政務官喊出股票可上2萬點,而今卻破了20年股票的底線,市值泡沫少了2兆元。固然,這是1個大數字,卻恰恰暴露出台灣泡沫經濟最不堪考驗的一面;何以馬團隊上任之初種種自詡可以激勵人心者,此時反成批判者一再引據的材料和笑話,而今股民信心崩潰,又孰令致之,馬英九及其團隊自難辭其咎。
馬英九有本事贏得選戰,卻沒本事治國,像經濟不景氣和失業率增加,馬團隊不思從政策面出招,尋思如何激勵台灣的競爭力,卻大買秋節禮品;嚴厲推行的500元送禮上限,卻因經濟不景氣開放非相關業務公務員的500元上限。這正是顧此失彼,所失更甚於所得。根本之不治,而思末節以為替代,若非敷衍就是顢頇。
台灣社會長期承受黑金體制浸染,司法公信力不彰即緣於此,台灣人民和企業主長期承受黑金之害,浸而有內化傾向。這是台灣有無競爭力的最大危機。馬英九當思嚴肅面對「六三三」風波,更切忌為求短期效應而向體制內的黑金既得利益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