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政60年 考驗平衡政治藝術
2009-01-11 09:47:30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2009年對中國來說,是相當關鍵的1年。不但因為全球經濟危機導致中國經濟增長大幅調降,財政收入會創下6年新低,而財政赤字將高達5000億元,這種狀況可能觸發長期因為高速經濟增長而被掩蓋和忽視的社會危機和動盪。而且,2009年作為中國建政60周年的大慶年,中南海高層面臨著既要大肆歌功頌德,強調執政的歷史合法性,提升國民的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又必須在這個全球面臨危機,共體時艱的大勢下,有所收斂,不能太炫燿、太誇張,以免造成西方國家和周邊國家的「紅眼病」,以及國內弱勢團體的不滿,引發國內外的反感,再次升高中國威脅論的負面效應。
從軍事角度來看,今年將舉行歷史上罕見的閱兵儀式,展現國防建設的重大成就,同時,中國也將著手悄悄建設醞釀已久的航空母艦,以支撐目前已經走向遠洋的海軍實力,保護中國資源貨物流通的重大經濟利益。但是,與此同時,中國暫時停止被外界炒作到很熱的所謂爭取外太空戰略領域的航太衛星發射,取而代之發射用於環保等方面的「民生衛星」,儘可能減少中國似乎要利用龐大經濟力量,趁著西方陷入經濟危機的機會,一躍成為軍事超級大國的觀感。不僅如此,北京還打算裁撤部分對台部署的飛彈,以爭取台灣的民意,也減少中國「窮兵黷武」的形象,這種裏外都要做到的平衡,高難度遠遠超過當年鄧小平的所謂「韜光養晦」政策,因為那時中國可以只做不說,如今中國不能不說,也不能不做,甚至被國際社會期待要多說多做,成為負責任的「大國」。
外交上的平衡更加微妙,在歐盟高調會見達賴喇嘛,導致中國總理溫家寶斷然取消中歐峰會,給歐洲帶來重大震撼之後,北京在2009年之初,就迫不及待釋放出中國歐洲解凍的信號,溫家寶不但將親自參加經濟論壇,同時也會順道訪問德國等重要的歐盟國家。但是,兩手政策在這個問題上也顯現出來,那就是繼續冷處理與法國的關係,對北京認為出爾反爾的法國總統沙克吉置之不理,以順應國內民眾強烈的反法情緒,同時也讓歐盟知道中國會根據各國表現區別對待歐盟國家,一如當年德國總理會見達賴,惹怒中國,結果讓法國拿到了龐大的訂單。
比較難的還是中美關係,本來中美建交30年,再加上布希政府把中美關係推到歷史新高,(1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沒有以巴衝突,美國國務卿賴斯本來將對中國進行告別訪問,而根本不去日本南韓),中美在經濟和外交(對付北韓)上應該更為順暢,但是如今,歐巴馬宣示就職在即,他與布希的外交思路有很大的差距,而歐巴馬美國第1的挽救經濟政策,會在外貿逆差、貨幣升值等方面,對中國形成新的挑戰。中國既要歡迎和鼓勵歐巴馬改變美國的單邊主義霸權,又要歐巴馬維護布希政府締造的美中良好關係,在台海問題上,組建東亞、北約等議題上不要為難北京,或者將北京作為假想敵,更不要經貿上採取孤立中國的政策。搞好中美關係這個鋼絲很難走,需要以靜制動,先對歐巴馬的內外新政做深入細緻的等待觀察,而後才能採取應因措施。
2009年,對中國比較沒有挑戰性的反而是對日關係,因為日本自民黨麻生政權忙於救自己的命,無暇顧及與中國爭奪東亞主導權;至於台灣問題,則是通過三通繼續整合兩岸經濟,同時又通過「胡6點」為馬英九政府劃下一中紅線,政經平衡,可謂用心良苦。
