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拜爾投巨資改善農業應有感應

2008-09-11 03:59:5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舉世知名的德國製藥暨化工業巨擘拜爾公司,4日由作物科技部負責人柏茲查爾發表聲明。逕表示該公司將於4年內,投入約50億美元資金,從事研究發展工作,為全世界農業生產興旺,提供助力。這是今年糧荒現象造成普遍壓力以來,首家公開願以巨資為農糧產業「培元固本」的民間企業。雖然工商發展有將本求利的意涵,但其能克盡社會責任的精神,並在國際經貿局勢極度動盪不安之際,挺身而出,是值得佩慰的。包括泰國在內的中南半島地區生產稻穀的國家,對於糧農產業健全成長,遠較民間機構負有更大責任。今後應推出更多具體辦法,協助業者改善生產結構,提供優質產品,為軍糈民食做出貢獻。
 
拜爾作物科技部的聲明說,在2012年以前,該公司的前述巨額經費,將用於農作生產創新計畫、育種與產業生物工藝學的提升。同時,鑑於當今對農產原物料需求強勁、可耕作土地面積有限、影響生產的氣候異變難以逆料,使農業面臨若干關鍵性挑戰。該公司還將研發10種保護作物的新辦法應市,將可能發生的損耗減到最低。顯然,國際缺糧激發了拜爾尋找對策,維護農業免受不利因素破壞,並改善技術使在農地面積增加困難的條件下,提高農產單位面積產量。種種作為都能見得到拜爾公司投注於農業的用心;而其以提供新辦法而開拓市場得到利益,在聲明中也無所隱諱。是紓解缺糧壓力,也獲投資盈利的「雙贏」策略。
 
今年6月上旬,舉世為缺糧所困擾達到最高點的時候,聯合國糧農組織召集181國決策人士,在羅馬舉行糧食高階層會議,與會者曾展現雄心。並矢言「使用一切手段來減輕當前危機引起的苦難,刺激糧食生產和增加農業投資」。但是發布共同宣言,強調於2015年前使全球饑民減半後,糧價飆漲風潮漸告緩和,所有國際相關允諾,幾全都歸於沉寂。事實上,農業問題茲事體大,糧價趨緩的背後,和食糧增產有關的因素,不但沒有淡化。所累積的負面衝力一旦浮出,缺糧問題可能較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終於有拜爾公司露臉,有如空谷足音,舉世相關各界,莫忘了從「不夠吃到有錢買不到糧食」的現象,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就會出現。拜爾的「雙贏」規劃,從另一角度看,是救人也救自己,千萬要參酌效法。
 
世界食糧生產類目,通常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分別,如歐美以產麥為主,亞洲則多種稻穀。拜爾所提投注農業的辦法,符合於糧食高階層會決議「鼓勵國際社會投資糧食與農業科技」的精神,但是卻以歐美市場做重點。對於耕作水田產稻穀的亞洲、尤其是中南半島地區,能夠利用到的部分可能不多。挑明講,保護亞洲農業生產力,進一步提升稻穀產量,還得要自求多福才能奏效。因此區域性的農業相關機構和有心人士,包括資金市場裡具遠見的基金負責人,也宜有發展農業以維持安定的抱負,一同朝健全農業而效力。
 
在農業領域裡,以往數十年迭有糧食生產過剩的紀錄,「穀賤傷農」的情景使人記憶猶新,於是若干國家政府與發展機構,對協助發展中國家改善農業的重要意義失焦。20世紀70年代曾解救世界脫離饑荒的機構,如稻米研究所等,原預算不是停止就是下滑。以致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研究提升窮國農作物生產力等項目,都受到影響。憂心忡忡的農業和多方面專家曾不時提出警告,也遭到忽視。不聞不問的態度,終因人口增、糧產趨緩而演變為一發不可收拾的反撲。如果能適時採取挽救措施,還有一點希望,若再置苦罔聞,則難免釀成巨災。有感於拜爾公司表示了積極態度,盼望其作為能達到目的,也祈求相關行動能激起亞洲的有心人,採取改善農業的措施。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