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注北京外交模式是好事

2008-09-25 03:08:3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北京奧運獲得空前成功,國際社會一片讚揚聲之際,由美國國會資訊服務部門外交、國防和貿易分部研究人員參與撰寫的一份長篇報告,格外引人注目,這份報告詳細比較美國和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尤其是南亞、中亞、非洲、中東和拉美地區。毫無疑問,儘管國際社會以及這份長達175頁的報告本身,仍然認為中國的崛起目前還不足以抗衡美國的實力,但是,把中國與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做出如此詳細和扎實的比較,顯示美國對所謂「北京模式」的世界意義已經不再輕看,對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當中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袖,也不再視為是天方夜譚。這樣的事態發展,我們不能看成是美國要把中國視為敵人,或者鼓吹「中國威脅論」,相反,這是1個非常好的傾向,顯示美國的精英,已經從「美國傲慢」中慢慢醒過來,從美國中心論的束縛中掙扎出來,開始放眼看世界,尤其是看到原來看不起,或者歧視輕慢的國家,已經崛起,並對美國產生挑戰。
 
「北京模式」包含內政外交兩個層面,對內是政治威權,市場逐步經濟化,舉國體制搞發展,對外則是經貿文化交流為主,軟實力優先,睦鄰和平甚至妥協外交為主,這種軟實力為主的外交,當然也是由中國目前的國力與軍事力量的薄弱所決定。美國和西方國家對「北京模式」的對內部分,絕對無法苟同,因為威權主義與民主是格格不入的,在根本上還是威脅;但是,中國的對外模式,尤其是務實外交,正在取得巨大的進展,用上述美國國會的報告來說,北京的雙贏外交風格注重短期的共同經濟利益,贏得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注意。事實正是如此,這次參加北京奧運會的發展中國家元首,達到歷史紀錄。要知道,今天的中國,還沒有美國的實力,可以向世界無償派出許多金錢、武器、物資,而都是利益的交換,但是,中國的外交手段和模式,則以尊重對方,強調互惠互利,與美國的模式形成強烈的反差,因此收取雙倍的效果。
 
美國在布希執政之後,把戰後美國的傲慢外交、強勢外交、霸權外交、戰爭外交發揮到了極致,用布希的話來概括就是,你是站在代表歷史正確的美國一邊,還是站在美國的敵人一邊?如此一來,美國的敵人,就成為可能被戰爭剿滅的對象,美國的潛在對手變成被圍堵的目標,甚至美國的傳統盟友也成為美國的指責對象,如此一來,好像全球都錯,只有美國是對的,美國代表了所有的正義,美國的利益是世界利益的命運所在。但是,這種缺乏悲天憫人的霸權外交,不但讓美國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美國的對手也日益增多。中東是如此,如今圍繞著喬治亞的美俄衝突也是如此。中國因為韜光養晦,還不至於同美國抗衡,台海形勢的緩解,更讓美中的可能性衝突降低。但是,一旦中國實力增強,而美國不改變外交模式,中美對抗的那一天還是會到來。
 
可喜的是,美國國會的精英,已經注意到「北京模式」的軟實力效果,這就是提醒美國,硬國力發揮太強,軟國力被無形損毀,應該是轉向的時候了。在第2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法西斯勢力猖獗,企圖控制全世界,美國沒有選擇,必須用戰爭的方式來擊敗對手,而軍事力量的動用,取得了好的結果,消滅了法西斯,阻擋了共產主義氾濫,並催生了日本、德國兩個民主國家。但是,在冷戰結束,全球化運動掀起的大格局中,美國還是動用單邊主義的軍事霸權力量,那效果適得其反,阿富汗、伊拉克就是明證。武力推動民主的時代已經過去,發揮軟實力,使用和平演變的方式,才是推動人權民主的最佳模式。美國不必要學習中國的體制模式,但應該參考中國用「軟實力」推動外交的經驗,美中兩國的未來之爭,也應該是軟實力的較量,這樣才能良性互動,推動世界朝好的方向前進。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