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階層會中確立亞洲國家的定位

2008-10-28 01:44:3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歐高階層會(Asia-EU meeting)第7屆會議,24-25日在中國召開。這項2年一度的兩大洲決策領袖本屆集會,適當由美國所釀成的全球金融海嘯發展方興未艾,危機一發不可收拾。在目前尚無人知曉將如何收場,並能使全世界金融秩序復歸運作常軌的時際。亞歐會東道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於揭幕致詞中直言,美國引發危機,嚴重衝擊國際金融市場,中國將本著負責任態度,和國際社會共同維護全球金融穩定。胡錦濤的談話,和與會43國領袖期盼中國能在會中,提出支撐全球經濟有效方案的原則相符合。彷彿世界金融新秩序已隱然成形,在歐美深陷危機的動盪情勢中,擁有龐大外匯存底和收支盈餘的亞洲新興國家,將角色逆轉,變成改變嚴峻形勢的急先鋒。
 
胡錦濤的說法和歐美在深陷危機中的期望,終能結合成建立世界金融新秩序的主軸,是有可靠基礎的。原因是,中國經濟發展雖因全球金融海嘯,面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也承受著困難和挑戰。但以一般條件和情勢衡量,中國在艱困中,尚足可使經濟保持發展勢頭,其本身就是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中國先將國內事情顧好,再加上和亞洲新興國家印度等,形成充分國際金融實力。逐步取代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的地位,協調救市行動,成功機率很大。國際輿論對於這種可能發展趨勢,也有不謀而合的論述。甚至對在這次金融海嘯中,表現束手無策,宛如過時組織的七大工業國集團,更多有邀中、印等國加入,擔當率領國際走出金融危機責任的主張。顯然,中印和亞洲新興國家在危機中的發展,隱然將晉入新的地位。
 
世界金融海嘯的形成,於美國金融爛汙出現,且紕漏一波接著一波而來,終而有歐美金融業信心崩盤的惡性循環密切相關。而對金融秩序信心重建,歐美對亞洲國家的依賴,溢於言表。歐盟輪值主席、法國總統沙克吉在亞歐高階層會啟幕演講中,呼籲亞洲國家支持歐洲國家的計畫,在華盛頓高階層會時,尋求各國同意的解決方案。換言之,歐洲計畫若少了亞洲方面的支持,效率、效果都會打折扣,對亞洲倚望之殷,可見一斑。尤其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泰、韓受重創,其餘國家也陷於危疑震撼中。當時外資操弄各國資本市場,飽食遠颺,留下到處是爛攤子,幾至骨牌效應程度。而中國人民幣在風狂雨暴中,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於穩定局勢、保持各方信心,與有貢獻。泰、韓的挫折,復甦比預期早,區域金融也獲恢復安定。10年前這段往事,令人印象深刻。這次世界金融海嘯與此內容不盡相同,但有待應援與盼望精神支持恢復信心,則無二致。
 
東盟和中國、南韓、日本等13國領袖,在這次亞歐高階層會議前會商,並於24日在北京達成協議。為了防止區域金融危機、捍衛本國貨幣,「東盟加3」預定2009年6月前,將設立一個800億美元的聯合基金。此項基金不僅將取代東盟現有的「清邁協定」,具實際運作的能力;從另一角度看,也是建立互信、心手相連的工具。東盟創建至今逾40年,歷經不少嚴峻考慮,但以整體力量紓緩艱厄的事例缺如。將來「東盟加3」聯合基金肯定比「清邁協定」只能雙邊換匯計畫升級。相關國家金融體系只要在常軌上經營,可不必操心金融風暴逆襲,東盟金融事業有福了。
 
時下流行危機就是轉機的說法,在金融海嘯危機裡,似乎能夠印證這番話的道理。過去30年美國採自由放任模式,迫使全球相追隨,製造了一些假象。這次危機幾乎顛覆世界,但也顯現美式領導地位動搖,讓備受欺凌的弱小國家、開發中國家,得到重新整合、健全成長的機會。堅接著亞歐領袖會後,還有若干國際接觸場合,為亞洲國家奠立信心,找到定位,用自己的模式成長。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