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相挺 歐巴馬仍待衝破族裔藩籬

2008-10-25 00:19:0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不到兩個星期就要投票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高舉著「改變」的旗幟,氣勢如虹,在重要的州份,甚至是傳統共和黨的票倉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儘管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陣營改變競選策略,採用更多的負面攻擊,但在目前的形勢下仍然難以奏效。競選至今,馬侃的優勢逐漸喪失,「經驗」的訴求不再起很大的作用,理由何在?簡單來說,有一大一小兩個理由,小的理由是挑選副總統裴林,雖然取得共和黨保守派的青睞,也有短期的轟動效應,但裴林的青澀,讓人覺得一旦年邁的馬侃有1個閃失,她難以擔當美國三軍統帥的大任;大的理由則是美國金融風暴的突然加劇,導致美國消費者的恐慌和失落,把對布希總統的憤怒發洩在馬侃的身上,並認為主張絕對自由市場的白宮,既然無法有效救市,那就應該給歐巴馬的左翼政策1個機會。
 
正在這樣的時刻,共和黨大老、布希政府的前國務卿,前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鮑爾挺身而出,為民主黨的歐巴馬背書,讚譽其是「帶來全面改變的人物」,適合做美國的三軍統帥,歐巴馬聞訊,正是喜出望外,即刻在選舉場上,大打鮑爾的牌,各方媒體,也是大幅報導。鮑爾的背書,是否可以像當年的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對陳水扁的支持,起到臨門一腳的作用,打破兩軍對壘的膠著,把歐巴馬送進總統府?恐怕很難作這樣的解釋,歐巴馬即使贏得大選,鮑爾的作用仍然有效。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
 
首先,鮑爾的光環,已經不如當初那樣閃亮。當年他作為非洲裔黑人的頂尖人物,創造了美國歷史上無數個第1,但是,之後有了女強人國務卿賴斯,如今又有了「搖滾巨星」般的歐巴馬,他作為頂尖非洲裔的地位已經不復存在。更為重要的是,當鮑爾在聯合國大會上,信誓旦旦地告訴全世界,伊拉克的海珊搞核武化武,所以美國必須對伊拉克動武,他的信用已經折損大半。雖然鮑爾在布希單邊主義政策施行最猖獗的時候,與副總統錢尼、國防部長倫斯斐有重大的意見分歧,最後也因此下台,當他是布希時代一部分的歷史無法改變,也因為如此,他的背書,在共和黨人的眼裏只能說是背棄「前主」,在民主黨人的眼裏,最多只是「棄暗投明」,而沒有太大的道德高度和信用高度,對中間選民的影響不大。
 
其次,鮑爾的背書,時間點上來得遲了一點,因為歐巴馬在這個時刻,領先已經幅度很大,但他的政策訴求與選舉的前期並沒有太大變化,鮑爾此時出來證明歐巴馬是「合適的三軍統帥」,似乎有「西瓜靠大邊」的嫌疑,也有再次出來在歐巴馬時代謀取「一官半職」的嫌疑,這就降低了他出來為歐巴馬背書的效用,甚至對他自身的形象,都有很大的負面作用。
 
問題是,鮑爾並非不知道上述兩個因素的存在,為何還要在這個時刻,高調為歐巴馬背書呢?這就出現了第3個可能性,那就是非洲裔社群對鮑爾的無形壓力。在這次選舉中,歐巴馬可能成為第1個美國黑人總統,已經成為美國非洲裔社群的基本共識,至少在非洲裔社群中,這次總統大選已經不是什麼民主共和兩黨之爭,兩個政策和意識形態之爭,而是集中在1個點上,把歐巴馬送進白宮就是「政治正確」,非洲裔的各界領袖都紛紛出來表態,挺歐巴馬,鮑爾受到的各方遊說可想而知,他是否在壓力下讓步,恐怕還得留待歷史考證。因為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已經證明,鮑爾是1個可能在壓力下讓步的政治人物。
 
不過,這也給歐巴馬的大選帶來隱患。如果族裔問題真的成為鮑爾背書的主要因素,那也無法排除美國白人在最後投票的時候出現布拉德布效應(The Bradley Effect),那就是歐巴馬陣營最為擔心的問題。因此,到了選舉的最後兩個星期,歐巴馬陣營需要的是繼續淡化族裔色彩,讓鮑爾背書成為兩天的新聞,而馬侃則需要提出更多讓美國選民認為能夠解決金融危機的政策,他的「經驗」訴求才能奏效。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