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林應否考慮與蔡英文會面
2008-10-30 02:42:1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歷史性訪台細節已經敲定,這個在辜汪時代就應該實現的兩岸大和解行動,因為李登輝的兩國論而受到挫折,如今終於在馬英九時代得以實現,這當然是兩岸關係的里程碑事件,應該高度肯定。基於整個國際社會處於金融海嘯的大風大浪中,這次陳雲林登台的兩度「陳江會」,當然鎖定經濟合作的主題,三通是主要內容,因為台灣目前急需經濟利多的消息,而兩岸關係的穩定基石,也是儘快實現三通。為了這一天的到來,當年的辜振甫、汪道涵可謂鞠躬盡瘁,而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也是耗盡心血,如今,他們都看不到這一天了,但願他們的在天之靈能夠守護這次「陳江會」。
雖然沒有了兩國論和李登輝的阻撓,民進黨也已經下野,但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探路之行遭到民進黨暴力對待,以及民進黨嗆馬遊行總動員,都讓陳雲林的訪台之路,變得比當年辜振甫登陸要艱巨得多。
民進黨舉行嗆馬反中大遊行,動員人數號稱60萬人,馬政府和北京都不應該小看。本來,在民主社會,在野黨動員民眾上街,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何況動員的民眾人數如此眾多,其訴求理應得到重視。
馬英九需要反省,因為在非選舉的時刻,民眾上街示威抗議,除了當初紅衫軍100萬人反扁之外,就算這次規模最大了。馬英九上台半年不到,民望一直跌,這裡面有國際大環境的因素,但也有馬政府優柔寡斷,政策沒有魄力的原因。比如,陳水扁案件,搞到現在,只是在外圍打轉,執法機關就是不敢對陳水扁和他的家人動手,如此一來,陳水扁蠱惑人心的那一套,好像就有了市場:那就是政府縱容司法機構對阿扁行政治迫害。因此,馬英九必須看清楚,當斷不斷,必受其害。既然無法用政治的手段討好所有的人,不如擇善固執,一如既往,那就是尊重法制,如果司法調查證據確鑿,就應該開綠燈,讓有關方面抓人,落實在法律面前天子與庶民同罪的司法正義。說的諷刺一點,民進黨或許還會感謝馬英九,把制約民進黨的陳水扁關進監獄,蔡英文可以睡好覺,台灣民主也可以朝前走一大步。
馬英九要反省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在大陸政策上想兩邊通吃,既要大陸的經濟輸血,又要避免民進黨批判他「賣台」,結果可能就是兩頭不討好,雞飛蛋打,如何在取得兩岸民意信任的前提下,創造經濟互惠雙贏,也是一個魄力和決斷的問題。
北京也要反省,因為太顧慮馬英九怎麼想,而不再把民進黨放在眼裡,結果改變了讓連戰、宋楚瑜登陸那時抓住台灣問題主動權的政策,對台動作慢了半拍,因此陷入被動。舉例而言,毒奶粉事件爆發,馬政府第一時間要求北京道歉,但北京就是不給馬英九面子,最後,民進黨遊行了,海協會才發出向台灣人民道歉的資訊,給人的印象是在民進黨的街頭示威下作出讓步,以為民進黨才知道如何對付共產黨,這自然就會鼓動更多的人上街嗆陳,也讓陳水扁用激烈抗爭來轉移貪瀆事件的伎倆更容易得逞。
那麼,北京應該如何打破這種局面,重新拿回主導權,讓陳雲林訪台能夠擴大效應?很簡單,既然民進黨提出要在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時,再度上街示威,那陳雲林就應該提出,訪台期間與在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會面,把民進黨的街頭抗爭引導到會議之爭上去,如果蔡英文拒絕見面或者不敢見面,民進黨的街頭號召也就失去動力,這不但可以弱化民進黨的抗爭,也區分了蔡英文與陳水扁,讓扁無法借著民進黨綁架台灣民眾,同時,更可以刺激馬英九在大陸政策上走大步,徹底緩和兩岸關係。蔡陳會如果實現,那更好,陳雲林的此舉,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甚至可能超過當初北京同意與達賴喇嘛的代表會面帶來的正面效應。
雖然沒有了兩國論和李登輝的阻撓,民進黨也已經下野,但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探路之行遭到民進黨暴力對待,以及民進黨嗆馬遊行總動員,都讓陳雲林的訪台之路,變得比當年辜振甫登陸要艱巨得多。
民進黨舉行嗆馬反中大遊行,動員人數號稱60萬人,馬政府和北京都不應該小看。本來,在民主社會,在野黨動員民眾上街,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何況動員的民眾人數如此眾多,其訴求理應得到重視。
馬英九需要反省,因為在非選舉的時刻,民眾上街示威抗議,除了當初紅衫軍100萬人反扁之外,就算這次規模最大了。馬英九上台半年不到,民望一直跌,這裡面有國際大環境的因素,但也有馬政府優柔寡斷,政策沒有魄力的原因。比如,陳水扁案件,搞到現在,只是在外圍打轉,執法機關就是不敢對陳水扁和他的家人動手,如此一來,陳水扁蠱惑人心的那一套,好像就有了市場:那就是政府縱容司法機構對阿扁行政治迫害。因此,馬英九必須看清楚,當斷不斷,必受其害。既然無法用政治的手段討好所有的人,不如擇善固執,一如既往,那就是尊重法制,如果司法調查證據確鑿,就應該開綠燈,讓有關方面抓人,落實在法律面前天子與庶民同罪的司法正義。說的諷刺一點,民進黨或許還會感謝馬英九,把制約民進黨的陳水扁關進監獄,蔡英文可以睡好覺,台灣民主也可以朝前走一大步。
馬英九要反省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在大陸政策上想兩邊通吃,既要大陸的經濟輸血,又要避免民進黨批判他「賣台」,結果可能就是兩頭不討好,雞飛蛋打,如何在取得兩岸民意信任的前提下,創造經濟互惠雙贏,也是一個魄力和決斷的問題。
北京也要反省,因為太顧慮馬英九怎麼想,而不再把民進黨放在眼裡,結果改變了讓連戰、宋楚瑜登陸那時抓住台灣問題主動權的政策,對台動作慢了半拍,因此陷入被動。舉例而言,毒奶粉事件爆發,馬政府第一時間要求北京道歉,但北京就是不給馬英九面子,最後,民進黨遊行了,海協會才發出向台灣人民道歉的資訊,給人的印象是在民進黨的街頭示威下作出讓步,以為民進黨才知道如何對付共產黨,這自然就會鼓動更多的人上街嗆陳,也讓陳水扁用激烈抗爭來轉移貪瀆事件的伎倆更容易得逞。
那麼,北京應該如何打破這種局面,重新拿回主導權,讓陳雲林訪台能夠擴大效應?很簡單,既然民進黨提出要在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時,再度上街示威,那陳雲林就應該提出,訪台期間與在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會面,把民進黨的街頭抗爭引導到會議之爭上去,如果蔡英文拒絕見面或者不敢見面,民進黨的街頭號召也就失去動力,這不但可以弱化民進黨的抗爭,也區分了蔡英文與陳水扁,讓扁無法借著民進黨綁架台灣民眾,同時,更可以刺激馬英九在大陸政策上走大步,徹底緩和兩岸關係。蔡陳會如果實現,那更好,陳雲林的此舉,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甚至可能超過當初北京同意與達賴喇嘛的代表會面帶來的正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