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侃不躲避辯論‧歐巴馬顯佔上風

2008-09-29 02:21:0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24日提出要求,把預定在26日(曼谷時間27日上午)舉行的總統候選人首場辯論延後,理由是美國陷入空前金融危機,現在是把「政治擺到一邊」的時候,他要暫時停止競選活動,返回白宮協助處理經濟危機。
 
馬侃話說得好聽,但他其實是在躲避以免受布希的拖累。也就在美國經濟被共和黨搞到一團糟的時候,馬侃不幸被選出來擔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在要面對面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進行辯論,他能說些什麼令共和黨提升威信的話,所以唯有採取躲避一途了。
 
但他躲不了,不但歐巴馬不同意,辯論會的主辦單位「總統候選人辯論委員會」也反對延後。這場辯論在密西西比州牛津市密西西比大學舉行。從1988年以來,歷屆總統大選辯論會都在這裡舉行,從來沒有發生過臨時要求延後的事。新的訊息是馬侃陣容26日宣布,馬侃決定參加原定的第1場侯選人辯論會,辯論會終於照常舉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60%受訪者認為歐巴馬將贏得辯論,認為馬侃會贏的只有34%,過半數的民眾更信任歐巴馬處理經濟議題的能力。
 
馬侃說:美國正面臨歷史性的經濟危機,我們現在必須以美國人而不是民主黨或共和黨人身分會商。直到危機解決為止。但歐巴馬說,現在選民更需要聽聽候選人對解決金融危機的看法。他也譏諷馬侃說,總統應該能「同時做兩件事」。他說:「我正在準備辯論,我的看法是,美國人民需要知道我們準備如何推動經濟發展。」
 
也正好就在舉行總統候選人首次辯論前夕的25日晚間,布希總統在白宮針對如何處理美國金融危機,向全國發表電視談話,終於冒出了「衰退」(recession)這個自去年次貸危機發生後,他堅拒用來形容美國經濟狀況的辭彙。
 
去年次貸問題引爆金融危機從美國擴大到全球之後,外界認為美國已步入「衰退」,但布希被逼急了,寧可用「走緩(slowdown)」或「下滑(downturn)」,就是不願承認「衰退」這個最可能總結他8年執政成績的字眼。
 
不過,布希這次提到「衰退」,目的不在承認昨非今是,而是警告美國國會,如不儘快通過行政部門提出的7000億美元金融救急方案,「我們國家就會經歷長期和痛苦衰退」。
 
布希也明白宣布,他知道要讓國會議員通過法案,花掉納稅人這麼多辛苦掙來的錢,並不容易;他也了解準時交貸款和納稅的美國人,不願為華爾街(的錯誤)付出代價,「但我們現在面臨的狀況,不通過法案,就會讓這些美國國民日後付出更大的代價。」
 
布希是如假包換的牛仔性格,不是1個政治家。這8年來,不論經濟、政治、外交、軍事,都一無可取,這才會弄得今天這般狼狽。如今這個不可收拾的局面,戰爭已花費了天文數字的金錢,而且還仍然是1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不但無法取得勝利,甚至也無法作出結束,加上這次華爾街鬧出的紕漏,都要政府(其實是美國國民)來負擔。1個美國總統做到像布希這樣,8年來搞到國家這樣衰落,可說是徹頭徹尾的大失敗!
 
所以,在密西西比大學舉行的辯論會,馬侃已經無可躲避。又碰上布希的紓困方案在共和黨內窩裡反,必然對馬侃的辯論不利。牛津市的辯論主題,原本是「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但近幾個星期的嚴重金融與財政危機,使各方更期待兩位侯選人辯論經濟政策,與展現因應危機的能力。
 
照布希說法,聯邦政府打算以7000億美元「納稅人的錢」,購買金融體系內有問題的資產;短期之內,此舉就會讓銀行恢復對美國家庭及企業資金信用流通,讓美國的經濟成長。也就是說,美國國會若不通過這7000億美元的紓困方案,美國經濟就垮了。但一般認為,即使國會同意,其實也只救得一時,不是美國維持政經安定的永久善法。所以,未來的美國,需要的是新的政策、新的改革,不再做全球的「獨霸」,凡事與大家商量,提高國際公信力,否則,「衰退」將會不斷來敲美國的門。而這樣的形勢,正考驗面對辯論的兩位總統侯選人。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