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總統大選前夕的形形色色
2008-10-31 03:06:01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距離美國大選已剩下幾天時間,在此一緊張時刻,美國選民紛紛出現嚴重的焦慮症,使心理醫生生意大好。大多數人失眠,甚至胃潰瘍發作,有的人乾脆請假不上班。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在選舉法已步上軌道的國家,每個人都明白自己手上這張選票的重要性,那絕不應該拿來賣錢,因為它關係到自己及整個國家未來的前途。
目前總統雖然尚未選出,但情勢顯示歐巴馬勝、馬侃敗已瞭若指掌。在互相抹黑的3場辯論中,馬侃不如歐巴馬討喜。馬侃不斷強調歐巴馬與60年代激進分子艾耶斯交情匪淺,並稱歐巴馬的稅賦計畫是在挑起1場「階級鬥爭」。歐巴馬沉著應戰,緊抓馬侃的政見是布希政府的延續的這個主軸,強調美國人不可能再接受4年的布希統治。這逼得馬侃不得不與布希高分貝切割,痛批布希的不是,說他讓美國未來世代債台高築,背負10兆美元國債,且積欠中國5000億美元,以及一再濫用行政權,政府只知一味花錢,伊拉克戰爭一打即是數年。他對布希執政8年的結論是:「政府讓事情變得徹底失控。」但馬侃到此時才下決心與布希劃清界線,企圖挽回選民,已經是太遲了!
共和黨目前的問題,不只是布希這個大包袱,早前被馬侃視為大救星的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莎拉‧裴林也鬧出笑話連篇,她先是指歐巴馬的出身,與反戰激進分子艾耶斯關係密切,這種人難以擔任國家領導人。但她自己雖身為州長,卻是一生未領過護照(也即未出過國門)的鄉下村姑,結果她發表的言論收到的是反效果,對選舉無效有害,又因不適當的服飾裝扮,引來選民的訕笑,結果與馬侃競選陣營的顧問們格格不入,以致共和黨內發生內訌,她則我行我素,不受顧問們的指揮,自行其是,自說自話,使共和黨競選陣營陣腳大亂,造成負面影響。
歐巴馬則得道多助,還獲得前國務卿、共和黨籍的鮑爾力挺,已創紀錄募得6億競選經費,氣勢如虹。歐巴馬一旦當選,可能延攬美國政壇知名人士入閣,甚至包括共和黨人,合力領導美國度過目前的危機。
選舉雖然尚未落定,但歐巴馬排定內閣人選早已外傳,包括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柯瑞可能出任國務卿,柯林頓時代的財長桑默斯可能回鍋,再任財長,共和黨籍的參議員海格可能出掌五角大廈,與歐巴馬在初選中廝殺的希拉蕊可能擔任衛生部長,鮑爾表示他不太可能為新政府出任閣員,卻可能擔任對外特使。
歐巴馬民調支持度穩定領先兩位數,好到讓民主黨難以置信。但不少黨工擔心民調領先卻落選的「布萊德雷效應」發生。布萊德雷是兩度問鼎加州州長寶座的民主黨非裔候選人,兩次競選皆在投票以前民調支持率領先共和黨白人對手,選舉結果卻以些微差距敗陣。爾後,大家便把這種白人選民口是心非的民調現象,稱為「布萊德雷效應」。歐巴馬現在競選的甚至是總統,而不只是州長,會不會產生這種效應呢?擔心者不無道理。
不過,不論誰出任美國總統,在這個時候挑起這付爛攤子,都是難以討好的,不但伊拉克戰爭難以結束,還碰上百年一遇的經濟海嘯大災難,美國要如何休養生息,平復布希所造成的創傷,如何盡力使在這場經濟海嘯中所受的災害減到最輕,都有賴於新總統團結美國的菁英共同努力解決。
也就在大選前不到10天時間的10月26日,華府突然下令突襲敘利亞,殺了8平民,此事已引起敘利亞的抗議,指美軍此舉違反國際法,是嚴重的侵略行為。駐伊美軍當局否認事與他們有關,華府官員承認主導,大概是某特種部隊所為,目的是追殺凱達組織恐怖頭目阿布‧加迪亞,終於得手,也殃及數名無辜。美軍這種越境追殺恐怖分子的行為是經常有的。這在過去,早可成為大戰的導火線。布希臨下台前還是一點不肯放鬆。他曾說要打伊朗。如果他在下台前又點起1個火頭,引起另1場大戰,那新上任的總統就要百上加斤了!
