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再開新局
2008-12-23 10:14:23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由國共兩黨主導的兩岸第4屆經貿文化論壇,在一片和諧氛圍下再次達成推動兩岸各方面交流互惠的結論。這是國民黨首次以執政黨的身分與會,經由兩岸執政黨達成的結論,相較而言自具不言而喻的權威感,而且相信都可見諸實踐。值得重視的是台灣方面提出的要求,基本均獲得北京正面回應,可謂滿載而歸。特別是全球金融風暴迄今深不見底,台灣能從兩岸經貿取得實質優惠,對馬英九政府自是一劑強心針。也可以相信,這是北京對台灣所展示的高度誠意,即凡屬有利兩岸交流和互動者,必要給予支持。
若要解釋兩岸何以能在馬英九上任7個月內,就能取得高度合作的氛圍,和符合有利於兩岸人民利益的諸多協議?可以明確的說,這是馬英九以兩岸和解為訴求,從而有效打擊台獨勢力的策略,取得了北京的高度肯定;北京也體認到若非馬英九的堅持,兩岸大三通未必可能及時兌現;若非馬英九的堅持,兩岸外交休兵或許仍屬未知數。通過30年前葉劍英「葉九條」的精神,兩岸三通自不待言,而今台灣面臨金融風暴,北京豈有袖手之理。台灣既提出了要求,無論如何都應該給予政策支持。
就兩岸戰略高度言,兩岸經貿和文化交流政策愈趨緊密,兩岸交往愈趨和諧,兩岸兩會互動愈趨成熟,兩岸愈趨一體自屬水到渠成之勢,這非僅可以保證兩岸和平,且是順利推動兩岸統一的必要過程。雖然馬英九在島內仍有許多政治障礙猶待排除,但只要兩岸交流能開創更大的互惠空間,自然會創造更多的民意優勢。只要取得堅實的民意支持,再多的外部障礙,都有可能化解於無形。
再看中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就兩岸經貿交流提出的建議,希望兩岸迅速採取實際措施簽訂銀行、證券與保險監管合作機制與貨幣清算機制,儘早簽署協議解決兩岸金融機構互設分支機構的問題,並正面回應馬英九總統提出的兩岸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即可看出這些都是出於善意的政策回應。若再加上國台辦主任王毅提出的10項優惠,針對台商提供新台幣6000億元的融資額度、協助台商轉型以及兩岸雙向投資、產業合作,對台灣農業以及面板產業的特殊採購,開放台灣人民得以在大陸從事律師行業等,明顯看出幾乎是以台灣需求面的考量為考量,可謂面面俱到。
然而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政策論述,要如何有效的見諸實效,固有待兩岸當局各自努力,並期更臻完善。在此我們要指出的是台商在大陸的處境不是政策不足,而是台商面對的經營環境,不論是市場秩序或管理,都存在一些人為腐敗的干擾。這不僅是台商遭遇的難題,也是改革開放如何更上1個台階的大難題。面對全球金融風暴,對兩岸都是嚴峻考驗,如果能從基層管理面大力改善,應是保障兩岸經貿交流更大的利多。
通過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可以看到兩岸未來的希望,而台灣拿到的優惠更多,但如何讓台灣人民感受到實質的好處,這當然還有賴馬英九政府能有更具體的政策說明。至於綠營人士拒絕與會,除開極少數的激進台獨派之外,具有反省能力的綠營人士,也應理性看待兩岸和平發展,樂觀兩岸在經貿和文化領域的交流和溝通。
趕在除夕前,讓團團和圓圓在木柵動物園和台灣人民見面,以及在經貿之外,我們更期待兩岸文化交流能有更大發展。我們更期待兩岸能共同開創出新的文化主流,讓兩岸從直航的1日生活圈擴及到文化面的認同更具有一體感。從兩岸打開大三通始,兩岸新局已然到來,加上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正是另1個見證。
若要解釋兩岸何以能在馬英九上任7個月內,就能取得高度合作的氛圍,和符合有利於兩岸人民利益的諸多協議?可以明確的說,這是馬英九以兩岸和解為訴求,從而有效打擊台獨勢力的策略,取得了北京的高度肯定;北京也體認到若非馬英九的堅持,兩岸大三通未必可能及時兌現;若非馬英九的堅持,兩岸外交休兵或許仍屬未知數。通過30年前葉劍英「葉九條」的精神,兩岸三通自不待言,而今台灣面臨金融風暴,北京豈有袖手之理。台灣既提出了要求,無論如何都應該給予政策支持。
就兩岸戰略高度言,兩岸經貿和文化交流政策愈趨緊密,兩岸交往愈趨和諧,兩岸兩會互動愈趨成熟,兩岸愈趨一體自屬水到渠成之勢,這非僅可以保證兩岸和平,且是順利推動兩岸統一的必要過程。雖然馬英九在島內仍有許多政治障礙猶待排除,但只要兩岸交流能開創更大的互惠空間,自然會創造更多的民意優勢。只要取得堅實的民意支持,再多的外部障礙,都有可能化解於無形。
再看中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就兩岸經貿交流提出的建議,希望兩岸迅速採取實際措施簽訂銀行、證券與保險監管合作機制與貨幣清算機制,儘早簽署協議解決兩岸金融機構互設分支機構的問題,並正面回應馬英九總統提出的兩岸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即可看出這些都是出於善意的政策回應。若再加上國台辦主任王毅提出的10項優惠,針對台商提供新台幣6000億元的融資額度、協助台商轉型以及兩岸雙向投資、產業合作,對台灣農業以及面板產業的特殊採購,開放台灣人民得以在大陸從事律師行業等,明顯看出幾乎是以台灣需求面的考量為考量,可謂面面俱到。
然而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政策論述,要如何有效的見諸實效,固有待兩岸當局各自努力,並期更臻完善。在此我們要指出的是台商在大陸的處境不是政策不足,而是台商面對的經營環境,不論是市場秩序或管理,都存在一些人為腐敗的干擾。這不僅是台商遭遇的難題,也是改革開放如何更上1個台階的大難題。面對全球金融風暴,對兩岸都是嚴峻考驗,如果能從基層管理面大力改善,應是保障兩岸經貿交流更大的利多。
通過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可以看到兩岸未來的希望,而台灣拿到的優惠更多,但如何讓台灣人民感受到實質的好處,這當然還有賴馬英九政府能有更具體的政策說明。至於綠營人士拒絕與會,除開極少數的激進台獨派之外,具有反省能力的綠營人士,也應理性看待兩岸和平發展,樂觀兩岸在經貿和文化領域的交流和溝通。
趕在除夕前,讓團團和圓圓在木柵動物園和台灣人民見面,以及在經貿之外,我們更期待兩岸文化交流能有更大發展。我們更期待兩岸能共同開創出新的文化主流,讓兩岸從直航的1日生活圈擴及到文化面的認同更具有一體感。從兩岸打開大三通始,兩岸新局已然到來,加上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正是另1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