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陳會歷史承受和兩岸高層互訪

2008-11-08 04:05:4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馬英九總統和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以10分鐘時間完成兩岸隔海分治以來最具象徵意義的會晤。會晤時間雖短,但這是台灣領導人首次公開接見來自北京當局派出的最高代表,是1個新的起始。然而在此同時,台灣民主進步黨號召的圍城行動隨之展開。這兩幅場景說明:兩岸當局尋求和解必要的承受,也是開創新局的考驗。
 
馬陳會當中最受矚目的稱謂問題,也創下了新例。即台灣領導人係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自居,未見退讓,陳雲林則僅以「您」的尊稱一字帶過,沒有其他更多相關稱謂的語言,值得注意的是陳雲林全程都帶著笑意。這是「某種形式」的「互不否認」,符應台灣國家統一綱領互不否認對方為政治實體的主張。也兌現了馬英九日前所說:「身為中華民國、台灣人民總統的高度,嚴肅面對包括兩岸、外交關係等作為,維護台灣的主權和主體性,我一寸都沒有讓步,我一點都沒有鬆口」。這意味著兩岸「互不否認」的默契,已通過公開場合讓兩岸人民以及全世界都有一見證,也可以為兩岸共同維護主權作出新解。
 
但在此要提出警訊的則在中華民國國號歷經綠色政權的蹂躪,幾乎成了實質台獨借殼上市的招牌,至馬英九代表中國國民黨以民主程序重新取得政權,是否會出現以「中華民國」抗拒統一的扭曲和障礙。兩岸「互不否認」不是不存在一些可能的變數,而這也是藍營支持者所懷的隱憂。綠營眼見兩岸三通次第展開,危機感陡升,綠營政團群起抗爭陳雲林來台所以會揮舞中華民國國旗者,即看到了「中華民國」非僅是台獨借殼上市的招牌,也是抵拒統一的神主牌。是以兩岸三通和兩岸和解所能描繪的遠景,因觀點不同,著墨不同,不是不存在變態發展,反而增加認知和認同上的紛擾。
 
不必懷疑,綠色政團所以發動嗆聲陳雲林的街頭運動,乃至不惜暴力相向者,無他,就是對兩岸和解有莫名的恐懼感,失去政權之後,繼之失去台獨論述的主體優勢和時代意義,遑論還有任何遠景可以想像。陳雲林訪台若無任何動作,勢必進一步陷入失聲、失語的狀態。從綠色政團的心態可以理解,此番街頭動員不過是一種凝結深綠的自我認同和情緒宣洩,但如何因應,有效降溫且導之以正,這是馬英九政府的責任。
 
兩岸兩會此番打開新局,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是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有利於東亞和平架構重建,有利於中華民族再創崛起新機,馬英九在馬陳會中說,兩岸兩會簽署的海空直航、通郵與食品安全的4項協議,深入討論了兩岸金融合作議題,對兩岸人民往來、促進雙方經貿交流、強化食品衛生安全、抵禦國際金融風暴,都有積極而正面的作用。這是台灣領導人親自出面作出的結論,無異提升了規格,也賦予了權威。
 
然而兩岸兩會包括馬英九和陳雲林會晤,帶來的政治效應更應重視,此即馬英九所說:「不可否認的,兩岸之間仍然存在著分歧與挑戰,尤其是在台灣安全與國際空間這些問題上更是如此。希望將來兩岸能在『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兩岸和平』的基礎上積極處理這些分歧,並且擴大雙方合作。也希望未來兩岸還有更多高層的互訪」。
 
這說明馬英九為求打開兩岸新局並寄望於未來,不因綠色政團的干擾,很願意有所承受,這是必要給予高度肯定的。聯繫兩岸「高層互訪」,或謂陳雲林此行是為胡錦濤訪台熱身,就目前島內形勢而言或言之過早,但兩岸新局在走向談判桌的同時,兩岸高層互訪本屬應有之義。當然,這還有賴馬英九的施政魄力,並拿得出具體績效,也非如此無法取信於民。我們相信,海內外中華兒女都期待兩岸高層互訪打開新局。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