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走向國際舞台和2次陳江會

2008-11-01 03:08:37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北傳出,前副總統連戰獲得亞太經合會主辦國祕魯首肯,將代表台灣領導人參與今年年會,可以看到這應是台北確認第2次陳江會如期在台北召開之後的決定。兩岸氛圍和信任度從這兩場會議的安排已充分傳達出:歷經曲折,雙方終於在大局考量下,出現了新的境界,兩岸對話兼可轉到國際舞台,層次也顯有提升。
 
兩岸如今既已「3通」,往下端在如何執行,如何擴大成效,只要大方向不變,屬技術面者如包機直航問題等皆可迎刃而解。所以要有第2次陳江會者,當然還有更深遠的政治意義,即兩岸未來交往是正常且對稱的互動,不存在單方面設限的問題。聯結連戰以前副總統之尊出席亞太經合會和各國領袖同聚一堂,較諸過往僅停留在經貿官員或海基會領導人的層級,又豈可同日而語。
 
北京國台辦發言人對台灣當局安排連戰出任特使的評論是:「既遵循了APEC以往的慣例和框架,又體現了兩岸關係當前的改善和積極發展,樂觀其成」。連戰本人在獲知任命後,公開說:「與亞太領袖共同交換意見,促進合作,推動發展,這是很重大的責任,當然會全力參與」。兩岸當局沒有說的是:這是外交休兵以來,北京和台北最見默契的合作案。而在最後關頭取得的互信,更在台北安排2次陳江會的誠意和決斷。
 
是以2次陳江會的精意,既不在協商「3通」議題,也不在兩岸此時會有若何政治協商;而在陳雲林來台的種種安排,能否凸顯兩岸和解,以及瞻望兩岸能否樂觀未來有一更大的對話空間和實質發展。換言之,端視馬英九及其團隊能否承受島內的反對壓力,能否拿出魄力作出決斷。
 
在這個曲折發展當中的關鍵因素,或即出在張銘清遭遇暴力事件,從這一事件可以感知綠營人士包括民進黨在內,已關閉和藍營溝通之門,甚至不惜使用暴力也要反對陳雲林來台。馬英九當然也見識到,一讓再讓除了受譏「軟弱」、「無能」之外,別無意義。至此,非見諸施政魄力,否則不可能在兩岸重大事務上能有若何進展。
 
北京原規劃要陳雲林帶熊貓一道來台,此議在綠營和環保人士聯手之下給硬生生地攔下了。對此,相信北京對台北的處置不可能沒有疑慮,至少會認為馬政府的回應過於軟弱,甚至誤解馬政府未盡全力化解爭議,也無能說服支持者站出來護盤。等到發生張銘清事件,這只會加深北京的疑慮,何以海協會副會長會在台南遭遇暴力,既遇暴力,又何以無能有一週到的保護。
 
不論張銘清在陳雲林訪台前先走一遭,有無先期探路的設想;但張銘清遭遇暴力事件已不容馬政府再有任何躲閃,必要面對反對黨挾帶暴力的抗爭。民進黨也公開宣稱反對陳雲林來台的抗爭,既有文場,更有武場,這雖證實民進黨已無更有說服力的論述,只能祈靈街頭運動。這也逼使兩岸當局重新思考,非主動為陳雲林訪台創造條件不可。見諸北京者,先由海協會發函,再由陳雲林親自上陣為毒奶事件道歉正是一例。
 
再看外交休兵和國際空間,連戰得以出席亞太經合會領袖會議,而陳水扁執政初期推李元簇擔任卻遭拒絕,可以明白看出情勢迭變。這當然不是人選問題而是政策取向問題,不是國際舞台與否的問題,而是認同面的問題。以連戰層級之高,代表台灣領導人出席亞太經合會非正式領袖會議,放眼台灣自是不二人選。
 
眼見2次陳江會還有1場大戲,即陳雲林會見馬英九時如何稱謂,這當然不可能受制於綠色障礙,而在兩岸當局如何以更大的包容,以共享主權的思維,創造新局。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