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泰國凍死人與低溫異象的警示

2009-01-18 12:12:59 作者:udnbkk51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寒流使泰國出現罕見攝氏2°─15°低溫,造成至少有5人因而凍死,泰政府鑑於寒流情況嚴重,13日宣布全國半數地區進入緊急狀態。這是位於熱帶的泰國,全年平均氣溫攝氏32°難以想像的事情。另一方面,印尼婆羅洲發生海難,熱帶氣旋帶來的豪雨和巨浪,導致乘員約250人的渡輪翻覆,其中至少約逾200乘客遇難。菲律賓各地逾一星期傾盆大雨引發的洪水、山崩、大浪,亦造成11人死亡,8人失蹤的慘劇。十日之內,竟然因突變的氣候使許多人喪失寶貴的生命,令人感到震撼、不安。面對氣候反常的自然災害頻傳,東南亞地區該以非常嚴肅的心情,積極的態度應變,將可能造成的損失減至最低限度,並籌謀轉型再生。
 
對於氣候反常現象,農業社會最常聽到的俗諺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用「聽天由命」做盾牌,抵擋各類災害的損失和無奈。如此世代相傳,只是以消極收拾殘局的方式,對待寒暑澇旱和惡劣海象。即使到工業革命後,現代科學文明福祉陸續改善了生活條件,整治了天然環境,地球村許多地方仍不能免於天災蹂躪,或至少減低意外的損失。以氣候反常為害而論,從20世紀後期以至千禧年後,經氣象學家、科學家所提出的科學研究報告,附帶災害預警等,不知凡幾。但少見有效的實際改善行動,所謂先進國家,固然不願改變現實生活;一般開發中國家,則因政府效率不彰,觀念也不易跟上時代,所以聽天由命的盾牌,預料在相當期間內,還將繼續使用下去,氣候變異的災害還會延衍。
 
泰國這番罕見低溫,是1974年的11度低溫以來所僅見,據泰國氣象局預報,未來數日低溫還在盤旋,北部低溫可能下探攝氏7°或5°,曼谷則為15°。熱帶出現這樣低溫紀錄,常人固有「天有不測風雲」的俗諺可為解讀。但基本上則如科學家所說,「隨著人為的氣候改變持續下去,全世界會出現更多極端天氣,而且這種怪異天氣很快就會成為通則。」泰國罕見低溫和菲律賓邇來迭出現熱帶氣旋等異變,應可做為這項說法的旁證,顯然並不是徒亂人意。對東南亞地區而言,緊接在去年緬甸豪雨釀成巨災、中國四川出現空前大地震後,雖然規模相去不啻天壤,但應視為非同尋常。
 
亞太地區主要國家對於天災的頻頻出現,當然也非完全視若無睹,除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憲章文本,陳述以「保護環境」為主旨之1,也就是不讓「人為的氣候改變持續下去」之外。「第15屆亞太區域論壇」與會的27國代表,曾於2008年7月24日宣布於今(2009)年舉行1次聯合救災演習。並呼籲區域內軍民,在未來的救災行動中攜手合作,全力以赴。對於迭受天災重創的亞太地區而言,有這樣深具企圖心的計畫,要整合軍方和民間的資源,進行聯合救災演習,值得樂觀其成。將來經過演習,各方資源在救災立場上建立「共同語彙」和睦誼氣氛,減少在情況匆促時發生誤會,甚是重要。
 
合力救災的精神和整合資源的行動,尤其要拿到較小區域推展,似乎更加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寒流南下帶來低溫,如果氣象體系是健全、有效、網絡化的,應該有合理的預警時間,縱使不可能完全避免損失,也可令各地居民提高警覺,使妥善防備。同理,熱帶氣旋出現和可能造成的災害,如果透過合作的通報體系,其行經路線和災害波及區域內,防災的準備和可能的救災行動,當可在救難黃金時間72小時範圍有所表現。因此,東盟經濟體對天然災害的處理。無論處常應變,都該有一番準備。2004年南海大海嘯後,陸續在受災11國建立起海嘯預報網,是一種防災示範。這次泰國同胞遭凍斃的意外,應可使泰國政府和民眾,對天災防範做全面檢討,以免重蹈覆轍。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