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和平接觸邁出大步
2008-11-12 02:42:16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海峽兩岸「第2次江陳會」結束,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於7日回到北京。在這次緊湊、緊張的5天4夜行程中,雙方順利完成了會談,共同簽署了空運、海運直航、郵政合作、食品安全等4項協議。就實質而言,雙方為兩岸交流開創新的里程碑,向和平發展邁進了一大步。對未來兩岸關係固有深遠影響,即對周邊經貿事業也開啟1個新的面向。這項原本應在1999年就舉行的實務接觸,先後延宕了9年才告恢復,但雙方已允諾將不負各方期待,繼續做出有利於共同利益的事,顯然已備受各方重視。
兩岸台北會不僅完成原訂4項協議的簽署,同時陳雲林已正式邀請江丙坤明(2009)年上半年前往北京舉行第3次江陳會,從事兩岸金融往來相關協商、簽署台商投資保障協議、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協議等。協商促進兩岸經濟關係,以逐步建構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框架,經這次台北接觸,為前述議題暖身。對深化經貿、金融合作的實際開展會有關鍵性作用的議題,如能及早有具體結果,其貢獻將難以佐量。尤其由美國次房貸引發的一連串紕漏,形成金融海嘯,造成金融事業的嚴重衝擊,有待於通過合作、積極互補以紓緩危機。江陳第3次會勢將扮演有效角色,並能凸顯雙方誠意,共創雙贏。相信由第2次會延衍的新進展,更受相關人士期待。
兩岸海、空直航,不僅是台商和大多數人民多年來的期待,也是在台美、歐商會近年白皮書的不斷強烈建議。一旦在40天後協議落實,促使兩岸經貿朝正常化發展,降低客貨運送時間和成本,真正反映兩岸產業分工的比較利益。有助於兩岸產業分工,台灣產業結構的改善,提升產業競爭力,也有利於台商的國際布局,擴大新衍生的商機。
從東亞地理區位優勢來看問題,兩岸直航後,更可展現台灣在東北亞和東南亞間轉運的重要地位。以往一段相當長時間,台灣海、空運輸在執政者鎖國政策下,非常不便利。嚴重阻礙了經貿發展。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許多有意到台灣建立跨國企業區域性營運總部的計畫,都因交通運輸去化不暢而告止步。許多海外台商,當然也含東南亞地區的台籍企業人士在內,有意回流擴大營運範圍,以免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遭到邊緣化,往往也在考慮交通問題時頹然而停。今後問題有了突破契機,各類積極、活絡、有利的規劃都可以啟動。
現階段的兩岸政策,台灣方面自始就提出「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兩岸和平」的16字基本方針,表達台方的高度期待和一貫性。從這次江陳會談在過程中和所得到的成果,完全印證了基本精神的踐履,符合雙方多數人期待。國際間包括美國官方已然給予肯定,周邊國家也將台灣的定位,從麻煩製造者轉變為區域和平穩定的力量。從另1個角度看,雙方會商並簽署協議,各種表現都能透露和平的誠意,除產生經濟效益之外,也是推動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開始。此期間台灣社會縱有嗆聲、甚至暴力行動,但除了對雙方接觸的了解不夠清楚之外,也是多元社會內複雜關係的操作舞弄的一部分,如和整個過程相對應,既屬不可免,也有若干無奈。
對於東南亞國家而言,相信對兩岸接觸和江陳台北之會,一時可能不會有明顯感受。但是將來兩岸直航,從台方的配套規劃是能得到便利的。譬如,相關機構已初步決定放寬擁有美國、加拿大、或歐洲等國家永久居留權或多次入境簽證的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旅客,免簽證優惠赴台觀光。目前每年過境桃園機場的東南亞國家旅客,既能體會區域和平氛圍,又能有擴大視野的機會,豈不快哉。
兩岸台北會不僅完成原訂4項協議的簽署,同時陳雲林已正式邀請江丙坤明(2009)年上半年前往北京舉行第3次江陳會,從事兩岸金融往來相關協商、簽署台商投資保障協議、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協議等。協商促進兩岸經濟關係,以逐步建構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框架,經這次台北接觸,為前述議題暖身。對深化經貿、金融合作的實際開展會有關鍵性作用的議題,如能及早有具體結果,其貢獻將難以佐量。尤其由美國次房貸引發的一連串紕漏,形成金融海嘯,造成金融事業的嚴重衝擊,有待於通過合作、積極互補以紓緩危機。江陳第3次會勢將扮演有效角色,並能凸顯雙方誠意,共創雙贏。相信由第2次會延衍的新進展,更受相關人士期待。
兩岸海、空直航,不僅是台商和大多數人民多年來的期待,也是在台美、歐商會近年白皮書的不斷強烈建議。一旦在40天後協議落實,促使兩岸經貿朝正常化發展,降低客貨運送時間和成本,真正反映兩岸產業分工的比較利益。有助於兩岸產業分工,台灣產業結構的改善,提升產業競爭力,也有利於台商的國際布局,擴大新衍生的商機。
從東亞地理區位優勢來看問題,兩岸直航後,更可展現台灣在東北亞和東南亞間轉運的重要地位。以往一段相當長時間,台灣海、空運輸在執政者鎖國政策下,非常不便利。嚴重阻礙了經貿發展。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許多有意到台灣建立跨國企業區域性營運總部的計畫,都因交通運輸去化不暢而告止步。許多海外台商,當然也含東南亞地區的台籍企業人士在內,有意回流擴大營運範圍,以免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中遭到邊緣化,往往也在考慮交通問題時頹然而停。今後問題有了突破契機,各類積極、活絡、有利的規劃都可以啟動。
現階段的兩岸政策,台灣方面自始就提出「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兩岸和平」的16字基本方針,表達台方的高度期待和一貫性。從這次江陳會談在過程中和所得到的成果,完全印證了基本精神的踐履,符合雙方多數人期待。國際間包括美國官方已然給予肯定,周邊國家也將台灣的定位,從麻煩製造者轉變為區域和平穩定的力量。從另1個角度看,雙方會商並簽署協議,各種表現都能透露和平的誠意,除產生經濟效益之外,也是推動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開始。此期間台灣社會縱有嗆聲、甚至暴力行動,但除了對雙方接觸的了解不夠清楚之外,也是多元社會內複雜關係的操作舞弄的一部分,如和整個過程相對應,既屬不可免,也有若干無奈。
對於東南亞國家而言,相信對兩岸接觸和江陳台北之會,一時可能不會有明顯感受。但是將來兩岸直航,從台方的配套規劃是能得到便利的。譬如,相關機構已初步決定放寬擁有美國、加拿大、或歐洲等國家永久居留權或多次入境簽證的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旅客,免簽證優惠赴台觀光。目前每年過境桃園機場的東南亞國家旅客,既能體會區域和平氛圍,又能有擴大視野的機會,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