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加緊經濟合作關係

2008-09-16 02:49:5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從「兩岸新情勢下的經濟合作框架」的相關報導可以看出,如果要讓兩岸關係大開大闔,那麼還應該在建構新框架的方式與途徑上作一番突破。兩岸經濟合作新框架的推動,究竟政府和民間應扮演何種角色?何者在先、何者在後?或者說要由上而下、由下而上?是1個決定性的因素。以兩岸目前的情勢來看,政府的介入與主導力度愈高,那麼推進速度就愈快;當然,民間的參與和推動也是1個重要的助力。
 
其實,每一項具體的合作關係或開放項目,業者最清楚其間的罩門,同樣的開放政策,在執行上如果多些關注或細膩,績效就好很多;如果加上諸多限制條件,效果就可能會大打折扣。以大陸觀光客赴台為例,每天3000人、團進團出、多家航空公司在眾多航線上分配有限的周末班機,這一連串的規劃條件,兜出來就是對觀光客造成諸多不便。實際在訂機位的人就會發現,直航包機要同一航空公司在方便時間來回一趟,還真不容易湊得齊。若再加上因為無法截彎取直,在空中飛行時間反而加長,油料耗損多,價格就沒有吸引力,致使此一開放成了半調子。換言之,開放措施的設計完全忽略了顧客至上的需求觀,而完全以管制觀點出發,難怪成效有限。
 
這些實際措施民間最能感受,因此,他們勢必會積極參與進一步的協商和推動更大幅度的開放,進而企求兩岸經濟合作新框架更有效率。然而,以兩岸政治制度與政策形成的結構來看,如果政府不積極主導、介入,那麼由下而上的民間參與,將會事倍功半。反之,若政府積極推動,那麼由上而下的政府介入,將可使新框架的建構迅速有效,也能使經濟合作關係更落實,更緊密。因此,政府主導、民間多元參與,應該是1個有效的方式與途徑。
 
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日前主動表示支持開放金門小三通,做為大陸觀光客赴台的另一渠道。同時重申會落實陸客赴台觀光的政策,也把兩岸應積極協商的經濟議題主動提出,其中還包括了簽訂備忘錄(MOU)以利兩岸金融交流。甚至,還提出希望與台灣簽訂類似「更緊密經濟關係協定」(CEPA)的說法。看來中國正積極因應馬政府的大陸政策,試圖為馬政府穩住陣腳,也可以說是中國政府主導、介入兩岸經濟合作新框架的例證。
 
中國之所以如此積極推動,主要應該是受到馬英九主政所面臨的困局,害怕兩岸政策生變。馬英九就任總統以來,民眾滿意度始終在低檔徘徊,台灣內部甚至還有「壞蛋」與「笨蛋」的說法,也有內閣改組的呼籲,使馬政府備感壓力。另一方面,馬英九對大陸的善意被批評的力度有逐漸升溫之勢,內部壓力也愈來愈大。在這種內外夾攻的情勢下,大陸似乎有意拋出更多善意回應,以便支持馬政府持續友善的兩岸政策。
 
就大陸的對台政策而言,此時也真的須要對馬政府的兩岸政策做出積極的回應,甚至要拉高到消除兩岸敵對狀態,從國防、外交上著手,徹底解除多數(非全體)台灣人民的疑慮。同時,類似九七後香港面臨金融風暴,大陸積極以CEPA來協助香港度過難關,如果大陸當局以這樣的胸襟來面對兩岸經濟合作新框架的建構,那麼台灣的分離主義將受到極大的壓縮,兩岸的和平與趨同將大幅躍進。
 
綜上,中國領導人如果能夠秉此態度,那麼建構兩岸經濟關係新框架就會有很大的進展。至於新框架的內容方面,包括1、人貨往來與交通運輸;2、資本往來與投資;3、產業往來與合作。這些內容要發展到何種程度,還是可以「最惠國待遇」與「國民待遇」的原則來判定。中國官方既已提出協商流程與CEPA想法,台灣政府當積極回應,那麼,兩岸經濟合作關係必可更加緊密,兩岸關係也將進入歷史性的轉折、歷史性的階段。兩岸領導人真的要掌握此一歷史機運。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