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到了必須提升變革的時刻
2008-09-27 04:09:0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7年前當宣告北京可承辦2008年奧運時,中國舉國歡騰,海外華人亦復如是,除了宣揚國威以外,奧運可為中國的經濟,打一支強心針。不久北京及許多協辦城市都大興土木,連到一些爛尾樓亦動工了,本來血本無歸的一些海外華人的投資,亦收穫了。中國的股市,直至去年為止,6年內升了3倍,7年內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加了多倍,達到1兆8000億萬美元,奧運由開幕到閉幕,都是空前成功。曲終人散以後,北京奧運對中國來說,是強心針,抑或只是興奮劑呢?中國又會不會陷入一般性的後經濟衰退呢?
在奧運前夕,恐怕連興奮劑亦談不上,在宏觀調控的政策下,一年內的大陸樓市,不升反跌,且跌幅相當大,遠超乎有次貸危機的美國。在奧運開幕的那一天,大陸的股市,亦不升反跌,且跌幅將近5%左右,創19個月以來的新低,原來傳來的壞消息相當多,今年上半年生產總值的增幅比去年減少了1.8%,而外貿順差的增幅竟然比去年跌了12%,同時通膨高達7.9%。還有,由於用了外匯儲備的約3成去購買美國的債券與資產,而其中高危的兩房債券,亦佔了2成1,人民幣的升值,又抵消不了美元的貶值,單就美元貶值,中國上半年便損失起碼1000億元人民幣。
還有肉價以至糧價的急升,升幅遠遠高於工資的增長,使一般人的生活水平下降;信貸的收緊,加上能源與原料的漲價,嚴重打擊中小企業;今年上半年便有6萬7000多家的中小企業倒閉,去年中國的稅收是破紀錄的5兆多人民幣,為何不撥出一小部份,用來紓解民困呢?奧運這項愛國工程,如何可變成另一項希望工程?奧運即時性的效果,又如何可形成持續性的效能?
樓市是人民的資產,股市是經濟的探熱針,急升後的下跌,是調整,但再急跌,會是悲劇,奧運高潮過了以後,會不會再急跌呢?看來這亦應當是宏觀調控的主要對象,奧運的閉幕禮,並不應當是一套戲的散場,而是必須有下集、續集,往後上海的世博、廣州的亞運,北京政府應好自為之。
根據官方的數字,政府投入奧運的資金多達3000億人民幣,若單靠入場票、廣告費、紀念品銷售及電視轉播費的收入,主辦奧運,豈非是賠本生意?其實奧運的支出,可說成資本財的投入,因為所有體育場館的設備,北京市民日後都可使用,從而提高北京市民的生活質素,同樣地,北京地鐵與機場的擴建,把中國的脈絡進一步打通了,亦為北京帶來很多的經濟效益。更多的經濟效益會是旅遊業,鳥巢、水立方會是新的北京地標,而電視轉播的同時,是為北京的旅遊業作一次最好的宣傳。
中國大陸直至今天,仍是世界工廠,用廉價的勞力,為國際品牌進行生產,並無屬於中國的國產品牌。這次的奧運,可藉著電視廣播,幫助促銷,進而打入國際市場,為了打入國際市場,自會將生產水平,品質水準,作進一步的提升,提升以後,利潤自會增加,工資自會提高。
此外,奧運吸引遊客的湧入,不只讓外國人認識中國,還讓中國人理解外國,思想性的解放,自會提升生產力的解放。全球華人希望思想性的解放,會促成中國大陸經濟結構、政治架構的解放,從而縮窄兩岸的差距,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今年是大陸改革開放30周年,北京體察國內外政經形勢,應知改革開放的繼續推動已面臨不能迴避的挑戰,是到了應該更深入變革的關鍵時刻。
在奧運前夕,恐怕連興奮劑亦談不上,在宏觀調控的政策下,一年內的大陸樓市,不升反跌,且跌幅相當大,遠超乎有次貸危機的美國。在奧運開幕的那一天,大陸的股市,亦不升反跌,且跌幅將近5%左右,創19個月以來的新低,原來傳來的壞消息相當多,今年上半年生產總值的增幅比去年減少了1.8%,而外貿順差的增幅竟然比去年跌了12%,同時通膨高達7.9%。還有,由於用了外匯儲備的約3成去購買美國的債券與資產,而其中高危的兩房債券,亦佔了2成1,人民幣的升值,又抵消不了美元的貶值,單就美元貶值,中國上半年便損失起碼1000億元人民幣。
還有肉價以至糧價的急升,升幅遠遠高於工資的增長,使一般人的生活水平下降;信貸的收緊,加上能源與原料的漲價,嚴重打擊中小企業;今年上半年便有6萬7000多家的中小企業倒閉,去年中國的稅收是破紀錄的5兆多人民幣,為何不撥出一小部份,用來紓解民困呢?奧運這項愛國工程,如何可變成另一項希望工程?奧運即時性的效果,又如何可形成持續性的效能?
樓市是人民的資產,股市是經濟的探熱針,急升後的下跌,是調整,但再急跌,會是悲劇,奧運高潮過了以後,會不會再急跌呢?看來這亦應當是宏觀調控的主要對象,奧運的閉幕禮,並不應當是一套戲的散場,而是必須有下集、續集,往後上海的世博、廣州的亞運,北京政府應好自為之。
根據官方的數字,政府投入奧運的資金多達3000億人民幣,若單靠入場票、廣告費、紀念品銷售及電視轉播費的收入,主辦奧運,豈非是賠本生意?其實奧運的支出,可說成資本財的投入,因為所有體育場館的設備,北京市民日後都可使用,從而提高北京市民的生活質素,同樣地,北京地鐵與機場的擴建,把中國的脈絡進一步打通了,亦為北京帶來很多的經濟效益。更多的經濟效益會是旅遊業,鳥巢、水立方會是新的北京地標,而電視轉播的同時,是為北京的旅遊業作一次最好的宣傳。
中國大陸直至今天,仍是世界工廠,用廉價的勞力,為國際品牌進行生產,並無屬於中國的國產品牌。這次的奧運,可藉著電視廣播,幫助促銷,進而打入國際市場,為了打入國際市場,自會將生產水平,品質水準,作進一步的提升,提升以後,利潤自會增加,工資自會提高。
此外,奧運吸引遊客的湧入,不只讓外國人認識中國,還讓中國人理解外國,思想性的解放,自會提升生產力的解放。全球華人希望思想性的解放,會促成中國大陸經濟結構、政治架構的解放,從而縮窄兩岸的差距,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今年是大陸改革開放30周年,北京體察國內外政經形勢,應知改革開放的繼續推動已面臨不能迴避的挑戰,是到了應該更深入變革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