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台軍售牽動中美台三邊互動

2008-10-14 03:34:4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對台軍售案日前終見成局。在總額近65億美金的軍售案當中,少了柴油潛艦前置作業和黑鷹直升機。此一安排就美國言,既照應了美國的軍工企業,也兼顧了兩岸現實的美國利益。但這只是美國一廂情願的設想,而且也只是表面文章。北京很不客氣地立即中斷中美之間軍方高層互訪以及其他各項交流。台灣呢?馬政府對軍購的態度至少和陳水扁完全不同,和綠色意識形態的戰略想定更是南轅北轍。是以馬政府不可能積極於原訂的採購清單,或許不想買那麼多,而是迫於形勢,不得不煞有介事地持續對美軍購。
 
美方雖聲明「沒有拒絕任何對台軍售案」,對遭擱置的F16C/D戰機案也表態仍在評估當中。美方官員說,這是布希政府以具體清晰行動,實現美國對台灣維持強大自我防衛能力的承諾。國務院官員並否認,對台軍售案延宕是受到中國的壓力。這些說明和美國對台軍售案遲遲未見行政部門送交國會完成法定程序,前後光景殊異可謂甚不調和。對台軍售案從可能交由下任總統核定忽見送交國會的變化,或謂這是美國友台議員施壓結果,或謂係出於馬政府對美輸誠所致。無論如何,美國對台軍售是帶有相當高度政治意涵的安排。
 
2004年陳水扁將愛國者飛彈的軍購案強行交付公投,為了公投綁大選強打反中政策的美國牌以來,台灣朝野對軍購案自始即存在甚大歧見。姑不論公投未過這一事實,美國為求軍售案過關,持續向台灣朝野政黨施壓,則屬有目共睹,而且此一施壓力道從未稍減。何以馬政府上台後軍售案忽見擱置,各種傳聞甚囂塵上,大有軍售案從此胎死腹中的可能。此時又見過關,可見其中大有文章。
 
美國何以會延宕軍售案,當然有多層考量。北京奧運前,美方雅不欲為對台軍售案和北京有所交鋒,也希望藉此取得北京的默認,但這顯然只是美國單方面的設想而已。再者,馬政府既寄望兩岸和解以期創造施政利多,當然不會積極求購軍備,外交既已休兵,化兩岸軍備競爭的格局為兩岸和平協商,從降低敵意到簽署和平協議也是當然之義。與其急於確認美國對台軍售,上策不若邊走邊看,緩議緩行。
 
相較之下,綠營則視此為美台互動的關鍵指標,認定這才是美國對馬英九的真正態度,批評馬英九上任後過於向中國傾斜,引發美國疑慮。綠營對馬英九的批評在相當程度上並非無的放矢,甚至可以說,這正是美方所欲言而未便宣之於口者。台美之間除經貿聯結外,通過對台軍售更具決定性的影響。只要台灣還仰仗美國軍備的供輸,台灣軍方即受制於美國,並藉此形成1個極大的利益共構體。對美國利益而言,無論如何都不會輕言放棄,而且還會力求維繫住此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道。
 
據此推估,美國既對馬英九的大陸政策頗見疑慮,若未能從台灣執政當局取得具體保證,不可能正式啟動對台軍售案。
 
台灣當局軍售案有兩點評論值得注意,1是認定軍售案是必要的防衛武器,可以降低台海情勢的誤判,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其次是認定軍售案的正式啟動,一方面標誌過去8年紛擾的結束,一方面也象徵1個安全和平及台美互信新時期的開始。然而這兩點可謂完全是美國觀點下的對台軍售觀,只會反向增加兩岸的不信任和隔閡,未必有利於推動兩岸和解,觀察北京對美嚴重抗議即可了然,也可想見馬英九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同此可以想見美國對台軍售案之於兩岸和平發展的影響,中美台三邊互動也將進入1個新的考驗期。
 
美國防陳水扁玩戰爭邊緣遊戲,但鼓動陳水扁試探底線者也是美國。對馬英九的大陸政策,美國防得更緊,極在意兩岸走近了,把美國擠出場。軍售,這是美國牽住台灣的最後1條線,豈可輕言放棄?或謂此趟軍售是三贏之局,那顯然是在為美國作文章。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