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網際網路買賣毒品系統傳已形成
2008-09-17 02:43:54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由世界「反毒品論壇」(WFAD)所召集的首次大規模會議,經過一連3天的密集交流切磋,已於11日結束。這項有82國代表參與、選在瑞典斯德歌爾摩舉行的專業性集會,和以往類似以遏止毒品荼毒世界的會議略顯不同。與會的專家、政界人士、警察、和積極行動分子,幾全在第一線工作。議程則以分享觀念和執行策略,聚焦於掃除毒害目標明顯,會議主講者廣泛反應過去「百年防毒」的教訓,供各方專業反毒人士參酌。近年毒品產銷體系,正隨著世界情勢轉移而發生相當程度的變化。遏阻毒品危害人類社會,尤其要將過去經驗和趨勢結合,斯德哥爾摩反毒會後的表現,值得期待。
一項有許多第一線反毒品人員集合的專業會商,是不是能達到集會所揭櫫的目標,使整個世界免於毒品侵害,還有待進一步檢驗的空間。但是反毒會議注焦於麻醉品作非藥物使用,嚴重危及公民健康,形成主要社會問題,則已掌握到重點。今後如果能將毒品劑量做充分監管,不容破壞人體結構,在防毒工作上就能有所貢獻。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歸納當今流行於世,足以危害人類的重要毒品有鴉片、古柯鹼、大麻煙、巴比妥、安非他命、迷幻藥等6大類。基本上有興奮、提神、鎮定等共同性,各對麻醉品有不同程度的依賴,初食精神舒適,惟極易上癮。一旦上癮不吸食時,則難過及痛苦萬分,終至影響人體健康,如何能淡化其影響,有待於大家一起來努力。
國際機構可做的一項統計,2005年毒品產量有減低的趨勢,但這是單指某一項毒品而言,經各方表達不同看法後,就不再有類似統計。毒品產量固是表達事實的一項依據,更重要的還是毒品銷售量的消長。在斯德哥爾摩反毒會議中,與會的國際刑警組織(ICPO)官員透露,近幾年除了毒品傳統販售體系維持運作;在網際網路做毒品交易的數量也在勁升。雖然從網上做毒品販售的數量還無法統計,但由於接觸方式便利無比。在網際網路使用已成「家常便飯」的環境裡,事主只要有網址,有一枚信用卡,便能心想事成。透過網際網路交易毒品的問題,形成當前更多的挑戰,較傳統銷售的方式有更大的危險性。
國際刑警組織官員在會議中曾慨乎言之,「網際網路的使用,是新款表達方式,有助於新新人類嘗試許多新的事物」。據國際刑警方面的了解,由網路買毒品者,基本上是30歲以下、對新經驗採開放態度、對網站具悟性的青少年。他們透過網際網路存取動作,進入網址、論壇、交誼室,一線相連,買非法毒品,點一下滑鼠就搞定。這種用匿名方式進行的交易,讓使用者感覺安全,也不致有非法的感覺。且相關行為,可理解為一種白領犯罪,背後該不致有手銬伺候。至於匿名方式所潛在的大危機,無窮無盡,就有意無意姑且置諸一旁再說。
經網際網路遂行毒品交易,目前在歐洲地區已漸趨時尚,在亞、美等洲還屬於新訊息。但是高新科技產品普遍化以後,全世界「供應鏈」快速串聯完成。讓擁有電腦者眾生平等,全球資源向所有人開放,連上網路就沒有人攔得住。所以,毒品業者在傳統販售體系外,另闢蹊徑,把網際網路交易毒品推廣到全世界,應也不是困難或會延宕很久的事。前述種種訊息,包括泰國在內的所有東南亞國家,都不能等閒視之,否則一旦新的毒品販售系統出現,會手足無措。
長久以來,毒品氾濫此起彼落,常使保護社會不受毒品荼毒的相關人士疲於奔命,仍無法遏阻危害。從斯德哥爾摩傳來網際網路販售毒品新體系已告形成,給各界帶來的震撼著實不輕。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有暴利可圖的力量驅使下,毒品業者不會鬆懈,非著力防範不可。
一項有許多第一線反毒品人員集合的專業會商,是不是能達到集會所揭櫫的目標,使整個世界免於毒品侵害,還有待進一步檢驗的空間。但是反毒會議注焦於麻醉品作非藥物使用,嚴重危及公民健康,形成主要社會問題,則已掌握到重點。今後如果能將毒品劑量做充分監管,不容破壞人體結構,在防毒工作上就能有所貢獻。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歸納當今流行於世,足以危害人類的重要毒品有鴉片、古柯鹼、大麻煙、巴比妥、安非他命、迷幻藥等6大類。基本上有興奮、提神、鎮定等共同性,各對麻醉品有不同程度的依賴,初食精神舒適,惟極易上癮。一旦上癮不吸食時,則難過及痛苦萬分,終至影響人體健康,如何能淡化其影響,有待於大家一起來努力。
國際機構可做的一項統計,2005年毒品產量有減低的趨勢,但這是單指某一項毒品而言,經各方表達不同看法後,就不再有類似統計。毒品產量固是表達事實的一項依據,更重要的還是毒品銷售量的消長。在斯德哥爾摩反毒會議中,與會的國際刑警組織(ICPO)官員透露,近幾年除了毒品傳統販售體系維持運作;在網際網路做毒品交易的數量也在勁升。雖然從網上做毒品販售的數量還無法統計,但由於接觸方式便利無比。在網際網路使用已成「家常便飯」的環境裡,事主只要有網址,有一枚信用卡,便能心想事成。透過網際網路交易毒品的問題,形成當前更多的挑戰,較傳統銷售的方式有更大的危險性。
國際刑警組織官員在會議中曾慨乎言之,「網際網路的使用,是新款表達方式,有助於新新人類嘗試許多新的事物」。據國際刑警方面的了解,由網路買毒品者,基本上是30歲以下、對新經驗採開放態度、對網站具悟性的青少年。他們透過網際網路存取動作,進入網址、論壇、交誼室,一線相連,買非法毒品,點一下滑鼠就搞定。這種用匿名方式進行的交易,讓使用者感覺安全,也不致有非法的感覺。且相關行為,可理解為一種白領犯罪,背後該不致有手銬伺候。至於匿名方式所潛在的大危機,無窮無盡,就有意無意姑且置諸一旁再說。
經網際網路遂行毒品交易,目前在歐洲地區已漸趨時尚,在亞、美等洲還屬於新訊息。但是高新科技產品普遍化以後,全世界「供應鏈」快速串聯完成。讓擁有電腦者眾生平等,全球資源向所有人開放,連上網路就沒有人攔得住。所以,毒品業者在傳統販售體系外,另闢蹊徑,把網際網路交易毒品推廣到全世界,應也不是困難或會延宕很久的事。前述種種訊息,包括泰國在內的所有東南亞國家,都不能等閒視之,否則一旦新的毒品販售系統出現,會手足無措。
長久以來,毒品氾濫此起彼落,常使保護社會不受毒品荼毒的相關人士疲於奔命,仍無法遏阻危害。從斯德哥爾摩傳來網際網路販售毒品新體系已告形成,給各界帶來的震撼著實不輕。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有暴利可圖的力量驅使下,毒品業者不會鬆懈,非著力防範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