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紓困案過關 美經濟仍難脫困
2008-10-06 03:24:38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布希政府7000億元金融紓困案之前在眾議院意外受挫,引發全球股市的猛烈風暴後,1日起死回生,在參院以74票對25票壓倒性多數獲得通過,3日在眾院也以263對171票過關。
參議院表決的新訂救市方案,增加了延長減稅計畫和將銀行存款保險上限由目前的10萬美元提高到25萬美元,目的是安撫緊張的美國公眾及支援經濟增長。
兩黨領袖和各地民間組織領袖,都表示國會必須迅速通過紓困案,以讓貸款恢復流通,避免國家陷於經濟災難。
眾議院領袖全力運作,終於說服足夠的反對派議員回心轉意,得以在3日表決通過參院修訂的議案。眾議院上周一以228票對205票否決原有議案,因此至少必須設法讓12名議員改變立場,才能扭轉局面。
今年是美國的總統選舉年,國會半數議員也面臨重新選舉,民意的分歧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尋求連任的眾議員。目前在眾議院初次表決中投反對票的133名共和黨議員成了布希政府和國會領導人爭取的關鍵所在,新方案至少要讓12個曾經投下反對票的眾議員改變主意,才能過關。美國救市計畫能否在眾議院通過,成為美國乃至全世界拭目以待的焦點。
參議院新的救市方案之所以能順利獲得通過,分析人士認為,主要因為參議員不像眾議員那樣面對來自自己選區選民的民意壓力。同時,這也是布希政府和華爾街上周二用股市歷史性暴跌教訓了眾議院,這對參議員們無疑產生了「敲山震虎」的警示。分析人士預計,如果不出意外,上周五(曼谷時間4日凌晨2時)眾議院的表決將會受到參議院表決結果的微妙影響,讓爭取到12個以上曾經投下反對票的眾議員改投贊成票,從而導致過半數眾議員同意批准新方案變得容易。
眾院反對勢力雖軟化,參院新訂的救市方案得以過關,紓困案的主要內容和不滿者的理由,並未改變。因為紓困案就是授權政府動用巨款,收購財務困難的金融機構擁有的不良房貸證券和其他貶值資產。誰也不會贊成這樣做的,只不過支持者說,如果這種救市行動成功,凍結的貸款活動將可以恢復流動,避免經濟嚴重衰退。
美國政府如此大手筆以龐大國帑為籌碼來拯救出現危機的公司,這是典型的「利潤歸私,責任歸公」的做法,已嚴重違反資本主義的基本價值。因此美國政府此舉的「道德風險」,終將在某個特定時刻引爆嚴重爭端,而除了這個非關金融的道德合法性問題外,美國此舉對實質問題能解決嗎?恐怕沒有可能。
人人皆知,今天的金融危機和美國持續信用及借貸膨脹有關,這種膨脹助長了房市及股票投機潮,而金融體系則扮演著推波助瀾、居間玩弄財務槓桿以圖利的角色。這種循環無限擴大以至波及全球各地,正如法國總統沙克吉去年在8國峰會上說的,這些金融問題本質上乃是一種詐欺,因而他主張國際犯罪法庭對此加以調查。
美國以華爾街為首主宰世界金融的時代是已宣告結束了,這倒是個好趨勢。只是它們丟下的是1個爛攤子,而它所釀成的災難,到現在仍然看不到盡頭。目前美元貶值,物價上漲,全球資產大縮水,消費力已告失去的時候,再有美元貶值來雪上加霜,全球經濟動盪已難避免。美國失業率連續8個月攀升,8月份失業率已達6.1%,工業生產則負成長1.1%,歐日都正在進入衰退,這意味著一波大經濟緊縮已有可能出現。
美國國會紓困方案雖已通過,也不能改善經濟基本面,只是把資源錯置到遮蓋泡沫上,幾千億美元的資源花得如此冤枉,又怎能使人不為之擲筆興嘆呢!
參議院表決的新訂救市方案,增加了延長減稅計畫和將銀行存款保險上限由目前的10萬美元提高到25萬美元,目的是安撫緊張的美國公眾及支援經濟增長。
兩黨領袖和各地民間組織領袖,都表示國會必須迅速通過紓困案,以讓貸款恢復流通,避免國家陷於經濟災難。
眾議院領袖全力運作,終於說服足夠的反對派議員回心轉意,得以在3日表決通過參院修訂的議案。眾議院上周一以228票對205票否決原有議案,因此至少必須設法讓12名議員改變立場,才能扭轉局面。
今年是美國的總統選舉年,國會半數議員也面臨重新選舉,民意的分歧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尋求連任的眾議員。目前在眾議院初次表決中投反對票的133名共和黨議員成了布希政府和國會領導人爭取的關鍵所在,新方案至少要讓12個曾經投下反對票的眾議員改變主意,才能過關。美國救市計畫能否在眾議院通過,成為美國乃至全世界拭目以待的焦點。
參議院新的救市方案之所以能順利獲得通過,分析人士認為,主要因為參議員不像眾議員那樣面對來自自己選區選民的民意壓力。同時,這也是布希政府和華爾街上周二用股市歷史性暴跌教訓了眾議院,這對參議員們無疑產生了「敲山震虎」的警示。分析人士預計,如果不出意外,上周五(曼谷時間4日凌晨2時)眾議院的表決將會受到參議院表決結果的微妙影響,讓爭取到12個以上曾經投下反對票的眾議員改投贊成票,從而導致過半數眾議員同意批准新方案變得容易。
眾院反對勢力雖軟化,參院新訂的救市方案得以過關,紓困案的主要內容和不滿者的理由,並未改變。因為紓困案就是授權政府動用巨款,收購財務困難的金融機構擁有的不良房貸證券和其他貶值資產。誰也不會贊成這樣做的,只不過支持者說,如果這種救市行動成功,凍結的貸款活動將可以恢復流動,避免經濟嚴重衰退。
美國政府如此大手筆以龐大國帑為籌碼來拯救出現危機的公司,這是典型的「利潤歸私,責任歸公」的做法,已嚴重違反資本主義的基本價值。因此美國政府此舉的「道德風險」,終將在某個特定時刻引爆嚴重爭端,而除了這個非關金融的道德合法性問題外,美國此舉對實質問題能解決嗎?恐怕沒有可能。
人人皆知,今天的金融危機和美國持續信用及借貸膨脹有關,這種膨脹助長了房市及股票投機潮,而金融體系則扮演著推波助瀾、居間玩弄財務槓桿以圖利的角色。這種循環無限擴大以至波及全球各地,正如法國總統沙克吉去年在8國峰會上說的,這些金融問題本質上乃是一種詐欺,因而他主張國際犯罪法庭對此加以調查。
美國以華爾街為首主宰世界金融的時代是已宣告結束了,這倒是個好趨勢。只是它們丟下的是1個爛攤子,而它所釀成的災難,到現在仍然看不到盡頭。目前美元貶值,物價上漲,全球資產大縮水,消費力已告失去的時候,再有美元貶值來雪上加霜,全球經濟動盪已難避免。美國失業率連續8個月攀升,8月份失業率已達6.1%,工業生產則負成長1.1%,歐日都正在進入衰退,這意味著一波大經濟緊縮已有可能出現。
美國國會紓困方案雖已通過,也不能改善經濟基本面,只是把資源錯置到遮蓋泡沫上,幾千億美元的資源花得如此冤枉,又怎能使人不為之擲筆興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