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3中全會重議農村發展改革

2008-10-02 03:26:0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北京奧運會之後,政治大事就是預定10月上旬召開的中共17屆3中全會。中共中央政治局一早宣告,這次全會的主要議題,是討論農村改革發展問題。中共為何在此時重議農村發展改革,農村發展改革千頭萬緒,將從何著手加以推動,這次農村改革再起步對中國的整體改革進程會有何影響,是一連串疑問。
 
中共中央全會,通常是1年一度舉行,會上除中央政治局年度工作匯報、展望政經前景之外,慣例會以某個方面的工作,作出中全會決定的方式,來加以推動。而中全會決定作出後,通常在法律層面、政策層面,會有一系列跟進動作,這個決定也就成為未來1、2年間的主要工作。較為特殊的,是中共改革開放由11屆3中全會決定起步,是由後來的3中全會,通常安排議論改革問題的重大問題。
 
這次中共17屆3中全會召開,有3個主要背景,一是北京奧運和殘奧會,算是較為成功地舉辦;一是今年又有一系列天災人禍發生,特別是四川大地震;一是今年是中共推動改革開放30周年,要隆重紀念。按道理說,這3個主要背景,不論是北京奧運後要總結成功經驗,是四川大地震後應有沉重的反思,還是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的回顧,都提出1個要求,就是中共應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上有所表示,不是重新起步,就是要下大力氣解決重大問題。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3中全會前,社會上對改革的30年再起步,有種種討論,有人認為已到全面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的時機,改革開放30年,推動最難的就是政改,又相信近年來地方政改,已打下一定基礎;有人認為,現在到了憲政改革時候,不論是反思30年的改革,還是體會8月的奧運開放,中國問題的根本解決,在「法天下」的建立,中國的希望,在憲政下的政治生活和市場經濟;也有人認為,在市場經濟初步建立後,中國今天的改革,應以民眾最關心的社會管理改革入手,如醫療制度、教育體制的改革等等。
 
但中共領導層出人意料地,選擇農村改革發展作為3中全會主題,也作為未來改革主攻方向。中共領導層為何出此,通常有兩種解釋,一說改革30年一輪迴,30年前的改革由農村改革起步,再轉向城市改革,最後成為市場經濟改革,30年後改革從農村再起步,是對過去改革的呼應。一說30年後的今天改革難度不減反增,要選改革突破點更加困難,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極可能傷筋動骨,不是說改就改的,選擇農村改革,是取最大公約數。
 
這個決定不論以哪個角度去考量,回過頭來看,農村改革還是有其迫切性。首先是今天經濟高速成長下,中國農村與城市的差距,不縮反增,按統計數據看,現在城鄉收入差距,是30年的最大值。由城鄉的差距,形成了所謂「城鄉二元壁壘」,令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和阻礙。
 
另一問題,是在農村與城市的二元壁壘下,既表現為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城市中形成農民工群體,農村則變成老弱病殘的「空心化」;又表現為城市發展蠶食農村耕地,大量無地、無業的「雙無」農民出現。由之而呈現的,可能是有地無人種,有人無地種,有地不種糧,帶出「誰來養活中國」的新糧食危機。
 
更嚴重的問題,是農村基層政權的異化、農村權利不平等。中國的政改,最早在鄉村中試驗,包括基層政權「海選」,包括農民合作組織建立等等。但現實是農村基層政權腐敗變質、官民對立和矛盾激化,中共黨組織對農村的控制大面積喪失。
 
中共今年把改革注意力重新放到農村,重點將是所謂統籌城鄉發展,令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但這個「一體化」絕不輕鬆,其間要解決土地擁有和流轉的「地權」,戶籍、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的「人權」,乃至農民的公民權等基本政治權利等等。要解決這一系列複雜的問題,1個3中全會文件,只能收路徑設計之功。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