目前總統雖然尚未選出,但情勢顯示歐巴馬勝、馬侃敗已瞭若指掌。在互相抹黑的3場辯論中,馬侃不如歐巴馬討喜。馬侃不斷強調歐巴馬與60年代激進分子艾耶斯交情匪淺,並稱歐巴馬的稅賦計畫是在挑起1場「階級鬥爭」。歐巴馬沉著應戰,緊抓馬侃的政見是布希政府的延續的這個主軸,強調美國人不可能再接受4年的布希統治。這逼得馬侃不得不與布希高分貝切割,痛批布希的不是,說他讓美國未來世代債台高築,背負10兆美元國債,且積欠中國5000億美元,以及一再濫用行政權,政府只知一味花錢,伊拉克戰爭一打即是數年。他對布希執政8年的結論是:「政府讓事情變得徹底失控。」但馬侃到此時才下決心與布希劃清界線,企圖挽回選民,已經是太遲了!
共和黨目前的問題,不只是布希這個大包袱,早前被馬侃視為大救星的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莎拉‧裴林也鬧出笑話連篇,她先是指歐巴馬的出身,與反戰激進分子艾耶斯關係密切,這種人難以擔任國家領導人。但她自己雖身為州長,卻是一生未領過護照(也即未出過國門)的鄉下村姑,結果她發表的言論收到的是反效果,對選舉無效有害,又因不適當的服飾裝扮,引來選民的訕笑,結果與馬侃競選陣營的顧問們格格不入,以致共和黨內發生內訌,她則我行我素,不受顧問們的指揮,自行其是,自說自話,使共和黨競選陣營陣腳大亂,造成負面影響。
歐巴馬則得道多助,還獲得前國務卿、共和黨籍的鮑爾力挺,已創紀錄募得6億競選經費,氣勢如虹。歐巴馬一旦當選,可能延攬美國政壇知名人士入閣,甚至包括共和黨人,合力領導美國度過目前的危機。
選舉雖然尚未落定,但歐巴馬排定內閣人選早已外傳,包括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柯瑞可能出任國務卿,柯林頓時代的財長桑默斯可能回鍋,再任財長,共和黨籍的參議員海格可能出掌五角大廈,與歐巴馬在初選中廝殺的希拉蕊可能擔任衛生部長,鮑爾表示他不太可能為新政府出任閣員,卻可能擔任對外特使。
歐巴馬民調支持度穩定領先兩位數,好到讓民主黨難以置信。但不少黨工擔心民調領先卻落選的「布萊德雷效應」發生。布萊德雷是兩度問鼎加州州長寶座的民主黨非裔候選人,兩次競選皆在投票以前民調支持率領先共和黨白人對手,選舉結果卻以些微差距敗陣。爾後,大家便把這種白人選民口是心非的民調現象,稱為「布萊德雷效應」。歐巴馬現在競選的甚至是總統,而不只是州長,會不會產生這種效應呢?擔心者不無道理。
不過,不論誰出任美國總統,在這個時候挑起這付爛攤子,都是難以討好的,不但伊拉克戰爭難以結束,還碰上百年一遇的經濟海嘯大災難,美國要如何休養生息,平復布希所造成的創傷,如何盡力使在這場經濟海嘯中所受的災害減到最輕,都有賴於新總統團結美國的菁英共同努力解決。
也就在大選前不到10天時間的10月26日,華府突然下令突襲敘利亞,殺了8平民,此事已引起敘利亞的抗議,指美軍此舉違反國際法,是嚴重的侵略行為。駐伊美軍當局否認事與他們有關,華府官員承認主導,大概是某特種部隊所為,目的是追殺凱達組織恐怖頭目阿布‧加迪亞,終於得手,也殃及數名無辜。美軍這種越境追殺恐怖分子的行為是經常有的。這在過去,早可成為大戰的導火線。布希臨下台前還是一點不肯放鬆。他曾說要打伊朗。如果他在下台前又點起1個火頭,引起另1場大戰,那新上任的總統就要百上加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