當然,最為困難的平衡,還是國內的問題,既要推動公共建設,又要防止腐敗,既要持續宏觀調控,又要放鬆金融緊縮政策,既要讓弱勢民眾分享改革利益,提升勞工待遇,又要為大企業撐腰,防止企業倒閉帶來的失業危機,既要推動一點民主的進程,又要用鐵腕對付任何對執政黨的挑戰,這種走鋼絲的平衡術,難度大到用1句老話來形容,就是「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
從軍事角度來看,今年將舉行歷史上罕見的閱兵儀式,展現國防建設的重大成就,同時,中國也將著手悄悄建設醞釀已久的航空母艦,以支撐目前已經走向遠洋的海軍實力,保護中國資源貨物流通的重大經濟利益。但是,與此同時,中國暫時停止被外界炒作到很熱的所謂爭取外太空戰略領域的航太衛星發射,取而代之發射用於環保等方面的「民生衛星」,儘可能減少中國似乎要利用龐大經濟力量,趁著西方陷入經濟危機的機會,一躍成為軍事超級大國的觀感。不僅如此,北京還打算裁撤部分對台部署的飛彈,以爭取台灣的民意,也減少中國「窮兵黷武」的形象,這種裏外都要做到的平衡,高難度遠遠超過當年鄧小平的所謂「韜光養晦」政策,因為那時中國可以只做不說,如今中國不能不說,也不能不做,甚至被國際社會期待要多說多做,成為負責任的「大國」。
外交上的平衡更加微妙,在歐盟高調會見達賴喇嘛,導致中國總理溫家寶斷然取消中歐峰會,給歐洲帶來重大震撼之後,北京在2009年之初,就迫不及待釋放出中國歐洲解凍的信號,溫家寶不但將親自參加經濟論壇,同時也會順道訪問德國等重要的歐盟國家。但是,兩手政策在這個問題上也顯現出來,那就是繼續冷處理與法國的關係,對北京認為出爾反爾的法國總統沙克吉置之不理,以順應國內民眾強烈的反法情緒,同時也讓歐盟知道中國會根據各國表現區別對待歐盟國家,一如當年德國總理會見達賴,惹怒中國,結果讓法國拿到了龐大的訂單。
比較難的還是中美關係,本來中美建交30年,再加上布希政府把中美關係推到歷史新高,(1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沒有以巴衝突,美國國務卿賴斯本來將對中國進行告別訪問,而根本不去日本南韓),中美在經濟和外交(對付北韓)上應該更為順暢,但是如今,歐巴馬宣示就職在即,他與布希的外交思路有很大的差距,而歐巴馬美國第1的挽救經濟政策,會在外貿逆差、貨幣升值等方面,對中國形成新的挑戰。中國既要歡迎和鼓勵歐巴馬改變美國的單邊主義霸權,又要歐巴馬維護布希政府締造的美中良好關係,在台海問題上,組建東亞、北約等議題上不要為難北京,或者將北京作為假想敵,更不要經貿上採取孤立中國的政策。搞好中美關係這個鋼絲很難走,需要以靜制動,先對歐巴馬的內外新政做深入細緻的等待觀察,而後才能採取應因措施。
2009年,對中國比較沒有挑戰性的反而是對日關係,因為日本自民黨麻生政權忙於救自己的命,無暇顧及與中國爭奪東亞主導權;至於台灣問題,則是通過三通繼續整合兩岸經濟,同時又通過「胡6點」為馬英九政府劃下一中紅線,政經平衡,可謂用心良苦。
當然,最為困難的平衡,還是國內的問題,既要推動公共建設,又要防止腐敗,既要持續宏觀調控,又要放鬆金融緊縮政策,既要讓弱勢民眾分享改革利益,提升勞工待遇,又要為大企業撐腰,防止企業倒閉帶來的失業危機,既要推動一點民主的進程,又要用鐵腕對付任何對執政黨的挑戰,這種走鋼絲的平衡術,難度大到用1句老話來形容,就是「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不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