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台灣之變:看2009之新
2009-01-01 19:04:4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2008年是前所未有的1年。在這一年中,2008年已經悄然過去,2009年的新歲月,己經闊步而來,台灣人民對過去一年,雖不免有些無奈,而對新的2009年,也不必然有很多很大的期待。世界政經局勢「變」中有「亂」,「亂」中亦有「變」。台灣的政經局勢亦復如此。
台灣2008年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出現變天的局面,第1變是前總統陳水扁的退任,馬英九上台,由民進黨交替到國民黨;第2變是以往兩岸的交鋒,突然變成交往;第3變是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經濟下滑的一刻中,馬英九第1次交貨,推出既富爭議性,亦有震撼感的消費券,這是台灣的政策更新耶。
政權的更替,政黨的交替,在西方的民主國家,本來是常態,但在東方的中國,卻是罕有,在台灣,這且是第2次,是最和平、最順利的第2次,為對岸示範。更罕見的是,陳水扁5月下台,隨即遭司法調查、收押、起訴,對民主社會而言,可能是異象。不過亦可證明,台灣民主政治的成熟,不論權貴,不論財富,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種制裁,亦對對岸示意,大陸的電視台有報導陳水扁的被查、被捕,對大陸的群眾,是否1種鼓舞,對大陸的領導,又是否1種警惕。
兩岸的交往,是另一次辜汪會議後的突破,陳雲林訪台後,海基海協兩會,立即簽署若干具體性、實務性的合作協議,很快完成3通的最後程序,且打開經濟合作的大門,大陸的經濟冒起,是不爭的事實,在國際上,由經濟的體積,變成經濟的實力,在此階段,台灣很易被邊緣化,甚至被孤立化。香港過去之所以能夠重新站起來,主要原因就是日益膨脹的大陸因素,台灣不想在金融海嘯中倒下去,就必須趕搭大陸經濟高速增長的列車,現在列車正為台灣停站,不願上車的只有台獨派的極少數,由極少數變成最異數,並不影響到大多數的意願。
危中有機,機中亦藏有危。這點在馬英九對陳雲林的講話中,完全反映出來了。台灣在和大陸交往中,台灣應著意本身的安全,亦須保留國際的空間,在這兩方面,大陸可作出保證,亦應做出讓步,這兩條底線若不能守住,台灣便不能再成為1個政治實體,這同時會失去未來談判的籌碼。而未來談判的另1阻礙,是島內的本土意識的高漲。就這方面,馬英九做得相當明智。目前和大陸的接觸,與大陸領導人的交往,都由其他黨內或政府內的高層進行,好像剛結束的亞太經合會議上,和胡錦濤會面的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馬英九至多只能在最後拍板的階段出現。這個階段何時出現?最快5年,最慢10年,甚至20年?
馬英九自上任以來,倒馬之聲仍然出現,只可惜上任以來,馬英九在刺激經濟方面,一直未有實際的行動,亦即是1直未能交貨,不過最近所公布的派發消費券,竟然轟動一時,是交急貨,同時亦是交好貨。
急在那裡?是台灣出口歐美大減,消費大降,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好在那裡?是在台灣,不論男女、老幼,不論貧富、貴賤,每人都在年底收取台幣3600元消費券,這3600元,由於只用於消費,因此商戶不論大小、公司不論規模,台灣市場卻可增加829億元的營業額,且是在年關之前。這829億元的消費,可帶好市場,帶旺市面,帶來就業,帶回好景,預期可使台灣明年的經濟增長,提升0.64個百分點,成效又是否比美國的近萬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好得多?看來馬英九應當再交貨、多變招。
2008已經結束,2009年的新歲月,已經款步而來,我們期待馬英九政策,會有更多新政,更好新機運,帶給台灣人民更多更好的新景願!
台灣2008年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出現變天的局面,第1變是前總統陳水扁的退任,馬英九上台,由民進黨交替到國民黨;第2變是以往兩岸的交鋒,突然變成交往;第3變是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經濟下滑的一刻中,馬英九第1次交貨,推出既富爭議性,亦有震撼感的消費券,這是台灣的政策更新耶。
政權的更替,政黨的交替,在西方的民主國家,本來是常態,但在東方的中國,卻是罕有,在台灣,這且是第2次,是最和平、最順利的第2次,為對岸示範。更罕見的是,陳水扁5月下台,隨即遭司法調查、收押、起訴,對民主社會而言,可能是異象。不過亦可證明,台灣民主政治的成熟,不論權貴,不論財富,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種制裁,亦對對岸示意,大陸的電視台有報導陳水扁的被查、被捕,對大陸的群眾,是否1種鼓舞,對大陸的領導,又是否1種警惕。
兩岸的交往,是另一次辜汪會議後的突破,陳雲林訪台後,海基海協兩會,立即簽署若干具體性、實務性的合作協議,很快完成3通的最後程序,且打開經濟合作的大門,大陸的經濟冒起,是不爭的事實,在國際上,由經濟的體積,變成經濟的實力,在此階段,台灣很易被邊緣化,甚至被孤立化。香港過去之所以能夠重新站起來,主要原因就是日益膨脹的大陸因素,台灣不想在金融海嘯中倒下去,就必須趕搭大陸經濟高速增長的列車,現在列車正為台灣停站,不願上車的只有台獨派的極少數,由極少數變成最異數,並不影響到大多數的意願。
危中有機,機中亦藏有危。這點在馬英九對陳雲林的講話中,完全反映出來了。台灣在和大陸交往中,台灣應著意本身的安全,亦須保留國際的空間,在這兩方面,大陸可作出保證,亦應做出讓步,這兩條底線若不能守住,台灣便不能再成為1個政治實體,這同時會失去未來談判的籌碼。而未來談判的另1阻礙,是島內的本土意識的高漲。就這方面,馬英九做得相當明智。目前和大陸的接觸,與大陸領導人的交往,都由其他黨內或政府內的高層進行,好像剛結束的亞太經合會議上,和胡錦濤會面的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馬英九至多只能在最後拍板的階段出現。這個階段何時出現?最快5年,最慢10年,甚至20年?
馬英九自上任以來,倒馬之聲仍然出現,只可惜上任以來,馬英九在刺激經濟方面,一直未有實際的行動,亦即是1直未能交貨,不過最近所公布的派發消費券,竟然轟動一時,是交急貨,同時亦是交好貨。
急在那裡?是台灣出口歐美大減,消費大降,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好在那裡?是在台灣,不論男女、老幼,不論貧富、貴賤,每人都在年底收取台幣3600元消費券,這3600元,由於只用於消費,因此商戶不論大小、公司不論規模,台灣市場卻可增加829億元的營業額,且是在年關之前。這829億元的消費,可帶好市場,帶旺市面,帶來就業,帶回好景,預期可使台灣明年的經濟增長,提升0.64個百分點,成效又是否比美國的近萬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好得多?看來馬英九應當再交貨、多變招。
2008已經結束,2009年的新歲月,已經款步而來,我們期待馬英九政策,會有更多新政,更好新機運,帶給台灣人民更多更好的新景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